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超级中华帝国 > 第163章:装甲旅首战

第163章:装甲旅首战(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第二卷第163章:装甲旅首战“反攻谁南?”楚景明惊讶万分,不敢相信道:“安邦,我没听错吧?”  

“大哥,你没听错。”乔安邦说着又劝道:“行了,你们赶快撤吧,撤回北岸好好休整。”  

“长官,走吧。”一营长上前肃手示意道。  

楚景明没有理会一营长,而是对乔安邦道:“兄弟,自古以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都不撤,当大哥的我撤什么撤,没说的,我留下与你并肩作战!”  

乔安邦看了看楚景明又看了看他身后几乎个个浑身带伤的战士,道:“大哥,你和弟兄们都有伤在身,还是听兄弟我的,退到后方休整吧,好好养伤,以待日后再和日寇一决雌雄。”  

见乔安邦关心自己和部下的伤势,楚景明连忙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实在不行,让他们撤回去,我留下来吧,给我一支冲锋枪,我照样还可以冲锋陷阵。”说着,楚景明目光便转向了身后两百名幸存的保安团战士。  

护犊之情人皆有之,楚景明也不例外,他也想给自己的保安团留几个种子,凤阳峡一战,他的保安团近乎全军覆没,也正是因为这个,当乔安邦提出要反攻谁南,誓死不退时,楚景明才会想坚决留下,他要留下来给牺牲殉国的一千多名家乡子弟兵报仇雪恨。  

不料,楚景明话音方落,两百余名幸存的保安团官兵便纷纷激动的道:“我们不走,团座不走,我们哪也不去,荣辱与共,生死相随!”  

乔安邦闻言微微动容,看来楚景明在这群保安团官兵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原因,楚景明为官清廉,素重仁义”对部下呵护备至,也从不克扣军饷,久而久之其在官兵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随之提高了。  

也正是他楚景明深受部下爱戴,才能凭借一团的兵力困守死地坚持了一天一夜,若不是部下拼死血战,再加上保安团先前接收了乔安邦所赠的一批武器装备,战斗力要比其他团略强一些,恐怕他连一天也坚持不了。  

楚景明更是虎目噙泪,连连点头道:“好”好!荣辱与共,誓司生死!“说着他转身又对乔安邦道:“安邦,你也看到了,弟兄们都不愿意走……啥也别说了”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国难当头,你我兄弟理应联手抗敌,共拒日寇!“  

“可是,你们都是有伤在身啊。”乔安邦有些不放心的道。  

“这个不碍事,都是小伤,包扎一下还是能继续战斗的。”楚景明回头打量了一下部下们,转头道:“不过,有件事还真是挺麻烦,我们都没有弹药了。”  

“这个好办。”乔安邦见其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说,当下转身指着刚才激战的战场道:“刚刚我们消灭了小两千鬼子,这谩山遍野的到处都是武器弹药,大哥你带人先简单的打扫一番战场,等到我救大部队到达后,我给你们配备德式装备,比小鬼子的这装备可要好的多了。”  

“行!”楚景明爽快的应了一声,随即带着部下开始打扫战场。  

乔安邦从兜里掏出一根香烟,面朝西北方向边点烟边自语道:“二营、三营怎么还没有过来。”  

倏忽之间”身后传来一声凄厉的喊叫声:“总座!总座!“  

乔安邦抽了一口烟,闻声转头”站在她身后的梁佳涵也跟着转过了身来。来人是一名警卫团战士,似乎还是警卫团长王根生的侍从副官,是王根生的一个远房亲戚,名字叫二蛋。  

“什么事情?”二蛋堪堪及至跟前,乔安邦便率先开口同道。  

二蛋喘气如牛”连忙挺身立正向乔安邦敬礼道:“总座,我们在渡口不远处与日军主力速遇,经过激战将其主力击退,不过现在鬼子退守山脚”为了保证渡口安全,团长率一营二营正在猛攻日军阵地”暂时无法前来会合,特派我前来汇报。”  

“嗯。”乔安邦闻言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回去告诉你们团长,他做的很对,记住,在妾主力部队未渡河之前无论如何也要给我把渡口姥姥掌握在我们手中。另外再给对岸的装甲旅发电,督促他们尽快渡河和我们会合!”  

“是!”二蛋啪地挺身立张,随即领命转身而去。  

目送二蛋离去,乔安邦暗自称赞,王根生跟随自己久了,好歹也学会了一些战略战术,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处理的还不错,先不管和警卫二三营遭遇的日军出于何目的,隶属于日军那支部队。  

但如果王根生率部再将其击退时就匆匆赶来和自己回合,那无疑把渡口让给了日军,这样不但警卫团的后路被截,装甲旅等后续部队也会因为遭到日军阻击而无法渡河。  

警卫团和后续主力部队的联系一旦被切断,那样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毕竟他们要面对的不是日军一个师团,而是整整十余万大军,警卫团战力再强,也势必难以持久。  

谁河北岸平圩渡口,已经是装甲旅旅长的张旭东在几名团长的簇拥下正在渡口巡视浮桥搭建工作,渡口上除了装甲旅士兵,也有附近闻讯赶来的百姓,本来这里的百姓听说鬼子打来了,都吓得老少皆惊,那里还敢帮抬担架运输伤员。  

全都吓得呆在家里不敢露头,有些人甚至已经举家朝睢和集搬迁了,因为那里有乔安邦的救驻守。  

而当乔安邦的救赶到谁河北岸时,不少战士去附近村庄借船等物,准备渡河,得知是救到来,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