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二十三章 捞人

六百二十三章 捞人(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吴育也开始捞人。  

大约与郑朗一样,没有做过类似的事,缺少经验,上了一奏说,先王不欲闻冬之过失,有犯宪典,即属之有司,按文处断,情有可愿者特宥,如此,恩归主上,法在有司。祖宗以来,不许刑狱司状外求罪,是以人人自安(指此次审查一件死马务案,却牵连这么多案子)。近传判官杨仪下狱,自御史台移劾都亭驿,械缚过市,万人瞩目,咸共惊赅,不测是何等大案。及闻案情,及止坐常事!且仪身在朝行,职居馆阁,任事省府,使有大罪,虽加诛斩,自有宪章,何至牢狱辱之。一旦至此,使士大夫不胜其辱,下民轻视其上,非所以养廉耻,示孰厚MT陛下为四海爱戴之主,忽使道路之口,纷纷窃议,朝廷之士,人人自危,此臣所以深为陛下痛惜之也。若仪罪未断,臣不敢言,今事已往,且无救解之嫌,祈求此后详审庶事,无轻置诏狱,具按之上,自非情涉巨贪,且从有司论献,不必法外重行。如此,足以安人心,静风俗,养廉耻,召和平,天下之幸也。  

字面上的意思是朝廷不当让杨仪戴伽下狱,游行过市。  

实际是说杨仪受了委屈,受委屈了怎么办,朝廷当弥补。那么人也就捞了出来。  

效果不理想。  

不能小视赵祯智慧,何郯围魏救赵,就捞不出张鼻。相反,陈旭直来直往,倒起了作用。吴育拐了一个弯子,再拐弯子,绕了若大的圈子,非但不起作用,反而让赵祯认为杨仪更可恶,你杨仪何德何能,与这么多官员交往密切?  

同样,张方平那边上了一封请罪的奏折,依然不报,没有依照张方平自己说法重判,也没有改轻判。  

郑朗有些头痛了。  

怎么才能捞张方平?  

郁郁不乐的回到家中,看到客厅坐着一个人,正在喝茶,后厅传来一阵笑语声,其中一个说话的是崔娴,还有一个是月儿,另一个声音好听的清脆声音极其陌生。  

郑朗狐疑地看着这个俊秀的中年人。  

中年人站了起来,说道:“没移皆山见过郑相公。”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