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496章 另辟蹊径

第496章 另辟蹊径(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山寨,因为这是从农机研究院里得到的项目,国内的农机企业,要是敢去山寨农机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估计连产品都没法上市。  

李卫东提起棉花收割机的时候,对面的何大伯却是微微一皱眉头。  

“卫东,你说的这个棉花收割机,应该是个偏小众的农机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何止是小众,国内压根就没有人在用这东西!目前使用棉花收割机的,主要是美国,其他几个棉花种植大国,基本上还是靠人力采摘棉花。”李卫东笑着答道。  

“是因为机器采摘的成本比较高么?”何大伯开口问。  

“外国的机器设备,卖的肯定死贵,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点就是机器采摘的出棉率和品质率,都不如人工采摘。”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反倒是旁边的何伯母开口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下乡插队,曾经中国棉花,这个棉花的采摘,的确跟有很大的讲究的…”  

何伯母介绍了一番后,何大伯终于明白了机械采摘棉花的难处。  

“照这么说,机械采摘棉花,浪费又多,又会降低品质,这种农机产品好像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现在不适合,不代表以后不适合,而且棉花采摘就是那么一个月的时间,若是没有那么多人力的话,最终还是得依靠机器嘛!”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则回应道:“这样吧,一会吃饭完,我先帮你问问,看看农机研究院中有没有棉花收割机的相关研究。”  

中国曾经有一个农业机械工业部,专门负责国内的农机发展,这足以证明国家对于农机行业的重视。  

后来这个农机工业部,改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再后来并入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也就是当时的农业机械总局。  

再后来,国家又成立了新的第八机械工业部,负责导弹工程。而农业机械总局也从第一机械工业部中独立出来,恢复了农业机械部的建制。  

直到八十年代,农业机械部再次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并,组建成为了机械工业部。  

何大伯作为机械工业部的领导,一个电话就问道了棉花收割机的研究情况。  

“行,我知道了。”何大伯放下电话,开口说道:“农机研究院那边,还真有一个项目组,在做棉花收割机的研发,据说负责这个项目的,还是个年轻的博士后。”  

“那研发的进程怎么样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对棉花收割机这种东西不太了解。”何大伯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研发进度应该不会太顺利。  

我刚才说过,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个年轻的博士后,农机研究院里申请科研经费,多少也是会排资论辈的,年轻人得到的经费应该不会太多。  

另外棉花收割机产生的浪费比较大,不太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估计这个项目的研发,应该也不会得到太多的支持。”  

李卫东点了点头:“这个能够理解,国家毕竟是资源有限,好钢得用在刃上!”  

“所以卫东啊,你要是想做棉花收割机的这个项目,可是得三思而后行啊!虽说这个项目没有人跟你争,但这个项目也没啥利润。”何大伯说着拿起一块水果,塞到嘴里品味了一番。  

“我倒是觉得棉花收割机的前景非常的广阔,只要能提高出棉率,然后解决杂质过多的问题,就能够替代人工收割。”李卫东回答道。  

“这需要后续大量的研发和投入。”何大伯一脸严肃接着说道;“你这些年也搞出过不少的新产品,知道研发这种事情是每个准数的,很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得不到结果。”  

“我明白,如果做这个项目的话,我自己还得贴不少的钱。”李卫东开口答道。  

“那你还愿意接下这个项目?你可别忘了,你这次是来分饼的,说白了是来拿好处的,闹了半天自己还得掏钱,而且结果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可是一笔赔本生意。你们资本家什么时候改做赔本生意了?”何大伯略带调侃的说道。  

李卫东则一脸正色的回答道:“咱们国家不可能一直穷下去,也不可能一直使用人力去采摘棉花,棉花使用大规模的机械采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如果咱们自己不去做的话,以后被外国人抢了先,到时候这个市场又成了外国人的了!事关咱们国家十几亿老百姓穿衣服,可不能去依靠外国人!”  

中国的农业机械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而当时成立的,还有一个农业科学院农机研究所。  

后来两院合并,成立了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八十年代末,国家队科研体制进行改革,农机研究院便是试点单位,开始由单纯的科研院所,向科研经营型院所进行转变。  

以当时的国情,做科研根本就赚不到钱,一个科研院所,要是没有财政拨款,根本就活不下去。  

好在国家将农机局质量检验中心,放在了农机研究院,也就是说各个厂家的农机,如果想要投产,就必须得经过农机研究院的检验,这也使得农机研究院有了经费来源。  

只不过科研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嫌钱多的时候,通过农机质量检验获得的经费,显然不能满足各个科研项目的需求,于是科研经费紧张,也成了常态化。  

未来国家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