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六百一十七章 北洋大开发

第六百一十七章 北洋大开发(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津到了。  

却是没有直接进天津城,而是在赶来迎接的二姐夫高德禄带领下,来到了直隶军工产业园所在。  

安装最新版。  

由于贾六要求产业园建设要同天津港口开发配套,所以产业园区选择在了海河入海口,这里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荒地,因此征用过程中不会侵害到百姓利益。  

规划中的产业园不仅有武器生产厂,还有钢铁矿厂,以及生产民用设施的诸多工厂,占地面积数平方公里。  

不仅要修一条直通天津的大道,还要修通往港口的道路,园区内部也要有各种配套,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工程实际去年就已经开始,目前修了大片宿舍区,专家楼。  

宿舍区就是供园区工人生活住宿用的,专家楼则是供洋和尚以及从京师打包、聘请过来的工匠居住。  

由于条件有限,目前除个别建筑是砖瓦,其它都是木质建筑。  

大小工地正在如火如荼施工,最大的建设工地肯定是直隶钢铁厂了。  

明清两代都有钢铁生产,尤以明代钢铁制造技术最为先进,全国有很多钢厂,钢铁产量也是稳居世界第一的。  

到了清代,钢铁产量逐年下降,一来是因为清廷限制火器,不需要太多钢铁铸炮铸枪,即便如此,内务府造办处也有历年铁产量的相关档桉。  

去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年,钢铁产量全国大约是四千万市斤,用吨计算的大概两万吨左右。  

明崇祯年间大概是4.5万吨左右。  

就是一百年下来,清代的钢铁产量较前明不增反减。  

贾六要在直隶搞工业,钢铁就是基础,同时也是军工产业的基础。  

造枪造炮,都得用钢铁啊。  

只是之前炼钢都是作坊式,就是那种风箱小土炉制造,但他这回却是给出高炉炼钢的思路,并且是规模化,标准化。  

乾隆朝不缺能工巧匠,缺的不过是资金支持和思想支持。  

贾六给钱给思路,放手让工匠们去研制,再有西洋那帮洋和尚辅助,除了蒸汽机这玩意暂时弄不出来,其它西方工业化的成果其实都能搞出来。  

二姐夫从养心殿造办处高金请来的一名秦姓匠头结合贾佳大人思路,成功造出了第一座高炉,并且也成功炼出了合乎标准的铁水。  

因此,贾六这次过来就是现场观看高炉炼钢成果,防止二姐夫也官僚似的跟他报假账,吹牛邀功。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