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丞相府的禁私学令(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但一群人中,总需要有个踏实办事的。
再者说爱吃豆腐的人家,都会有一头能拉磨的驴,不是吗?
叔孙通笑呵呵地又给司马欣倒上茶水。
此刻的屋外传来了热闹的话语声,辛胜终于站起身,打开门问了一句话,他对屋内安静的众人道:“戍边的孩子们回来了。”
言罢,辛胜就走出了屋子,给众人关上了门。
这是渭南郡第一批在长城戍边兵役回来的孩子。
稂又一次见到了爹娘,他还带来了一卷文书,文书上写着他的军功,斩首多少,以及几次冲阵。
这些军功足够他得到几百亩地,养活很大的一家人了,因他甚至被蒙恬提拔到了百长。
辛胜看着这个小伙子,笑呵呵道:“好呀!回来了就好,哈哈!”
稂整个人精瘦了许多,离开时还是一个半大小子,回来时胡须快遮住嘴了。
随着他一起回来的应该还有不少半大小子,今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一天。
稂回到家中,看着已是泣不成声的母亲,还有已长高了不少的弟弟,他将包袱放在案上,就去见老师叔孙通。
因村子里的热闹,屋内喝茶的众人早就都离开了,当辛胜老将军离开之后,司马欣也走了,在之后余下的张苍也走了,只有伏老先生睡在这里。
听到外面的屋门被敲响,叔孙通正侧卧在榻上,与先前伏生老先生的姿势一样,看着手中的书。
敲门的响动又响了两声,叔孙通道:“进来。”
木门被推开一道缝,稂迈步走入,见到了正在熟睡的伏生老先生,他忙又将门关上,尽量不让外面的风灌入。
此刻,叔孙通已在榻上坐了起来,他盘膝而坐,问道:“稂?”
“学生稂,回来了。”
叔孙通微微颔首,道:“北方边疆如何?”
“如今蒙恬大将军驻守贺兰山,匈奴人不会再南下了。”
叔孙通道:“匈奴人不会再南下?”
稂知道自己的言行不对,又改口道:“只要蒙恬大将军在北方,匈奴人就不敢南下。”
叔孙通道:“这一走就是三年,苦了你们了。”
“学生听说,隹带来了上百个学子入关中?”
叔孙通回道:“确实如此,如今就在关中各县教书,等来年隹说不定能在咸阳任职。”
“任职?”
叔孙通接着道:“公子敬业县的所有家仆都编入了户籍,从此你们都是可以为吏,只要你们得到重用,只要你们有才能。”
言至此处,叔孙通道:“可能是公子想要给世人一个希望,这个希望是只要人们读书学到才能,或者是入军中戍守边关,就能够改命。”
敬业县所有家仆的命运都改变了,他现在是有正常户籍的人,这是一个十分让人心动的消息。
“既然你回来了,有一件事要与你说。”
闻言,稂上前一步道:“老师请说。”
叔孙通下了榻,在一旁的一堆竹简中翻找着,找了好一会儿,从中拿出一卷,道:“看看吧。”
稂接过竹简,看到竹简上的丞相府盖印,将此竹简打开,看着一列列的文字。
看罢,他低声道:“公子要在关中大造学舍?”
叔孙通颔首道:“以后关中的孩子都能有书读,都能识字读文章,但这需要很多很多的夫子。”
稂道:“只是关中吗?”
叔孙通道:“看到这上面的盖印了?”
稂颔首。
“这是丞相府的盖印,这件事并非只是公子一人决定的,这是丞相决定的,不过…”
话锋一转,叔孙通又道:“不过此事丞相肯定也参与了,以后的关中夫子要听从丞相吩咐。”
等着稂的反应,见他迟迟没有言语,叔孙通又无奈摇头。
这个孩子出游两年,戍守边关一年,难道还不明白这卷竹简中,丞相李斯与公子扶苏暗藏的真正用心吗是这孩子太过善良,不明白公子扶苏的真正目的,也不会将公子想得太坏。
叔孙通道:“这其实是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
闻言,稂愣在原地,他差点没有拿住这卷竹简,他双手捧着道:“这…这是禁私学令?”
在齐地发生的事,稂也听说了,听说当初泰山封禅之后,齐鲁的博士们都哭红了眼。
叔孙通看着这个善良的学生道:“怎么?你看不出来?”
稂摇头道:“学生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就对了。”叔孙通叹息一声道:“你觉得公子扶苏建设渭南有多久了?”
“十年。”
稂回答道。
叔孙通缓缓道:“这就是公子扶苏的城府,一件事公子想要将它办成,公子可以为此筹谋十年,这十年间从一无所有,到稍有起色,再到如今,以前谁也没有想到我们所做的事,其实就是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
稂听得越发惶恐,他真的从未这么想过,他只是觉得他在教书,他所作的事是正确的,他从未想过他所作的事会与丞相李斯有关。
更没有想过这与皇帝在齐地的行为有关。
叔孙通笑着道:“公子扶苏是何等人物,他深知一旦李斯用野蛮手段下禁私学令,势必会天下人反对,原本应该是严酷的禁私学令换一个模样出现,人们就会觉得这是秦廷的恩泽。”
“一道禁私学令能让天下人都读书,这难道不是恩泽吗?世人会铭记这禁私学
再者说爱吃豆腐的人家,都会有一头能拉磨的驴,不是吗?
叔孙通笑呵呵地又给司马欣倒上茶水。
此刻的屋外传来了热闹的话语声,辛胜终于站起身,打开门问了一句话,他对屋内安静的众人道:“戍边的孩子们回来了。”
言罢,辛胜就走出了屋子,给众人关上了门。
这是渭南郡第一批在长城戍边兵役回来的孩子。
稂又一次见到了爹娘,他还带来了一卷文书,文书上写着他的军功,斩首多少,以及几次冲阵。
这些军功足够他得到几百亩地,养活很大的一家人了,因他甚至被蒙恬提拔到了百长。
辛胜看着这个小伙子,笑呵呵道:“好呀!回来了就好,哈哈!”
稂整个人精瘦了许多,离开时还是一个半大小子,回来时胡须快遮住嘴了。
随着他一起回来的应该还有不少半大小子,今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一天。
稂回到家中,看着已是泣不成声的母亲,还有已长高了不少的弟弟,他将包袱放在案上,就去见老师叔孙通。
因村子里的热闹,屋内喝茶的众人早就都离开了,当辛胜老将军离开之后,司马欣也走了,在之后余下的张苍也走了,只有伏老先生睡在这里。
听到外面的屋门被敲响,叔孙通正侧卧在榻上,与先前伏生老先生的姿势一样,看着手中的书。
敲门的响动又响了两声,叔孙通道:“进来。”
木门被推开一道缝,稂迈步走入,见到了正在熟睡的伏生老先生,他忙又将门关上,尽量不让外面的风灌入。
此刻,叔孙通已在榻上坐了起来,他盘膝而坐,问道:“稂?”
“学生稂,回来了。”
叔孙通微微颔首,道:“北方边疆如何?”
“如今蒙恬大将军驻守贺兰山,匈奴人不会再南下了。”
叔孙通道:“匈奴人不会再南下?”
稂知道自己的言行不对,又改口道:“只要蒙恬大将军在北方,匈奴人就不敢南下。”
叔孙通道:“这一走就是三年,苦了你们了。”
“学生听说,隹带来了上百个学子入关中?”
叔孙通回道:“确实如此,如今就在关中各县教书,等来年隹说不定能在咸阳任职。”
“任职?”
叔孙通接着道:“公子敬业县的所有家仆都编入了户籍,从此你们都是可以为吏,只要你们得到重用,只要你们有才能。”
言至此处,叔孙通道:“可能是公子想要给世人一个希望,这个希望是只要人们读书学到才能,或者是入军中戍守边关,就能够改命。”
敬业县所有家仆的命运都改变了,他现在是有正常户籍的人,这是一个十分让人心动的消息。
“既然你回来了,有一件事要与你说。”
闻言,稂上前一步道:“老师请说。”
叔孙通下了榻,在一旁的一堆竹简中翻找着,找了好一会儿,从中拿出一卷,道:“看看吧。”
稂接过竹简,看到竹简上的丞相府盖印,将此竹简打开,看着一列列的文字。
看罢,他低声道:“公子要在关中大造学舍?”
叔孙通颔首道:“以后关中的孩子都能有书读,都能识字读文章,但这需要很多很多的夫子。”
稂道:“只是关中吗?”
叔孙通道:“看到这上面的盖印了?”
稂颔首。
“这是丞相府的盖印,这件事并非只是公子一人决定的,这是丞相决定的,不过…”
话锋一转,叔孙通又道:“不过此事丞相肯定也参与了,以后的关中夫子要听从丞相吩咐。”
等着稂的反应,见他迟迟没有言语,叔孙通又无奈摇头。
这个孩子出游两年,戍守边关一年,难道还不明白这卷竹简中,丞相李斯与公子扶苏暗藏的真正用心吗是这孩子太过善良,不明白公子扶苏的真正目的,也不会将公子想得太坏。
叔孙通道:“这其实是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
闻言,稂愣在原地,他差点没有拿住这卷竹简,他双手捧着道:“这…这是禁私学令?”
在齐地发生的事,稂也听说了,听说当初泰山封禅之后,齐鲁的博士们都哭红了眼。
叔孙通看着这个善良的学生道:“怎么?你看不出来?”
稂摇头道:“学生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就对了。”叔孙通叹息一声道:“你觉得公子扶苏建设渭南有多久了?”
“十年。”
稂回答道。
叔孙通缓缓道:“这就是公子扶苏的城府,一件事公子想要将它办成,公子可以为此筹谋十年,这十年间从一无所有,到稍有起色,再到如今,以前谁也没有想到我们所做的事,其实就是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
稂听得越发惶恐,他真的从未这么想过,他只是觉得他在教书,他所作的事是正确的,他从未想过他所作的事会与丞相李斯有关。
更没有想过这与皇帝在齐地的行为有关。
叔孙通笑着道:“公子扶苏是何等人物,他深知一旦李斯用野蛮手段下禁私学令,势必会天下人反对,原本应该是严酷的禁私学令换一个模样出现,人们就会觉得这是秦廷的恩泽。”
“一道禁私学令能让天下人都读书,这难道不是恩泽吗?世人会铭记这禁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