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日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向顾砚声。
顾砚声沉默是金。
皱着眉微微点头,表示事情确实棘手。
凌宪文砸吧嘴,“砚声,你别不说话呀,你主意多,你出出主意,不能是当部长了,市政府的事不管了吧?还没开张呢,起码一个月没有吧?
不会一个月就开张了吧?”
“没有,还没这么快。”顾砚声摇摇头叹息。
傅肖庵调侃的笑,“顾部长现在确实可以不管,就说自己是新政府的部长,津田还真拿他没办法,谁让他忙啊。”
“不是我不想说,是我真没什么好办法。”顾砚声多冤啊,怎么就觉得他有办法。
十万吨粮食抽走,不给饭吃,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解决不了。
当然,站在上海的角度,偷偷摸摸去江苏浙江买点粮食回来,死道友不死贫道,那是另外一回事。
让商人出钱,连夜采购打时间差,两地各解决两万吨,那上海剩下六万吨也就压力不大了。
事情确实可以完成。
“真没办法。
你要我说,你们两位的主意都没问题。
首先满足每个月的数,表达我们用心做事,然后限价限量,尽量维持,至于结果怎么样,到时候再说。
我考虑的还有一点,日本人多变,今天是这样,明天就可能不是这样了。
前面还说发展经济,但你们就说这路子一走,市民的钱买了粮还能剩几个?
钱没了,别的消费必然变低,这经济能好就有鬼了。”
这话也有道理,给日本人做事,能做多久都不知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那就先这样办,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出了市政府,顾砚声驱车去周公馆汇报此事。
“这件事挺不好的,在新政府成立之前搞这件事,可以说上海会被搞的基础很差,我辛辛苦苦搭起来的沪西的工业基础,到时候消费的人没了,这损失还得新政府承担。”
“怎么能这么搞?这帮日本人真是一点经济都不懂!”
周部长听了眉头直皱,“你刚才说大米30块钱60公斤?”
“对,涨价前30,开卖现在估的是39块。”
“不算涨价,那得合到500大洋一吨,十万吨就是五千万大洋。”
周部长听的肉痛,这还只是上海一个地方,那全日占区加起来,就是是上亿的粮食没了。
“日本人答应给我们300万日元一个月的经费支持,也就是我们一年的经费还没他一次性从上海抽走的多,日本人下手也确实太黑了。”
日元跟大洋的兑换比例现在差的不多。
“这件事市政府已经决定做了是吧?”
“对,日本人要求的,他们没胆子拒绝。”
“日本人太不讲道义了。”周部长摇头,想了想道,“那就做,大力的做,我们借这件事,激发市民对日本的不满,最好让日占区大乱,逼日本人更快的推进新政府的成立,让我们出面收拾局面,把坏事变成好事。”
还真别说,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实对汪系成立有利,毕竟他们现在对什么时候成立,能不能成立还迷茫。
“部长高见,我倒是还有点想法,就是有点不太好说”顾砚声笑着没说下去。
“说啊,跟我你有什么好吞吞吐吐的。”
“是这样,我想着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
周部长饶有兴趣,“怎么个有意思法?”
顾砚声笑道:“我以前看书,看到朝廷赈灾的一个故事,这赈灾的官员为了防止非灾民偷吃,会在赈灾的粥里掺沙子。
理由是不是快要饿死的人,看不上这种东西。
方法是好方法,这些官员也被史书描写成清廉做事的好官。
那我就在想,这掺了沙子,这粥不是变重了么?这米不就变多了?
那这多出的部分,报账是怎么报的?
这大灾之年,米价可不便宜。”
顾砚声说的很直白了,周部长一下就听明白了,给日本人的大米里掺沙子,有趣。
“上了战场的人吃点沙子就吃点,反正迟早也是个死,你觉得要怎么办?”
“我肯定是办不了的,我们切割一下不出面的好,我觉得76号办这件事比较合适,李主任,丁主任都可以,丁主任就不用说了,而李主任到底是姓汪还是姓日,部长你应该也想知道。
李主任还兼着警政部副部长。
征收粮食肯定要派出大量的警力,民间怕的就是这身黑皮。
李主任要下手,那是绝对做得到。
他不做你就说是试探,他做了,你也就清楚了他的立场。
还有个好处,日本人最后肯定会发现这件事,想知道原因,就需要追查。
他们能找谁?还得是76号。”
周部长听了若有所思,微笑道:“好,我知道了,你别管了,好好休息。”
顾砚声顿首致意,走人。
回了茶楼。
手下告诉他傅肖庵打来过电话。
顾砚声打回过去,“傅市长,怎么了?”
“我突然想到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棉纱生意,上次的强征,可是令股市暴跌,这要是期货价格被打下来,我们这次收益可就要少很多了。”
傅肖庵对上一次的股灾可是心有余悸,那一次差点让他倾家荡产。
顾砚声嗤笑道:“傅市长,是不是想太多了?这次就是征粮,跟我们棉纱有什么关系?”
顾砚声沉默是金。
皱着眉微微点头,表示事情确实棘手。
凌宪文砸吧嘴,“砚声,你别不说话呀,你主意多,你出出主意,不能是当部长了,市政府的事不管了吧?还没开张呢,起码一个月没有吧?
不会一个月就开张了吧?”
“没有,还没这么快。”顾砚声摇摇头叹息。
傅肖庵调侃的笑,“顾部长现在确实可以不管,就说自己是新政府的部长,津田还真拿他没办法,谁让他忙啊。”
“不是我不想说,是我真没什么好办法。”顾砚声多冤啊,怎么就觉得他有办法。
十万吨粮食抽走,不给饭吃,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解决不了。
当然,站在上海的角度,偷偷摸摸去江苏浙江买点粮食回来,死道友不死贫道,那是另外一回事。
让商人出钱,连夜采购打时间差,两地各解决两万吨,那上海剩下六万吨也就压力不大了。
事情确实可以完成。
“真没办法。
你要我说,你们两位的主意都没问题。
首先满足每个月的数,表达我们用心做事,然后限价限量,尽量维持,至于结果怎么样,到时候再说。
我考虑的还有一点,日本人多变,今天是这样,明天就可能不是这样了。
前面还说发展经济,但你们就说这路子一走,市民的钱买了粮还能剩几个?
钱没了,别的消费必然变低,这经济能好就有鬼了。”
这话也有道理,给日本人做事,能做多久都不知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那就先这样办,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出了市政府,顾砚声驱车去周公馆汇报此事。
“这件事挺不好的,在新政府成立之前搞这件事,可以说上海会被搞的基础很差,我辛辛苦苦搭起来的沪西的工业基础,到时候消费的人没了,这损失还得新政府承担。”
“怎么能这么搞?这帮日本人真是一点经济都不懂!”
周部长听了眉头直皱,“你刚才说大米30块钱60公斤?”
“对,涨价前30,开卖现在估的是39块。”
“不算涨价,那得合到500大洋一吨,十万吨就是五千万大洋。”
周部长听的肉痛,这还只是上海一个地方,那全日占区加起来,就是是上亿的粮食没了。
“日本人答应给我们300万日元一个月的经费支持,也就是我们一年的经费还没他一次性从上海抽走的多,日本人下手也确实太黑了。”
日元跟大洋的兑换比例现在差的不多。
“这件事市政府已经决定做了是吧?”
“对,日本人要求的,他们没胆子拒绝。”
“日本人太不讲道义了。”周部长摇头,想了想道,“那就做,大力的做,我们借这件事,激发市民对日本的不满,最好让日占区大乱,逼日本人更快的推进新政府的成立,让我们出面收拾局面,把坏事变成好事。”
还真别说,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实对汪系成立有利,毕竟他们现在对什么时候成立,能不能成立还迷茫。
“部长高见,我倒是还有点想法,就是有点不太好说”顾砚声笑着没说下去。
“说啊,跟我你有什么好吞吞吐吐的。”
“是这样,我想着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
周部长饶有兴趣,“怎么个有意思法?”
顾砚声笑道:“我以前看书,看到朝廷赈灾的一个故事,这赈灾的官员为了防止非灾民偷吃,会在赈灾的粥里掺沙子。
理由是不是快要饿死的人,看不上这种东西。
方法是好方法,这些官员也被史书描写成清廉做事的好官。
那我就在想,这掺了沙子,这粥不是变重了么?这米不就变多了?
那这多出的部分,报账是怎么报的?
这大灾之年,米价可不便宜。”
顾砚声说的很直白了,周部长一下就听明白了,给日本人的大米里掺沙子,有趣。
“上了战场的人吃点沙子就吃点,反正迟早也是个死,你觉得要怎么办?”
“我肯定是办不了的,我们切割一下不出面的好,我觉得76号办这件事比较合适,李主任,丁主任都可以,丁主任就不用说了,而李主任到底是姓汪还是姓日,部长你应该也想知道。
李主任还兼着警政部副部长。
征收粮食肯定要派出大量的警力,民间怕的就是这身黑皮。
李主任要下手,那是绝对做得到。
他不做你就说是试探,他做了,你也就清楚了他的立场。
还有个好处,日本人最后肯定会发现这件事,想知道原因,就需要追查。
他们能找谁?还得是76号。”
周部长听了若有所思,微笑道:“好,我知道了,你别管了,好好休息。”
顾砚声顿首致意,走人。
回了茶楼。
手下告诉他傅肖庵打来过电话。
顾砚声打回过去,“傅市长,怎么了?”
“我突然想到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棉纱生意,上次的强征,可是令股市暴跌,这要是期货价格被打下来,我们这次收益可就要少很多了。”
傅肖庵对上一次的股灾可是心有余悸,那一次差点让他倾家荡产。
顾砚声嗤笑道:“傅市长,是不是想太多了?这次就是征粮,跟我们棉纱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