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五十三章 皇储

七百五十三章 皇储(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子。未必能教育好太子,二不能佻达。佻达也许能做能臣,可能为皇储带一个坏榜样,故人贤务必忠厚温和,就象陛下昔日几个老师,就是最佳的人选。”  

这段话很重要的,怎么样教导好太子,在封建时代是重中之重,就是宋朝君权分了,一个好皇帝与一个坏皇帝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国运。而皇帝未成长之前的教导则是皇帝以后作为的基础核心。  

“是啊,”赵祯吁了一口气。若论教育东宫,即便自己老师孙奭在世,也未必如郑朗,不过自己一直没有儿子,有名臣教,无子可学,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郑朗道:“因为东宫婢女多年长貌平,大臣进入东宫,忌讳就不会太多,必须延长教育时间,不然大臣一离开,只剩下婢女与内侍,他们能不能做一个好榜样,很让人怀疑。最好,最好…”  

“最好什么?”  

“臣一直有一个想法,汉宣帝的成长经历,最好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皇储带到某一个大臣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亲眼看到民间疾苦,毕竟象陛下这样的人君,翻看史书也很少的。多数皇储生活在皇宫里,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于是成为一个庸君。论皇帝,我朝最好,但看一看,太祖太宗自幼家中情况不大好,就是从民间长大成人的。先帝时一段时间还开过王府,走出皇宫。当然陛下是特例,若我朝皇帝都象陛下这样,那么真正可以屹立万年不倒。”  

也未必,若没有刘娥手把手看着赵祯成长,赵祯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但不说了,会让赵祯不快活,也会遭到大臣反对。  

但他摇头,不大可能的。  

其他人也笑,郑朗说的是有道理,可皆认为不可能办到。  

郑朗道:“还是说黄河吧。”  

“若想民不怨,一月最少得付相当三缗钱的工钱或者粮帛,就是让臣领手,不可能全部用钱来付,变相的贪扣下去,能到百姓手中仅能剩下两缗半,那样的话,算是臣做得很好了。”  

郑朗说的是实情,几人皆苦笑。  

要看,宋朝有的大工匠年薪能与一个知县相当,到了南宋时有的大工匠能超过一个知州,普通人做活一日工薪在一百文钱左右,是京城的,乡下则会少些,不过这皆是临时工,不是长期工。治河算是长期工,可是一个苦活,没有这个钱帛,百姓就未必情愿。  

一个比较合理的薪酬。  

“从八月就可以动工,到来年二月末,扣除假休与冬寒,陆续的每人用工能达到四五个月时间,仅是民工薪酬这一项上,就会达到一亿三千万缗到一亿五千万缗。还有相关的石材、工棚、竹木、火药、工具、船舶、车辆等物资,百姓的迁移安置,田产纠纷,若要苛民钱帛用得不会多,若不苛民,可能也会接一亿缗钱。大约就是这样。”说完了,看着庞籍、富弼、韩琦。  

“如此,最好五年,”富弼道。  

心里面早做好了准备,甚至准备是两亿缗,谁知道郑朗再度提高了预算。太紧了。  

“国家经济基础如此良好,四年时间我也是算着国家收入的,若保证不了这个经济,首相不做也罢,”郑朗粗暴地说了一句。  

这是有前提的,平安监与银行一年就有四千余万缗钱的收入,还有南方收入在逐年增加,江东圩、安眠监、蔗糖监与农田水利所增加的收入,以及商业比史上更繁荣所带来的商税,裁兵所节约的经费,实际自己只手就替宋朝一年增加了七千余万缗钱的收入。  

虽说有多大蟹就会掏出多大的洞,并不要求多,在国家继续不减税的情况下,一年节余四千五百万缗钱并不是难题的。等于与史上相比较,多出三千万缗钱让大臣们去挥霍。  

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呆在首相位置上,与尸位素餐有何区别?  

又粗暴地说:“这仅是黄河,未来还有西夏,还有北方呢,用的钱帛更多,彦国,你以前与我叹息国家命运,现在这么好的基础,也给了你首相之职,为何为何?”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