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同窗相求(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还充满羡慕,“如此短暂时间,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时间不长,那俸禄是多少?”张三郎想了解清楚。
李四郎觉得自己有些飘飘然起来,但是口里不得不谦虚一下:“三贯而已。”
“三贯,时间不长,难道是会子?”张三郎跟着追问,觉得是会子差不多。
“窃还以为是会子,”李四郎摇摇头,接着话题一转,“没有料到竟然是铜钱。”
张三郎与王朗两个目瞪口呆,完全是不敢相信的神色:“每天一个多时辰当值,一月俸禄竟然还有三贯,而且还是铜钱?”
“窃当初以为这是假的,没有料到确实如此。”李四郎口里不得不谦虚一下。
张三郎眉头一皱,感觉实在太奇怪:“这是什么活计,当值轻松,俸禄也不错。”
“当时在茶楼尔等不是看见了吗?”李四郎淡淡回答。
张三郎后退一步,万万没有料到:“意之,汝果然给那一群胡人,不,是给归化人当老师了?”
“是的,事实如此。”李四郎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回答。
张三郎想了想,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摇摇头,继续提出几个问题:“意之,当时汝并没有同意,汝又是如何答应呢?即使同意,汝哪里上课,难道那一群胡人晚上到汝家里上课?”
“错也,错也。这次给归化人上课,乃是官府请求。尔等也看见了,吾家里这个样子,岂能给胡人上课。官府在工地旁边建立了一个夜学学堂。”李四郎知道他们误解了,一一作了解释。
张三郎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眼里不敢相信:“那些胡人,不,那些归化人竟然能够请动官府?”
“其实这个学堂也不完全是官府办的,官府即使想办夜学学堂,也有心无力。赵家庄也参与进去了,算得上官府与赵家庄合办的学堂。”针对两人的疑问,李四郎也作了一个解释。
张三郎(张山,排名第三,取名三郎)感觉自己一时不能接受:“他们乃是一群化外蛮夷,即使学汉人礼义,也改变不了胡人本质。”
“子高(张三郎字),此话错也。五胡乱华之时,慕容氏建立了五个燕国,后来在前朝还建立了吐谷浑。但是这些都灰飞烟灭,慕容家族也如今成为汉人一员了。”李四郎就把雨济旱劝说转达给张三郎。
张三郎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沉思一会儿点点头。
两人恭恭敬敬一礼,对着李四郎说道:“受教。”
“此话不是窃说的,而是雨主簿所说的。当时官府找上门来,窃也没有想通。现在想来,此话确实有理。”侧身让过之后,李四郎一边还礼,同时还对着官府方向,恭恭敬敬一礼。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来,雨济旱对他影响极大,甚至用当头棒喝,也不为过。
张三郎觉得有些不对劲,皱眉问道:“意之,这些胡人,不,是归化人年齿明显偏大,已经错过最好教化时期,如何教化?”
“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现在已经解决。”李四郎说着从衣袖掏出一本《三字经》,放在张三郎的茶几上面。
看到这个物事,张三郎与王朗的眼睛一起向着《三字经》。
张三郎摇摇头:“这个《三字经》乃是少儿启蒙之物,这些已经是成人胡人适合吗?”
“子高,你不妨翻阅此书试试。”李四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地指着书籍说道。
张三郎还是不敢相信,但是对方已经说了,只得皱眉打开《三字经》。
当他打开《三字经》之后,不禁目瞪口呆:“蝌蚪文?”
听到此话,王朗也上前瞧了瞧,一看不禁直皱眉头。
“就是。”看到张三郎两人表情,李四郎心里不禁高兴,“这个乃是认字利器,有了它,识字速度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当初他被蝌蚪文难住,一脸尴尬,没有料到张山两人同样被难住,表情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
张山不禁自我嘲笑一番:“这个蝌蚪文,它认识吾,可是吾不认识它。”张山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均露出尴尬神情。
“这有何难,雨主簿虽然年届花甲,也能够认识它。”面对两人不解与困惑,李四郎对传授他的雨济旱语气充满了敬佩的感情。
张山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均露出怀疑的神情:“雨主簿什么时候能够认识蝌蚪文,怎么吾等不知道。”
“不瞒两位,在下的蝌蚪文就是雨主簿教授的。”说到这里,李四郎向着官府方向郑重一礼。
这个干祖翁对他太好了,竟然传授他蝌蚪文。
张山眉目紧皱,眼里充满了怀疑与不解:“蝌蚪文认识的不多,意之与雨主簿没有渊源,他为何要传授给你这一门学问?”
“说来惭愧,在下竟然得到雨主簿赏识,被认为干孙子。”李四郎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张山与王朗两人,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手里的《三字经》差点掉在地下。
王朝眼尖,争气用手接住。
还好张山发现了自己失误,急忙双手捧住。
两人半晌终于回神过来,有些羡慕也有嫉妒望着他。
张山语气酸溜溜,勉强拱手一礼:“祝贺意之得到雨主簿赏识,来日高升不要忘记同窗。”
“听说雨主簿可是小圣人的半个岳祖翁,还是灵泉县唯一一个有四轮马车之人。李四郎得到雨主簿的赏识,实在可喜可贺。”王朗也跟着说道。
“时间不长,那俸禄是多少?”张三郎想了解清楚。
李四郎觉得自己有些飘飘然起来,但是口里不得不谦虚一下:“三贯而已。”
“三贯,时间不长,难道是会子?”张三郎跟着追问,觉得是会子差不多。
“窃还以为是会子,”李四郎摇摇头,接着话题一转,“没有料到竟然是铜钱。”
张三郎与王朗两个目瞪口呆,完全是不敢相信的神色:“每天一个多时辰当值,一月俸禄竟然还有三贯,而且还是铜钱?”
“窃当初以为这是假的,没有料到确实如此。”李四郎口里不得不谦虚一下。
张三郎眉头一皱,感觉实在太奇怪:“这是什么活计,当值轻松,俸禄也不错。”
“当时在茶楼尔等不是看见了吗?”李四郎淡淡回答。
张三郎后退一步,万万没有料到:“意之,汝果然给那一群胡人,不,是给归化人当老师了?”
“是的,事实如此。”李四郎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回答。
张三郎想了想,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摇摇头,继续提出几个问题:“意之,当时汝并没有同意,汝又是如何答应呢?即使同意,汝哪里上课,难道那一群胡人晚上到汝家里上课?”
“错也,错也。这次给归化人上课,乃是官府请求。尔等也看见了,吾家里这个样子,岂能给胡人上课。官府在工地旁边建立了一个夜学学堂。”李四郎知道他们误解了,一一作了解释。
张三郎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眼里不敢相信:“那些胡人,不,那些归化人竟然能够请动官府?”
“其实这个学堂也不完全是官府办的,官府即使想办夜学学堂,也有心无力。赵家庄也参与进去了,算得上官府与赵家庄合办的学堂。”针对两人的疑问,李四郎也作了一个解释。
张三郎(张山,排名第三,取名三郎)感觉自己一时不能接受:“他们乃是一群化外蛮夷,即使学汉人礼义,也改变不了胡人本质。”
“子高(张三郎字),此话错也。五胡乱华之时,慕容氏建立了五个燕国,后来在前朝还建立了吐谷浑。但是这些都灰飞烟灭,慕容家族也如今成为汉人一员了。”李四郎就把雨济旱劝说转达给张三郎。
张三郎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沉思一会儿点点头。
两人恭恭敬敬一礼,对着李四郎说道:“受教。”
“此话不是窃说的,而是雨主簿所说的。当时官府找上门来,窃也没有想通。现在想来,此话确实有理。”侧身让过之后,李四郎一边还礼,同时还对着官府方向,恭恭敬敬一礼。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来,雨济旱对他影响极大,甚至用当头棒喝,也不为过。
张三郎觉得有些不对劲,皱眉问道:“意之,这些胡人,不,是归化人年齿明显偏大,已经错过最好教化时期,如何教化?”
“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现在已经解决。”李四郎说着从衣袖掏出一本《三字经》,放在张三郎的茶几上面。
看到这个物事,张三郎与王朗的眼睛一起向着《三字经》。
张三郎摇摇头:“这个《三字经》乃是少儿启蒙之物,这些已经是成人胡人适合吗?”
“子高,你不妨翻阅此书试试。”李四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地指着书籍说道。
张三郎还是不敢相信,但是对方已经说了,只得皱眉打开《三字经》。
当他打开《三字经》之后,不禁目瞪口呆:“蝌蚪文?”
听到此话,王朗也上前瞧了瞧,一看不禁直皱眉头。
“就是。”看到张三郎两人表情,李四郎心里不禁高兴,“这个乃是认字利器,有了它,识字速度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当初他被蝌蚪文难住,一脸尴尬,没有料到张山两人同样被难住,表情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
张山不禁自我嘲笑一番:“这个蝌蚪文,它认识吾,可是吾不认识它。”张山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均露出尴尬神情。
“这有何难,雨主簿虽然年届花甲,也能够认识它。”面对两人不解与困惑,李四郎对传授他的雨济旱语气充满了敬佩的感情。
张山与王朗互相看了一眼,均露出怀疑的神情:“雨主簿什么时候能够认识蝌蚪文,怎么吾等不知道。”
“不瞒两位,在下的蝌蚪文就是雨主簿教授的。”说到这里,李四郎向着官府方向郑重一礼。
这个干祖翁对他太好了,竟然传授他蝌蚪文。
张山眉目紧皱,眼里充满了怀疑与不解:“蝌蚪文认识的不多,意之与雨主簿没有渊源,他为何要传授给你这一门学问?”
“说来惭愧,在下竟然得到雨主簿赏识,被认为干孙子。”李四郎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张山与王朗两人,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手里的《三字经》差点掉在地下。
王朝眼尖,争气用手接住。
还好张山发现了自己失误,急忙双手捧住。
两人半晌终于回神过来,有些羡慕也有嫉妒望着他。
张山语气酸溜溜,勉强拱手一礼:“祝贺意之得到雨主簿赏识,来日高升不要忘记同窗。”
“听说雨主簿可是小圣人的半个岳祖翁,还是灵泉县唯一一个有四轮马车之人。李四郎得到雨主簿的赏识,实在可喜可贺。”王朗也跟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