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

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3/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为国为民办事情当然是好事,可累都快要将人累死了,至少自己未感到那一点快乐。难道自己不是好官,天地良心,自己为官还是对得起这点俸禄的。  

郑朗却误会了,答道:“我哪里敢谈得上快乐,范希文心地乃是洁雪,乃是白纸,洁白无瑕,但我的心地却染上太多太多不好的物事。只能说。皇上对我信任对我恩宠,每年俸禄与补贴达到三万多缗钱,略略对得起皇上这份信任,这份厚禄,惭愧啊惭愧,这句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周沆很萌。奶奶的,即便国家给了你厚禄,你两次捐款就舀出十几万缗钱金银,这一除,你的薪水等于少了一半,都快与我差不多了。还说惭愧,那让我们这些官员怎么办,一头撞墙而死?  

这货,难道与那些兵士一样也练过武艺的!周沆累得不行,又让郑朗一句话憋得要死,于是气得直哼哼。  

郑朗屡屡推荐范仲淹,周沆也不大服气,对范仲淹的德操周沆不敢质疑,但对范仲淹吏治能力,周沆却很是看不起。一个新政弄得国家乌烟瘴气,这算什么本事?  

一行人迅速到了循州城外,城外出现新变化,接到赵祯任命后,杨绰等人飞快南下。  

都是一些不怕事多,就怕事不多的主。闻听这件大案子,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程师孟、杨察与蔡挺还在半路上,王绰与尚同就飞快骑马,好几天前来到循州。  

两个主一来,事就多了。严刑审问,不但将今年的案子审了出来,连带着将沉年累案一起连根往外揪。然后一道道命令下达,抓人抓得那个叫欢快,不提了。  

鲍轲让两个主弄得整傻眼。  

但皇上圣旨写得很清楚,让他们前来就是不怕事大,而怕事小的,无可奈何。  

犯人抓得多,尚同在城中寻找了一栋民居,重新紧急修葺,当作临时牢房,在城外虽有几百兵士看守,尚同不放心。  

闻听此事后,郑朗与周沆皆是皱眉头。  

郑朗也想连根揪,但二人揪得太过份了,必将动摇数州民心。  

各个官员迎了出来,郑朗简单寒喧几句,便率队进城。  

刚走了一会,一个年近六十的妇人将他们一行拦住,往下一跪,哭道:“郑相公,你是好官哪,请放过我儿吧。”  

尚同恨恨地说:“郑相公,不要理她,她家的儿子正是林中凶手之一。”  

郑朗听了蹙眉,不过他明显看到老妇伸出的手很不正常,略有些弯曲。  

老妇说道:“郑相公,这位知州,我儿是不懂事,犯了法,可是为我这个老妇人啊,我不如,不如…”  

就要往墙上撞,让郑肃一把将她拽住。  

“有长进了,”郑朗夸道,不是夸郑肃武功,而是夸他知事理。然后看着老妇人问道:“婆婆,你将话说清楚,什么为了你?”  

“郑相公,我就是得了这个病,儿子又不懂,家中穷,要抓药,听了他们的话。但我儿没有杀人哪,就去了那么一次。还是站在后面的。”老妇人一边哭一边说,说得不清不楚,不过勉强能听懂她的意思。  

这件事郑朗也很清楚。开始时所有参与的汉人凶手都没怎么冲锋,这是某些人授意黄小五这样做的,减少伤亡,以免案后抚恤重。但打到最后,黄小五一怒之下,不顾一切,派带来的汉人也冲上来。但当时情形很混乱。兵士伤亡多中箭与长矛,死于短兵交接的人很少,天知道谁是凶徒,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他还是说了一句,道:“婆婆,这样吧,你随我一道,我去衙堂。当场将你儿子的案子断掉如何?”  

“谢过郑相公,谢过郑相公,”老妇人连连磕头。让郑朗扶了起来,又嘱咐两个侍卫将她搀扶着,来到衙堂。听闻郑朗判案,许多百姓涌来。一开始牵连的人不多,循州一切正常,但经过尚同与王绰之手,变了味,当然,他们用心是好的,可好过了头。抓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百姓人心惶惶,因此听闻郑朗审案,一个个跑来观看。  

一会又有一个少妇抱着孩子过来,是凶犯的妻子儿子。  

郑朗略略有些不悦,之所以审理此案。乃是让王尚二人牵连广了,纠正一下,还有看在凶手孝心的份上,这才立即过问的。若是用老人妻子孩子来逼自己,不大欢喜的。  

又看了看,少妇与孩子脸上挂着菜色,再次隐忍下来。  

凶犯带了上来,三十几岁,身上被打得皮开肉绽,一老一少两个妇人大哭,让衙役带了下去。  

郑朗问道:“堂下姓氏名谁,哪里人氏,今年多大岁数?”  

手中已经在翻看卷宗,之所以问,例行公事。  

“郑相公,小的叫徐二娃,龙川黄里沟人氏,三十二岁。”  

“为何沦为凶手?”  

“小的家中贫困,大夫说小的老母得了关节什么麻痹,什么来着…”  

“知道了,接着说,”郑朗道,也就是类风湿,这种慢性病在这时代几乎是无药可医的,路上看到那个老妇手指畸形的弯曲,明显也到了晚期。  

“是,我去抓药,药又贵,我买不起,他们喊我去,我,我就去了。”  

若是一般人会接着问,你去做什么的,但郑朗在看卷宗,打苦了,什么都倒了出来,连小时候偷鸡摸狗的事都招供了,写在卷宗上,他看到一行话,此人家中有十六亩地,立即想到一个问题:“你抓的什么药,这么贵?”  

有十几亩地,这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