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李恪感慨群臣之智者莫过卢国公(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诸侯依仗的将领,未来在藩国建立程家,开枝散叶。
“殿下是答应了?”
程处默抬头看向李恪。
“处默兄这等将才,本王又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
李恪言辞恳切道:“如此,就拜托处默兄了。”
“好。”
程处默郑重应道:“明日,我就从左金吾卫乃至府兵中为殿下物色人选。”
“只等一切尘埃落定,殿下就藩于外,定能扫除蛮夷,开疆拓土。”
“嗯。”
听到这话,李恪心中不由得安定了许多。
不过,他又想到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蜀王李愔,连忙询问道:“处默兄。”
“东阿县公与愔弟年岁相仿,不知?”
“待诸王回京,我为蜀王殿下牵线。”
程处默知晓李恪的意思,无非是想让程处弼辅佐蜀王李愔,他对此并无异议。
因为,自己跟着李恪,蜀王李愔与李恪一母同胞,程处弼跟着蜀王李愔,双方关系更加亲近,自是比程处弼寻其它藩王就藩来得更合适一些。
“那就拜托处默兄了。”
得到程处默的回复,李恪脸上止不住的喜色。
次日,太极宫召开常朝。
宗正卿江夏王李道宗的一则奏章再度引起了朝野沸腾,卢国公程咬金竟然更易了承爵人,由次子程处亮继承卢国公爵位,这让满朝文武百官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此事,宗正寺可曾询问过卢国公?”
揉了揉眉心,李世民有些头疼的问道。
“禀陛下。”
“臣已亲自询问过卢国公,确认无误。”
李道宗心中同样百思不得其解,但这的确是程知节的决定。
“也罢。”
“卢国公之意已决,宗正寺照办了就是。”
“左金吾将军程处默忠勇有加,赐开国县公爵,封号:高唐。”
沉思之后,李世民下达诏令。
“是,陛下。”
李道宗立即应道。
满朝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这是给予程处默的补偿,因为程处亮不单单是卢国公府次子,更是清河公主的驸马都尉,陛下的乘龙快婿,卢国公爵位传至程处亮,何尝不是落在清河公主子嗣身上。
“西域都护、驸马都尉上奏,旧疾复发,希望朝廷能派人接替他。”
申国公、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出声禀报道。
“嗯?”
眉头微皱,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中。
乔师望迎娶了庐陵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确切来说,他是李世民的妹夫。
别说乔师望如今身体有疾,就算没有,他开口想要返回长安,自己都不能不答应。
可西域都护府设立不足三年,据高昌故地,钳制西突厥,位置不可谓不重要,为了经营这块进攻西域的前哨站,大唐多次发配囚犯、迁徙汉民至伊州、西州、庭州。
“臣举荐阳翟县公、左骁卫将军郭孝恪出任西域都护。”
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不愧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亲信,一下子看出了他的犹豫,开口谏言。
“郭孝恪。”
龙目一眯,李世民脑海中浮现了对应的人物。
郭孝恪是跟随李世勣的瓦岗旧将,归顺大唐之后为李渊封为宋州刺史、阳翟县公,武德四年,随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献擒窦建德之计,迁升郭孝恪上柱国,后历任贝州、赵州、江州、泾州四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此人的能力、忠心都是有目共睹。
“传诏:西域都护府即日起更易为安西都护府,迁阳翟县公、左骁卫将军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是。”
黄门侍郎连忙记了下来。
这一道诏书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改西域都护府为安西都护府,足可见李世民心中对于开拓西域乃至河中之地的野望,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都护本来只是军职,有了西州刺史之位,郭孝恪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毫无疑问,李世民这不单单是在放权给郭孝恪,更是在变相的鼓励郭孝恪开疆拓土。
鸿胪寺卿阎立德手持笏板,高声道:“臣有奏。”
“准!!!”
倚坐在胡床上,李世民有些慵懒的伸出手示意道。
“禀陛下,高句丽有变。”
阎立德随之禀报:“荣留王高武聚群臣商议诛杀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先下手为强,聚兵诛杀大臣一百多人,荣留王高武身死,渊盖苏文立王弟之子高藏为王,自己任莫离支,专国政。”
“嘶!!!”
有些知晓高句丽内情的官员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莫离支类似唐朝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掌握国家军政大权,渊盖苏文这不就相当于成为了高句丽的曹操。
‘高句丽!’
这一地名让李世民眼中露出了冷厉之色。
中原王朝历史上最为耻辱的莫过于为四夷击败,而前隋如此强大,先后两次在高句丽折戟,多少汉人尸骨留在了那片黑水白山。
渊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曾为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相当于宰相),盖苏文继承父职为大对卢,仍掌高句丽军政大权,此人野心勃勃,绝非善茬。
“高句丽为我大唐属邦,渊盖苏文犯上作乱,实属冒犯我大唐天威,臣请讨伐不臣。”
右散骑常侍不禁高声道。
“臣附议!
“殿下是答应了?”
程处默抬头看向李恪。
“处默兄这等将才,本王又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
李恪言辞恳切道:“如此,就拜托处默兄了。”
“好。”
程处默郑重应道:“明日,我就从左金吾卫乃至府兵中为殿下物色人选。”
“只等一切尘埃落定,殿下就藩于外,定能扫除蛮夷,开疆拓土。”
“嗯。”
听到这话,李恪心中不由得安定了许多。
不过,他又想到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蜀王李愔,连忙询问道:“处默兄。”
“东阿县公与愔弟年岁相仿,不知?”
“待诸王回京,我为蜀王殿下牵线。”
程处默知晓李恪的意思,无非是想让程处弼辅佐蜀王李愔,他对此并无异议。
因为,自己跟着李恪,蜀王李愔与李恪一母同胞,程处弼跟着蜀王李愔,双方关系更加亲近,自是比程处弼寻其它藩王就藩来得更合适一些。
“那就拜托处默兄了。”
得到程处默的回复,李恪脸上止不住的喜色。
次日,太极宫召开常朝。
宗正卿江夏王李道宗的一则奏章再度引起了朝野沸腾,卢国公程咬金竟然更易了承爵人,由次子程处亮继承卢国公爵位,这让满朝文武百官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此事,宗正寺可曾询问过卢国公?”
揉了揉眉心,李世民有些头疼的问道。
“禀陛下。”
“臣已亲自询问过卢国公,确认无误。”
李道宗心中同样百思不得其解,但这的确是程知节的决定。
“也罢。”
“卢国公之意已决,宗正寺照办了就是。”
“左金吾将军程处默忠勇有加,赐开国县公爵,封号:高唐。”
沉思之后,李世民下达诏令。
“是,陛下。”
李道宗立即应道。
满朝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这是给予程处默的补偿,因为程处亮不单单是卢国公府次子,更是清河公主的驸马都尉,陛下的乘龙快婿,卢国公爵位传至程处亮,何尝不是落在清河公主子嗣身上。
“西域都护、驸马都尉上奏,旧疾复发,希望朝廷能派人接替他。”
申国公、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出声禀报道。
“嗯?”
眉头微皱,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中。
乔师望迎娶了庐陵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确切来说,他是李世民的妹夫。
别说乔师望如今身体有疾,就算没有,他开口想要返回长安,自己都不能不答应。
可西域都护府设立不足三年,据高昌故地,钳制西突厥,位置不可谓不重要,为了经营这块进攻西域的前哨站,大唐多次发配囚犯、迁徙汉民至伊州、西州、庭州。
“臣举荐阳翟县公、左骁卫将军郭孝恪出任西域都护。”
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不愧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亲信,一下子看出了他的犹豫,开口谏言。
“郭孝恪。”
龙目一眯,李世民脑海中浮现了对应的人物。
郭孝恪是跟随李世勣的瓦岗旧将,归顺大唐之后为李渊封为宋州刺史、阳翟县公,武德四年,随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献擒窦建德之计,迁升郭孝恪上柱国,后历任贝州、赵州、江州、泾州四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此人的能力、忠心都是有目共睹。
“传诏:西域都护府即日起更易为安西都护府,迁阳翟县公、左骁卫将军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是。”
黄门侍郎连忙记了下来。
这一道诏书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改西域都护府为安西都护府,足可见李世民心中对于开拓西域乃至河中之地的野望,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都护本来只是军职,有了西州刺史之位,郭孝恪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毫无疑问,李世民这不单单是在放权给郭孝恪,更是在变相的鼓励郭孝恪开疆拓土。
鸿胪寺卿阎立德手持笏板,高声道:“臣有奏。”
“准!!!”
倚坐在胡床上,李世民有些慵懒的伸出手示意道。
“禀陛下,高句丽有变。”
阎立德随之禀报:“荣留王高武聚群臣商议诛杀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先下手为强,聚兵诛杀大臣一百多人,荣留王高武身死,渊盖苏文立王弟之子高藏为王,自己任莫离支,专国政。”
“嘶!!!”
有些知晓高句丽内情的官员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莫离支类似唐朝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掌握国家军政大权,渊盖苏文这不就相当于成为了高句丽的曹操。
‘高句丽!’
这一地名让李世民眼中露出了冷厉之色。
中原王朝历史上最为耻辱的莫过于为四夷击败,而前隋如此强大,先后两次在高句丽折戟,多少汉人尸骨留在了那片黑水白山。
渊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曾为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相当于宰相),盖苏文继承父职为大对卢,仍掌高句丽军政大权,此人野心勃勃,绝非善茬。
“高句丽为我大唐属邦,渊盖苏文犯上作乱,实属冒犯我大唐天威,臣请讨伐不臣。”
右散骑常侍不禁高声道。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