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26章 要谢就谢皇上

第26章 要谢就谢皇上(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上自家这位从二品的藩台大人对赵有禄的刻意巴结,陈师爷再怎么反应迟钝也摸到了点门道,不禁咂舌道:“莫非这赵有禄同宫中有关?”  

还真能有关系,毕竟皇上几次南巡风流事不少,有皇子蒙尘遗落民间并非不可能。  

见陈师爷也猜到这一点,藩台大人顿生知己感,却郑重其事道:“此事先生心中有数即可,切勿外传,事涉皇家颜面,我等最好装聋作哑,免得惹来无枉之灾。”  

“是,是,学生明白,明白。”  

做了几十年师爷的陈师爷如何不晓得此间利害关系,那赵有禄哪怕真是皇上的私生子,他们也不能公开议论。  

这叫为尊者讳。  

除非哪天皇上主动认亲,要不然“赵阿哥”的身份就只能永远沉在水里不能浮上水面。  

都知道,就是不能挑破。  

不管怎么说让亲生骨肉流落民间,都是皇上怎么也推卸不了的过错。  

帝王,是永远不能有错的!  

如此,赵阿哥恐怕这辈子只能享受阿哥身份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能堂而皇之的进入族谱,更休说承欢皇阿玛膝下了。  

惊叹真相之余,陈师爷却是浮出一个念头来,那就是赵阿哥新任粮道没多久,身边似乎没有得力的师爷帮衬。  

自己恰好有几个好友正在找工作,若是能推荐过去,水涨船高不说,也能就此和赵阿哥搭上线,岂不美哉?  

旋即想到那位御前侍卫去了江宁府,而江宁知府李大人的幕僚师爷跟自己都是好友,大家都是同一个“朋友圈”,须得赶紧派人去提醒一声,免得李大人不知这中间的门道乱说话,影响前程。  

那边谟尔赓额继续负责任的从官方途径打听赵有禄风评。  

曹振镛跟他说过要多听多看,不能偏信一家之言。  

所以,江宁城中大小衙门谟尔赓额打算都跑一遍。  

接待他的是江宁知府李尧栋,一听侍卫大人到他这里是打听安徽粮道的,李知府就犯了难,因为他和赵有禄除了惠民河工程有过交结,其它并无来往。  

要说那赵有禄好吧,有点不甘心,因为那小子可劲把自己塑造为清官,获得江宁百姓一致赞誉,把他们这帮江宁本地官员给衬托的一无是处。  

着实可恨。  

要说不好吧,看这侍卫架势肯定还会到其他衙门打听,自己净捡不好的说也不妥。  

斟酌一二,旋即定下基调,就是不怎么说好,也不怎么说坏。  

中庸之道。  

虽然江宁府的说法跟藩台大人的说法有点不同,谟尔赓额却没有表现多少惊讶之色,只认真倾听。  

谈了片刻,师爷却闪现在侧厢很是着急的给府台大人使眼神,见状,李知府便借口方便过去一看究竟。  

未想师爷却将一纸条塞入其手,打开来看,上面只写了八个潦草小字——“只能说好,不能说坏。”  

“何人送来的?”  

李知府疑惑看向自家王师爷,不解其意。  

王师爷忙道:“藩台衙门陈先生命人送来的,说是藩台大人的意思,若大人不照这纸上说的做,他日恐有祸患。”  

“这?”  

李知府莫名其妙,他不说那赵有禄的好话就大祸临头了?  

世上哪有这道理。  

只思虑再三,再次回到厅中时话锋就立时转了:“说起来本官虽与赵有禄不熟,但其上任以后为百姓做的一些好事,本官还是知道一二的”  

谈话结束后,李知府不无感慨道:“倘若咱大清朝的官员都如赵有禄这般一心为民,不仅是百姓的福份,也是朝廷和皇上之福啊。”  

谈话结束,照例李知府奉上纹银160两。  

谟尔赓额开心收下,前往上元县衙。  

上元知县孔庆光是孔圣后人,得知宫中侍卫前来赶紧隆重来见,待知目的,当场便道:“赵大人是我辈学习之榜样,也是我为官之人当争先效仿的廉吏典范”  

孔知县的师爷也是绍兴朋友圈的一员。  

上元县如此,江宁县更是如此。  

大小几个衙门晃下来,谟尔赓额收获的不仅是对赵有禄的五星好评和赞赏,还是满满一大袋纹银。  

本是应该回客栈同曹振镛会合的,却被远处满城吸引,一想这城中除了江宁官员外,不是还有个江宁将军么。  

没打算去两江总督衙门探访,因为离京时军机处有过嘱咐,此次密访要绕过两江总督衙门。  

原因不知。  

两江总督衙门不能去,没说江宁将军那也不能去。  

满汉虽不隶属,但同在江宁城,江宁将军多多少少也应该听闻过赵有禄的事。  

毕竟,这人是正四品道员,虽是安徽的官,但于江宁城中却仅次于总督、将军、布政,乃实实在在的四号位。  

当下掉转马头直奔满城。  

有宫中侍卫铁牌和身份证明在,自是轻松进入满城,同样顺利进入将军府。  

同福昌一样,现任江宁将军永庆也不知宫中侍卫找自己干什么,待听对方是向他打听驻于城中的安徽粮道赵有禄为官如何,永庆不禁犯了难,不是不肯说,而是真不知道赵有禄是谁,因为他平日几乎不出满城,跟外城官员更是没什么交道可打。  

都不知道是哪个,如何评价。  

正欲实话实说时,永庆的幕僚董师爷却在其耳畔低语一句,永庆听后恍然大悟,继而轻笑一声道:“你问的这个赵有禄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