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大格局(万字求月票)(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出手。
“如果通过朝堂上的手段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我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提议。”
韦宝深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脑子尽量变得清醒。
“什么建议?”
“太子殿下不是一向是非常讲究遵守商业规则,希望大唐的商业都能在规则内进行发展吗?
那么这个大唐邮局的马车购买,也应该按照规则来购买啊。
他们需要多少辆马车,有什么特别要求,这些都应该对外公开,然后让所有的商家都参与到报价之中。
最终根据大家报价的优劣来选择从哪里购买。
在这个购买过程之中,最好还要有御史台的御史负责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公平。
这样一个提议的话,很多人应该都是会支持的,御史台应该也乐意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姜还是老的辣。
韦宝在长安城商圈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很显然,他发现使用阴谋诡计没有用之后。
果断的选择了使用阳谋。
这么一来,李宽会同意他的那个方案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听说奔驰四轮马车作坊那边已经在开始准备第一批特供给大唐邮局的马车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那就相当于把他们给得罪狠了呢。”
这个时候,韦思仁难得的犹豫了起来。
没办法,如今的局面,对他来说实在是谈不上有利。
他虽然眼红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的收获,但是如果干扰这个事情的代价比较大的话,那么他也不一定会考虑的。
“这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作为大唐排名第一的马车作坊,跟我们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差。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要是这一次我们能够把他们吃到嘴里面的肥肉给撬下来一块,那么也算是扬名立万了。”
韦宝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方案其实非常的可行。
李宽是什么性格,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特别是李宽对于大唐商业的态度,他们这些商家就更加清楚几分了。
“既然你觉得可以试一试,那就试一试吧。
不过这个事情也不要玩过头了,到时候不好收场就麻烦了。”
韦思仁终归还是同意了韦宝的方案。
不给奔驰四轮马车拖一拖后腿,自己这边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
“使臣,长安城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那个大唐邮局的事情。
这算是大唐的太子殿下掌权之后提出的第二件大事,您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也跟着学习成立一个新罗邮局呢?
新罗使臣府邸之中,金大棒放下手中的《大唐日报》,跟金胜强商量着事情。
作为首个全面唐化的番邦属国,新罗现在几乎是什么都跟着学习大唐。
就连十八部的结构,金胜曼权衡利弊之后,也选择了跟随。
甚至金胜曼去年的时候还正式的在金城设立了新罗书院。
书院里头各个学院的结构都跟观狮山书院一模一样。
哪怕是他们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还非常的片面,非常的肤浅,但是他们却是选择了跟随。
不管是书院的质量怎么样,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虽然新罗每年都有很多勋贵子弟寻找了去长安城游学,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没有机会去大唐的。
新罗书院就是为他们而设立的。
“大唐那么大,信息传递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哪怕是勋贵世家,要从镇北道、岭南道等地传输消息回长安城,都甚是不便。
虽然很多人家也开始养殖信鸽,通过信鸽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五力进行跨越县城的信息传递的。
虽然我没有完全搞明白大唐太子殿下的想法,但是这个事情应该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这么多年来,大唐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出错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要跟随。
并且在这个事情上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新罗的国土面积没有那么大,如果设立新罗邮局的话,不需要花费特别大就可以顺利的运行起来。
并且我们的信件传递效率,肯定是要比大唐快的。
你想一想啊,一封信如果要从长安城送到永平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啊?
半年内能够送到,就算是快的了。
甚至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些信件会丢失呢。”
金胜强一顿分析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大唐邮局的事情跟国内进行汇报。
然后建议国内设立新罗邮局。
“这倒也是,其他的事情我们要超过大唐,难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在邮局这个事情上面,我们船小好调头,还真可能做得比大唐邮局要好。
到时候我们《新罗日报》上面也可以好好的报道一下,让大家知道我们新罗王国也不是吃素的。”
金大棒虽然在面对唐人的时候显得很自卑。
但是在没有外人在的时候,又显得很牛掰的样子。
这种窝里横的样子,完全就是跟着金胜强学习的。
“大唐邮局要招募那么多的人手,应该也会组织专门的培训。
到时候我们想办法把他们的培训教材给搞到手,然后让金城那边照搬就行了。
这个邮局跟炼铁作坊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面向普罗大众的,哪怕是他们想要隐瞒什么,也没有办法隐瞒。”
金胜强觉得自己这一次占便宜是稳稳的事情了。
总不可能到时候任何报纸都不报道大唐邮局的情况吧?
也不可能邮局只是为大唐百姓服务吧?
“嗯,使臣您放心,这个事情交给我了。
只要给我一笔
“如果通过朝堂上的手段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我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提议。”
韦宝深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脑子尽量变得清醒。
“什么建议?”
“太子殿下不是一向是非常讲究遵守商业规则,希望大唐的商业都能在规则内进行发展吗?
那么这个大唐邮局的马车购买,也应该按照规则来购买啊。
他们需要多少辆马车,有什么特别要求,这些都应该对外公开,然后让所有的商家都参与到报价之中。
最终根据大家报价的优劣来选择从哪里购买。
在这个购买过程之中,最好还要有御史台的御史负责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公平。
这样一个提议的话,很多人应该都是会支持的,御史台应该也乐意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姜还是老的辣。
韦宝在长安城商圈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很显然,他发现使用阴谋诡计没有用之后。
果断的选择了使用阳谋。
这么一来,李宽会同意他的那个方案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听说奔驰四轮马车作坊那边已经在开始准备第一批特供给大唐邮局的马车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那就相当于把他们给得罪狠了呢。”
这个时候,韦思仁难得的犹豫了起来。
没办法,如今的局面,对他来说实在是谈不上有利。
他虽然眼红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的收获,但是如果干扰这个事情的代价比较大的话,那么他也不一定会考虑的。
“这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作为大唐排名第一的马车作坊,跟我们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差。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要是这一次我们能够把他们吃到嘴里面的肥肉给撬下来一块,那么也算是扬名立万了。”
韦宝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方案其实非常的可行。
李宽是什么性格,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特别是李宽对于大唐商业的态度,他们这些商家就更加清楚几分了。
“既然你觉得可以试一试,那就试一试吧。
不过这个事情也不要玩过头了,到时候不好收场就麻烦了。”
韦思仁终归还是同意了韦宝的方案。
不给奔驰四轮马车拖一拖后腿,自己这边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
“使臣,长安城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那个大唐邮局的事情。
这算是大唐的太子殿下掌权之后提出的第二件大事,您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也跟着学习成立一个新罗邮局呢?
新罗使臣府邸之中,金大棒放下手中的《大唐日报》,跟金胜强商量着事情。
作为首个全面唐化的番邦属国,新罗现在几乎是什么都跟着学习大唐。
就连十八部的结构,金胜曼权衡利弊之后,也选择了跟随。
甚至金胜曼去年的时候还正式的在金城设立了新罗书院。
书院里头各个学院的结构都跟观狮山书院一模一样。
哪怕是他们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还非常的片面,非常的肤浅,但是他们却是选择了跟随。
不管是书院的质量怎么样,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虽然新罗每年都有很多勋贵子弟寻找了去长安城游学,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没有机会去大唐的。
新罗书院就是为他们而设立的。
“大唐那么大,信息传递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哪怕是勋贵世家,要从镇北道、岭南道等地传输消息回长安城,都甚是不便。
虽然很多人家也开始养殖信鸽,通过信鸽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五力进行跨越县城的信息传递的。
虽然我没有完全搞明白大唐太子殿下的想法,但是这个事情应该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这么多年来,大唐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出错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要跟随。
并且在这个事情上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新罗的国土面积没有那么大,如果设立新罗邮局的话,不需要花费特别大就可以顺利的运行起来。
并且我们的信件传递效率,肯定是要比大唐快的。
你想一想啊,一封信如果要从长安城送到永平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啊?
半年内能够送到,就算是快的了。
甚至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些信件会丢失呢。”
金胜强一顿分析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大唐邮局的事情跟国内进行汇报。
然后建议国内设立新罗邮局。
“这倒也是,其他的事情我们要超过大唐,难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在邮局这个事情上面,我们船小好调头,还真可能做得比大唐邮局要好。
到时候我们《新罗日报》上面也可以好好的报道一下,让大家知道我们新罗王国也不是吃素的。”
金大棒虽然在面对唐人的时候显得很自卑。
但是在没有外人在的时候,又显得很牛掰的样子。
这种窝里横的样子,完全就是跟着金胜强学习的。
“大唐邮局要招募那么多的人手,应该也会组织专门的培训。
到时候我们想办法把他们的培训教材给搞到手,然后让金城那边照搬就行了。
这个邮局跟炼铁作坊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面向普罗大众的,哪怕是他们想要隐瞒什么,也没有办法隐瞒。”
金胜强觉得自己这一次占便宜是稳稳的事情了。
总不可能到时候任何报纸都不报道大唐邮局的情况吧?
也不可能邮局只是为大唐百姓服务吧?
“嗯,使臣您放心,这个事情交给我了。
只要给我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