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纵横宋末 > 第七百四十、花前月下

第七百四十、花前月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现在就开始磨合过程,难道,现在就开始磨合不成?”  

肖化东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心事。  

看来,自己还要努力,争取身边有一个小厮,这样才能不被对方看扁。  

想到这里,肖化东又突然想起一句名言,“门当户对。”  

他以前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突然领悟了。  

如果不能门当户对,只有夹着尾巴做人。  

好在肖化东可以去吐蕃,还可以奋斗一番,希望能够改变小门小户的命运。  

金堂县有一个百花园,西县也有一个百花园。  

本来西县是没有百花园的,这个百花园乃是西县前任知县王文修修建的。  

这个百花园不像金堂县,经过了一波三折。  

其实百花园修建好之后,金堂县真正成为人间天堂。  

当初金堂县修建百花园时,还是经过赵平同意。  

毕竟,百花园乃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与修路搭桥不一样。  

修路搭桥乃是积善积德之事,但是百花园还没有听说过是一件积善积德之事。  

用后世话而言,修路搭桥是刚需,百花园不在刚需之内。  

因为金堂县有百花园,其它地方没有百花园,甚至成都府也没有。  

花园只有富贵的大户人家才有,但是它不会对其它人开放。  

宫里倒是有一个御花园,但是它乃是供宫内人观赏。  

百花园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传说如前朝牡丹花一样在冬天开放?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能够看到百花次第开放,乃是人生最高享受。  

文人喜爱自然不用说了,许多诗词必然与花有关。  

而百姓只是看到一些常见的野花,哪里见过牡丹、月季、茶花、兰花等这些人工栽植的富贵之花。  

百花园让传说之中的只有宫里才能享受幸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  

不但成都府、汉州、简州、潼川、昌州等地有钱人家,纷纷坐车骑马骑驴等来观赏。  

百花园让金堂县真正成为人间天堂,西县人当然当然也希望来看看。  

但是西县离金堂县千里,又是天下最难走的蜀道,只能对此望洋兴叹。  

除了来来往往商人,西县人几乎来到这个人间天堂。  

赵家庄在西县投入重兵,与五十万胡人打得天昏地暗。  

但是问题来了,打仗就是打经济,打的是后勤。  

西县离金堂县千里,又是天下最难行走的蜀道,显然通过金堂县运来粮秣兵器不现实。  

赵家庄没有法子,只得一边打仗,一边在这里兴建作坊。  

赵家庄在这里建造作坊,没有人看好这里。  

毕竟,汉中府就是胡人进攻的大本营,西县就在胡人眼皮之下。  

对于大宋而言,西县仿佛在悬在四川外面的孤岛,随时可能被胡人大军淹没。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让兵家觉得这里左右为难。  

如果不在这里建造作坊,这里可能被胡人马上击败。  

如果在这里建造作坊,只是残延苟息的问题,只是延长保安团的防守西县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把辛辛苦苦花费巨大的作坊送给胡人。  

听到这些传言,所有人觉得有理。  

赵家庄高层望着赵平,怎么办?  

赵平力排众议,说了一句,“怕什么,置死地而后生。”  

有了赵平这一句话,西县的大量作坊如雨后春笋冒出。  

可以说,赵家庄与胡人是两条战线作战。  

一条是战场拼杀,双方杀得你死我活,这一条战线人人都能够看见。  

另外一条战线就是经济战线,战场损耗每天都是天文数字。  

胡人还好,在汉中府这个基地已经准备二十年,各种兵器粮秣准备极为充分。  

赵家庄就不一样,除了少量是将士们携带之外,其余都是大部分都是西县制作出来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县作坊,保安团早已被胡人打败了。  

胡人不但有兵力优势,更有兵器数量优势。  

但是有了赵家庄作坊之后,保安团硬生生抵消胡人人海战术,利用兵器优势,逼得胡人不得不主动谈判求和。  

西县以前处于战争状态,与胡人经常打仗,也不知什么时候丢失,自然没有人考虑百花园。  

但是没有料到,保安团竟然逼得胡人主动求和。  

见到胡人主动求和,西县人现在吃了一个定心汤圆,西县是保安团的,也是汉人的。  

西县战事结束,各种建筑及作坊如雨后春笋。  

茶楼酒楼勾栏青楼随之林立,让西县也进入人间天堂之列。  

但是西县觉得还是少了什么,一些文人哀叹:“西县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百花园。”  

在文人看来,只有有了百花园,西县才能真正算得上人间天堂。  

在文人倡议之下,乡绅耆老也站起来。  

文人与乡绅耆老联合起来,一起找到知县王文修,要求修建一个百花园。  

对于文人及乡绅耆老,王文修不敢怠慢,马上热情接待他们。  

王文修一边用茶水招待他们,一边苦笑:“诸位,西县确实应该修建百花园,但是西县刚刚成立不久,又与胡人打了三个月的大战,实在没有钱。”  

文人与乡绅耆老顿时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万万没有料到,西县经济如此困难。  

但是西县的文人与乡绅耆老并不甘心,发动西县人士捐钱,总共会子三千四百五十贯。  

三千四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