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四十五章 众志成城,成!

第二百四十五章 众志成城,成!(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赵祯自己呢,如一条躺在案板上奄奄一息等宰的鱼儿,连说话都没有了力气。这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给黄、河两岸久旱的百姓带来一丝曙光,赵祯为了祈福,登上开宝寺的十三层木塔,看着白茫茫的大地,忽然体会到父亲为什么做出那种种怪状,忽然想起郑朗一句话,马上你就要亲政了,但你做好做皇帝的准备吗?  

别以为亲政是一件快乐的事,没有刘娥这几年保护,你若提前亲政,国家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终于知道,原来皇帝不是父,不是君,而是儿子,还要做一个乖儿子!  

一想之下,赵祯心灰意懒,连上朝视事也了无几次。但是大臣们高兴哪,你是皇帝,是一个象征,可别当真,政务你最好别插手,还是让我们来。是不是满意了?  

没有。  

继续表演。  

孙沔先是上书,去秋以圣体愆和,准双日不坐之请,是则一岁中率无百馀日视事,宰臣上殿奏事,止于数刻,天下万务,得不旷哉!伏愿陛下因岁首正朝之始,霈然下令,诞告多方,每旦恭己,辨色居位,推择大臣,讲求古道,降以温颜,俾之极论。外则逐刺史、县令无状老懦贪残之辈,内则罢公卿大夫不才谄佞诡诞之士…  

赵祯看了差点吐血。  

一年上朝视事一百多次,不算懒惰的,晚年李隆基一年可能没有十次,整个历史只有一个雍正象铁人一样,但一年也不过两百来次。  

并且大半集中在上半年,一个上半年就上朝视事一百来次,仅这个上半年,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后来养病用了两个月时间,又发生一件件让他喷血的事,是懒了。  

但我上朝视事,你们嫌碍手碍脚,活活累昏过去,居然说我贪恋女色。不视事让你们处理政务,又说我做得不对。你让我怎么办?  

接着又上书,窃见上、封事人同、安、县尉李安世,辄因狂悖,妄进瞽言,下吏审问。自孔道辅、范仲淹被黜之后,庞籍、范讽置对以来,凡在搢绅,尽思缄默。又虑四方之人不知安世讪上犯颜,将谓安世献忠获罪,自远流传,为议非美。伏望贷以宽恩,特免投窜,使彼偷安之士,永怀内愧之心。  

李安世因为上书胡说八道而被弹劾,但是孙沔感到朝堂气氛不大对,按照以前,发生了庞籍与范讽对质这样大事件,朝堂一定会吵得惊天动地,可为什么没有几个大臣争论呢?朝堂安静如此,非是国家祥兆,因此让赵祯不得弹问李安世,以正圣听。  

是什么道理?非要朝堂上吵得象菜市场,才有正气?  

也是在胡说八道,赵祯看到后,直接将他出为潭、州衡、山知县。  

不过君子党之所以为君子党,威力大是他们也有能力,不久因为政绩,这位牛人再度被重用。  

几位大佬要求面见,赵祯还是要接见的。  

赵祯看到后茫然道:“他可请求过朝廷财力人力支持?”  

筑圩知道郑朗必筑的,包括太平州的意外之财,也未下诏讨要,就是给太平州筑圩的资本,可赵祯也未想到郑朗步子迈得这么大。  

诸位宰相未说赵祯懒散,即便郑朗请求朝廷财力与人力支持,到了中书,要么准,要么不准,不一定需要向赵祯禀报。或者事情滑向不好的方向,争议,吵闹起来。  

一起摇头。  

休说请求,事前根本没有得知任何风声,只有吕夷简从吕三叔与儿子的信中知道郑朗冬天会筑圩,他想法中,筑的仅是万春圩,万万料不到会是八个大圩,外加一个新城市与港口。  

赵祯挠起了头,又问:“太平州有多少户?”  

宋绶道:“大约三万户有偶。”  

答完宋绶更纳闷,太平州非是十几万户的大州,仅三万户,以一州之力组织这样的大工程,就象一个小孩子在挑两百斤重担,能挑得起来吗?不但人力,财力也有问题,但郑朗呢,那笔浮财知道的,仅于此,连家中那个作坊也交给郑、州作为织作监。国家穷得,那个作坊一年经营得当能营利三四万缗钱,不少啦,于是诸位大臣羞羞答答的同意下来。郑朗手中是有几万缗钱,可不是几万两黄金,财力又从哪里来的?  

不解的地方太多了。  

赵祯又问道:“两圩有多大?”  

“没有得到太平州的奏折,我们也不清楚,其他各州府奏折有的说三千多顷,有的说四千多顷,有的说五千多顷,不一而足。”  

面积实际只有三千顷略多,但有近千顷不能当作耕田。郑朗为了使百姓有信心,一直未说,于是各州只知道这两圩很大,大到什么地步,也不清楚,全在估猜。  

“好大,为什么他不上书奏?”赵祯说完后乐起来。能上么,一上扯皮能扯上十年八年都扯不清,不如先做,等消息传到京、城来,圩堤都圈好了,难不成派人将圩堤重新堀开?就象民间的四个字,先斩后奏。  

但笑完后接着苦笑,明明是想做好事,为什么如此艰难?  

又说道:“下诏对这些知州们说,不得随意轻动,等到明年秋后复议,朕再派内侍王昭明过去看一看。”  

非是对郑朗不相信,而是赵祯渐渐迈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被大臣与亲信太监一次次阉割,伤得很痛,也渐渐成长起来。  

朝中大臣多是北人,有南人,但这样的大圩自古以来就没有出现过。不象以前那些小圩就着高洼地圈一圈,这么长这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