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65章 赵有禄,经得起考验

第65章 赵有禄,经得起考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虽是旗人,但性格耿直,为人颇为清廉,遇事敢直言。  

“文大人,那赵有禄不是监生,他是皇上特赐的同进士出身,有此超擢待遇虽说有违本朝用人制度,但不是没有先例,如前朝李卫公嘛。再说,暂署布政代巡抚事前朝也有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苏凌阿笑着端起茶碗,他是和珅弟弟和琳的亲家公,是和珅身边的亲信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赵有禄是和珅提拔树立起来的典型。  

就冲和珅的面子他也不能表示异议,何况这还是皇上用印同意的任命,他这个吏部满尚书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就行。  

有什么牢骚可发的。  

文孚知道苏凌阿同和家兄弟的关系,就是实在想不通,闷声道:“再怎么说赵有禄一个汉人骤升如此高位也是不妥。”  

苏凌阿闻言不禁笑着纠正道:“文大人错了,这赵有禄不是汉人,乃是内务府公中包衣出身,文大人要不信自个看便是。”  

说话间,将文选司送来的赵有禄档案袋递到文孚面前。  

文孚接过打开档案袋,发现里面果然有内务府盖章用过印的一份“户籍更改”表格。  

这张户籍更改表证明赵有禄的确不是汉人,因此晋升这块不能简单等同汉官。  

苏凌阿抬头发现刘墉在外面,忙抬手招呼刘墉进来。  

刘墉笑着点头,将军机处的文件交到苏凌阿手中,询问道:“是按护理巡抚办,还是按署理巡抚办?”  

苏凌阿扫了眼文件,斟酌片刻道:“先按护理巡抚办。”  

“好。”  

刘墉点了点头,一点没有对赵有禄被老太爷如此超擢任用不满,因为老太爷当他面说过赵有禄为官清廉不下于国初四大廉吏,此老太爷之福,大清之福,百姓之福。  

有这“三福”评价在,又是和珅用的人,刘墉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质疑,更别说反对了。  

文孚哪知道“三福”的事,见刘墉一点意见没有,不禁道:“难道刘大人不觉这事有些过份?有一个赵有禄就有第二个赵有禄,以后官员若都这般违规任用,还要咱们吏部干什么?我看还是得上折子才行,刘大人可愿与我联名?”  

竟是想让刘墉跟他联名上奏老太爷反对赵有禄的人事任命。  

刘墉头大,老太爷本就对他一肚子意见,这会哪敢跟文孚联名上书,正吱唔着,苏凌阿却是放下茶碗不快道:“赵有禄忠君体国之心不在你我之下,各地学宫‘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的学训便是赵有禄所提,皇上对此大为赞誉,称赵有禄忠孝无双,如此忠君之人理当破格任用,没什么过份的。”  

苏部堂这话若赵安在场翻译的话,应该叫“政治上成熟,官性原则强”。  

进一步拓展就是政治站位高,紧跟朝廷,有大局观。  

“另外,赵有禄为官以来吏才治术也是上佳,江苏巡抚福崧给此人的年底大计考核乃上上,其任职府学教授期间扬州举业也是明显提高,去年童试扬州生员录取名额为省内第二,任巡漕御史期间更是查办漕帮谋逆大案.”  

苏凌阿说的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赵安的人事档案袋中都有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的评语。  

其中评价最高的就是江苏巡抚福崧。  

按理巡抚不管学官,但谁让福崧也临时代理了江苏学政呢。  

当时兼任江苏委员的赵安考绩就归福崧打分。  

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苏部堂认为赵有禄统筹驾驭全局能力很强,在重大事项中从不含糊,班子凝聚力高,业务功底也厚,处理问题思路非常清晰,且十分果断,典型的干吏。  

“再说赵有禄的官箴操守更是上佳,两江总督孙士毅赞其为两江第一能吏,百姓更称其为豆腐青天.”  

苏凌阿不是信口开河,随手就从赵安的档袋中抽出一份密折副本。  

是翰林学士曹振镛和御前侍卫谟尔赓额奉旨去江宁密访后给朝廷的专折,主本由军机处整理送国史馆保存,抄录一份副本归吏部存档。  

这份专折除证明赵安确是清廉无比,也证明其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不仅在官场口碑优良,于百姓当中的口碑更是胜过万座金杯。  

只要这份专折不被抽出档案袋,那今后吏部乃至部议赵安时都会拿出来做为参考依据。  

甚至可作为“八议”免罪参考。  

文孚没吭声,只是在仔细看那份专折副本。  

刘墉则面带微笑,不时点头附和苏部堂,完了也是一脸感慨道:“这赵有禄既任职过教授,又任职过委员,还任过御史,粮道,如今暂署布政,虽任期皆不长,但于任上皆有成绩可观,难得风评上佳,眼下安徽又全省大灾,皇上破格重用此人不无道理,依我看,如赵有禄这等官员正是我大清急需的。”  

翻译一下就是赵有禄基层履历丰富,有教育系统的工作经验,有粮食系统工作经验,还有过打击黑恶的巡漕经验,年轻有为却不自傲,如今更身处救灾一线,是个敢拼敢干的好苗子。  

对这种好苗子,吏部必须好生扶持才是。  

那边文孚看完专折,轻出一口气,点头道:“若赵有禄真是个难得好官,皇上超擢任用于他也无不妥。”  

态度完全转变,主要就是曹振镛给老太爷的折子写的太感人,太客观,也太全面。  

赵有禄哪里是什么传言的和珅狗腿子,分明就是大清朝出的又一廉吏能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