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潮

第二百八十二章 潮(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来挤去,凑一个热闹,这是国人的最喜。  

开始开唱。  

古怪的越剧,但是十几个美记长相明艳动人,又不收什么门票,仅这个就值得看一看。  

而且所选美记皆是歌舞俱佳的各青楼行首,虽然唱得让郑朗惨不忍睹,甚至他写的台词都让这些美记们唱错掉了,可各自唱舞本领也是有的。  

至于水袖,没有当真,那不叫水袖,叫宋舞。  

看着台上的“法海”用曼妙的水莲舞蛊惑许仙,郑朗差一点绝倒。  

这个法海让人爱都来不及了,何来恨?  

不行,得换人手,换一个打杂的老记过来扮演这个重要的角色,否则自己一番心血会白费。  

唱到求草这一段结束。  

许多百姓看得张口结舌,一是这出神话的瑰丽,二是这样长的戏剧乃前古未有,富弼来到杭州有一段时间,勉强能听懂唱些什么,同样听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倒是一些老鸨们看出商机,好啊,只要以后在坊内将这个本子传唱,何愁不招来生意?  

然后宣布结束,先是喝彩声,后来是抗议声,要继续唱下去,不能吊我们胃口。  

直到一个小吏过来说明天还有,人群这才散去。  

富弼看着郑朗问道:“这是德化?”  

经过郑朗进一步的雕琢,去掉一些过份缠绵悱恻的词语,俚语,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所做的词或者曲,或者对白比较雅约,富弼看到现在,也不排斥。  

“不是德化,”郑朗摇了摇头。  

娱乐一下百姓的精神生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现在派不上用场,过几个月后便知。若没有反应,自己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攻击。  

下午潮水涌来。  

远远传来巨大的雷鸣声,然后一道白线铺天盖地而来,声势赅人。  

一会儿便涌到杭州的浙江口。在这里受到浙江口阻挠,潮水叠加起来,越叠越高,张夏、叶清臣担心的看着这潮水。  

虽然这一带是杭州历年最重视的堤防,两边多是山坡,危害不大,可这潮水声势太大,让两个转运使有些害怕。然后就看到张夏修的那道新堤岸,在潮水冲击下,几下子就冲垮下去。  

但还好,后面就是吴山,也没有什么百姓居住,卷走几株树木,潮水渐渐平息下去。  

张夏叹了一口气,道:“一千贯又没有了。”  

但是看到的,没有看到的,以及以前发生的数字更巨大。  

郑朗默然道:“张转运使,你是良吏,陛下让你前来治钱塘江,无疑是最佳人选。”  

“不要夸我,钱帛不足,”张夏又叹了一口气,否则他能做得更好。  

“你能等一等,三个月后,我会支持你一批钱帛。”  

“三月后…”张夏狐疑地问。说了富弼有许多也没有想明白,不说张夏更想不明白,只知道来的商人很多,还有那个契股,知道郑朗又在变戏法,可他想不明白。  

戏法变出来要时间的,例如蔗糖,从谋划到准备、研发,到成功花了一年多时间。  

仅是几十万缗钱的收益,不是杭州的五六倍,朝廷只得到其中四成,更不足杭州收入的五分之一。什么样的收益才能达到杭州收益的五六倍,他想到了两条,一是盐,二是酒,但也不可能,那是全国姓的在经营,才有可观的收入。放在杭州一城,能有什么?  

也不想过问,过问了作为转运使必然插手,未必是好事。更不想抢这份功劳。  

但三月后,这个时间还是出忽他预料。  

“大约三月后。”  

第二天郑朗又被家中几个妻妾喊过来,对台上的表演,郑朗看得无语,可崔娴她们看得入神。到了下午,则是郑朗必须要看的。  

今天是八月十八,潮水的最高峰,但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弄潮!  

一些自付水姓好,不怕死的吴儿,手掣着红旗,站在钱塘江边,等着潮水到来,破浪踩水。  

此时还少,也不是真不怕死,没有迎着潮头的正中方向,而是立于潮头的侧面,潮水会矮一些。  

看上去还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太阳斜挂,天没有完全冷下来,潮水再次到来。  

钱塘江与浙江交会口处,两边走出十几个小青年,每人手拿着一面锦旗,郑朗认真的看了一下,也未必全是红旗,各种各样的旗幡,多以红色为主,锈着一些图案,还有其他的一些道具,离得远看不清楚。年龄也不大,多是二十几岁,少数几个才十几岁。  

看到这些个弄潮儿到来,人群自动分开。  

富弼皱眉道:“潮儿矜夸不好,一旦有垂危之险,永沦于潮下,妻儿哭泣于水滨之边,非乃国家幸事。”  

郑朗最怕的就是这个。  

他很想说一句,虽有危险,可这个民族要有一种不怕死强悍的精神,再让你们薰一薰,汉唐的风采不但消失在上层,连下层也彻底消失了。一个懦弱的民族,还能剩下什么?  

没有辨,也不会主动阻止。  

潮水再度来临,白色的浪头如同雪崩一样,滚滚而来,似要吞天,似要灭曰。郑朗离得远,可潮头碰撞堤岸溅起的巨大浪花,还是带着了串患水珠打在他的衣服上。  

忽然鼓声响起。  

这是民间自发在为弄潮儿壮行。  

富弼又皱了一下眉头。  

郑朗就当没有看见。徐徐吟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