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税(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自从生产力那节课上完,朱元璋就在全盘的思考各种制度问题。  

后续的讲课,也确实让他们获得了许多灵感。  

之前构思的种种制度,几乎都被他自己推翻了。  

当时他以为,自己肯定能弄出一套比前人更加完美的制度。  

然而事实却告诉他,想多了。  

也正是因此,他更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所以才会迫切的希望听到马钰的具体建议。  

不论最后是否采用他的建议,至少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参考。  

马皇后和朱标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心历路程。  

而且他们也想看看,马钰是如何将新思想和制度联系起来的。  

马钰略微思索片刻,就开口说道:  

“赋税的发展史,总体来说是一个由简变繁,然后再简化的过程。”  

朱标疑惑的道:“赋税的种类不是一直在增加吗?”  

从最初的井田制,为国家付出劳动。  

到后来私有制兴起,变成了徭役和赋税。  

然后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就都冒出来了。  

马钰解释道:“由简变繁,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发展,财富的获取方式变多。”  

“相应的征收赋税地方也在变多。”  

“这是现实影响法制的结果。”  

“由繁变简,则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国家削减管理成本,一直在合并同类型的税种,以简化征收赋税的流程。”  

“简单点说,税种越多越复杂,征收的难度就越大。”  

“甚至出现了,征税付出的成本,超过赋税额本身。”  

“之前我们说过,只有军事等少数不可或缺的点,朝廷会不计成本的投入资源。”  

“其它大部分地方,都会考虑成本问题。”  

“赋税方面也不例外。”  

“朝廷会有选择的,将征收难度大税额少的税种,进行合并或者取消。”  

“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税效率。”  

“其中最成功的简化,就是两税制。”  

朱标恍然大悟:“农耕族群百业齐发展,那么百业都是可以收税的点。”  

“可是有些行业规模小,征收赋税很麻烦。”  

“所以就与其它行业合并征收,或者干脆不征收。”  

马钰颔首道:“正是如此,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朝廷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  

“朝廷无法掌握地方情况,导致财税系统一团乱麻。”  

“赋税怎么征,征多少,完全由地方官吏说了算。”  

“他们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但这些钱都落入了官吏的口袋,国库空空如也。”  

“两税法就是将各种名目的赋税,通通合并成人头税和田税。”  

“只要朝廷掌握大致的人口和土地数量,就可以有效的将税征收上来。”  

“而且还简化了征税的流程,减少了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的空间。”  

“唐朝朝廷财政问题因此而解决。”  

“说两税法为唐朝续命百年毫不为过。”  

“但两税法能成功,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说是两税,其实叫三税法才更准确。”  

朱元璋意外的道:“哦,第三种税是什么?”  

马钰回道:“杂税。”  

朱元璋眉头皱起:“杂税?”  

马钰解释道:“两税是正税,全额上缴国库。”  

“可是地方衙门运转也是需要钱的,这个钱从哪来?”  

朱标脱口而出道:“杂税。”  

这一点并不复杂,稍稍研究过古代财政和税制都能知道。  

古代的税大致分为正税和杂税两种。  

正税上缴国库,杂税归属地方衙门。  

马钰说道:“是的,第三种税就是杂税。”  

“唐朝两税法改革之后,实际上的税制是两税法杂税。”  

“两税法将正税合并成两项,又限定了杂税的大致名目。”  

“既保障了朝廷的利益,也让地方衙门有利可图。”  

“而且明确了要缴纳的税种,减少了官吏巧立名目的空间,百姓也获得了好处。”  

“可以说,各方的利益都照顾到了,这才是两税法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说的好听,杂税不过是给了官吏盘剥百姓的借口。”  

“如此纵容,必将导致吏治腐败,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马钰没有与他争辩,而是说道:  

“陛下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再来看几个反面的例子。”  

“自两税法推行一直到元朝,期间很多人都对税制进行过改革,但大部分都失败了。”  

“咱们就拿王安石变法为例,他关于税制的变革主要是方田均税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将各种税合并成两税统一征收。”  

“然而和唐朝那次变革不同的是,王安石把杂税也合并到正税里去了。”  

“这个法子确实在短期内,为宋朝国库聚敛了大量财富,缓解了财政压力。”  

“然而,他把杂税弄走就是断了地方衙门的生计。”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得罪了整个官僚群体。”  

“断了生计的地方衙门,肯定不会坐等着挨饿。”  

“为了捞钱,他们会再次巧立名目,将杂税重新征一遍。”  

“百姓就相当于是缴纳了两遍杂税,负担加重,自然也会反对变法。”  

“方田均税法的本质就是,两税法杂税杂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