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强折家军(一)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强折家军(一)(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宋朝与节度使全部成为虚职,职位与知州平级。  

因为牵扯到瞎毡。事情更复杂,赵祯被大臣们吵得头痛,有的人认为观察后再说,郑朗喜欢折腾。去渭州折腾是必然,看看效果如何,再下判断。有的人反对,认为葛怀敏是对的。有的人自做聪明,要求改变,默许交易,但要缩小规模,不能官方公开经商。赵祯只好派钦差前去渭州查看究竟。  

郑朗正在渭州城接待瞎毡。  

朝廷会吵。他早就料到。  

但无所谓,见到实利,再有即将到来的一场中型大捷,所有大臣会自动闭上嘴巴。  

瞎毡此行带着几十个部族首领过来的。见到郑朗后,一个熊抱,热情地说道:“见过郑公。”  

这一回不怕了。  

也是在诸部族首领面前做一个样子,看一看,我与宋朝的宰相那么亲热。脸面便有了。  

郑朗没有让他下不台,也亲切的回了一个熊抱。  

然后热情地将这些人迎进城中,命令部下杀羊备酒款待。  

坐下来,瞎毡说道:“不知道郑公什么时候能去龛谷城看一看?到时候我一定备以盛大的礼仪招待郑公。”  

从渭州城刚刚赶来的施从光瞪眼睛。  

郑朗没有多想。吐蕃人也会使一些小阴谋诡计,但多是蕃人。性格豪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羌人也是如此。象元昊那般狡猾无耻,绝对是羌人中的令类。  

说道:“一定去的。”  

“谢过郑公,”瞎毡大喜。  

郑朗话音一转,道:“莫急,且听我说,我会去,将一些事情安排下去才能去。还有,我也要有话对你说,你亲自前来,是对此次市易的看重,心情我能理解,可你有没有想过夏贼的感受?”  

“党项人?”瞎毡脸色黯然下去。  

泾原路无要险可守,瞎毡境内与西夏人同样犬牙交错。  

五年前元昊经营河西,取道兰州,沿阿干河而上,经羊寨、马坡东行,以马衔山下瓦川河畔驻扎。因为兵马众多,城堡小,难以容纳,便在附近新筑一城,名曰新营,又叫瓦川会城。后来留兵驻扎,以断绝吐蕃与山后南边宋人的通路。两年后,又派人于阿干河畔修筑一城,派兵守护,堵住了通往临洮的道路。这就是最早的阿干城。  

因为瞎毡与元昊关系默切,两城对瞎毡没有构成多大的危害。此时两城驻兵很少,阿干城更是一座小寨子,直到元昊听到瞎毡投奔宋朝后,才正式扩建阿干城。  

这才是要命的。  

元昊没有进攻,试问那怕元昊于两城难驻扎几百人,瞎毡敢不敢主动攻打西夏军队?  

一旦阿干城修成后,离龛谷城只有七十里路。多山路,若是宋军,要一天多时间才能到达,还能做防御准备。但元昊手下全是骑兵,纵然山路多,两三个时辰也到达了。  

瞎毡所在的榆中地区,将会彻底全部暴露在元昊大军的攻击之下。  

郑朗又说道:“你不能高调啊,最好上元昊,向他表示自己的为难之处。至少让他认为你不会真的倒向我朝。”  

“那不行,郑公赤诚之心待我,我怎能两心待郑公?”  

也不知道他说是真话还是假话,郑朗笑了笑说:“放心,我相信你,这是暂时的缓兵之计。且听我言,你一边上,一边用交易得到的财富,扩军备战。两地离得有些远,元昊发兵攻打泾原,你救援很难来得及。元昊发兵攻打你处,我朝多是兵军,救援速度更慢。所以你自己手中得有一支武装力量。”  

“郑公…”瞎毡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你先起来,”郑朗将他扶起来,说道:“你既是我朝臣子,替你着想,是我的本职,不用感动。唉,可惜了,我来得迟,否则一定会阻止西夏人于阿干河建设阿干寨。如今你打是不能打,守是不能守,这个小寨子将会成为你们龛谷城最大的妨碍。所以先拖着,一边准备军队,同时我会上朝廷,支持你们一批武器,一边你也要低调。经常来渭州,元昊听闻后更加反感。以后你不能再来渭州城,以商人名义,让你的属下来渭州交易,安抚元昊的情绪。等到元昊不能对你们构成危胁后。我不但会去你们龛谷城做客,说不定还会上,让陛下诏你进京,让陛下与京城百姓看一看你与你属下将士的风采。”  

话说到这份上。自然尽欢而散。  

接着陕西又有一份奏折呈上,夏竦与范仲淹、郑朗共同上朝廷,请朝廷批准重修三白渠。  

朝廷正规的禁军在四路就达到二十余万,还不包括永兴军。一部分是来自陕西本地,大部分是从河南等地调拨过来。  

这时候人们油腥不足,饭量大,特别是士兵,一人一年消耗粮食达到七石。再加马匹与更大的损耗。仅是粮食的负担,就给朝廷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三白渠若成,会增加三万顷的耕地。  

夏竦派人前来看过,郑朗与范仲淹先后分别前来亲自查看。西北不象江南。一亩地可产四石五石,天气寒冷,往往多是一季,又多是粗犷式的耕作,好一点的是以后多交给百姓耕种。不象军队的屯田,但一亩地产量也不会超过两石。  

然而三万顷的耕地,一年收成使陕西本土多出近五百万石粮食。  

运向陕西各地还会出现损耗,但比起从江南运来的损耗。将会是天壤之别。抛去损耗之后,粮食依然会出现缺口。可能满足大半军粮的需要。虽会花去不少钱帛,一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