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塞北喜讯惊群臣,唐王之封震朝堂(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想要直接控制草原各部,这怎么可能?!
“陛下。”
“太子殿下是否想在草原筑城坚守?”
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以其卓越的军事眼光看出了端倪,开口道。
‘唰!!!’
一众官员齐齐抬头,瞩目李世民。
“太子已分薛延陀部众,令贺兰楚石率十万铁勒族人前往锡林河畔筑城,毗邻奚族、契丹、室韦。”
“另有十五万部众前往狼居胥山,由东宫右长史王玄策亲自主持筑城事宜。”
“余下二十万铁勒族人在郁督军山下筑城,并且分与牛羊、草场。”
“从此以后,漠南归为大唐直辖,漠北由北庭大都护治理。”
一双龙目迎着群臣目光,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道。
‘啊这?’
众臣全都惊呆了,太子不但敢想,还敢干,十一月上旬就已经攻占了薛延陀王庭,现如今过去一个月都不止,恐怕郁督军山下的城池都打好了地基,他们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陛下。”
侍中魏徵手持笏板,出身道:“臣以为太子所奏为军国之本。”
“自古以来,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就算现在打击了,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卷土重来。”
“如若筑城草原,我大唐派驻官员、将领,从各部征召兵丁,草原各部必将受制于我大唐。”
“开设学堂,教化草原部落,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化为中原郡县。”
“臣附议!”
中书令房玄龄沉思之后,站了出来。
“臣请治太子僭越之罪!”
正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三巨头之一的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时,这家伙一鸣惊人。
“太子无诏动兵,丰、胜、代、朔、云五州府兵倾巢而出。”
“若有意外,我大唐北部边境将遭受无法想象的侵害。”
“边疆重臣如效仿之,那天下何得安宁?”
长孙无忌面容肃穆,一字一句地说道。
‘咯噔!’
在场官员心中一震,僭越,这可是一个大罪名。
尤其是太子在没有皇帝诏书的情况下,动用了这么多人出征,这说明他要愿意的话,让这些人进攻长安也不是什么难事,这可是大忌讳。
“请治太子僭越之罪!”
乌压压一大片官员站出身来,支持长孙无忌的说法。
“稚奴。”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见后,无不心惊。
帝都长安五品以上的官员至少有三分之一站了出来,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这些人大多数是关陇门阀出身,还有不少是中立官员,只是为了讨好李世民,这才附和出声。
尽管如此,这一幕也足以让支持吴王李恪、魏王李泰的官员为之侧目。
不知不觉间,那位年岁尚幼的晋王有了如此之多的党羽,他一样也是文德皇后所出嫡子。
“左仆射所言未免太令人发笑了。”
“大漠草原之敌唯薛延陀,太子殿下已经率军攻克了薛延陀王庭,生擒真珠夷男。”
“你说有意外?难不成西突厥长了翅膀出现在阴山外,进攻我大唐?”
“太子立下如此功劳,左仆射不为之庆贺,反而召集群臣这般诋毁围攻,所为何意?”
“莫非要行王莽旧事?”
魏徵言辞犀利,根本没给长孙无忌还嘴的机会。
‘苦也!’
长孙无忌心中苦涩不已,魏大喷子连皇帝李世民都扛不住,何况是他。
这一顶王莽的大帽子落下来,他这个进言传了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他。
“礼部尚书何在。”
眼睑微动,李世民轻喝了声。
“臣在。”
礼部尚书豆卢宽一板一眼的回道:“回陛下,依制,太子殿下确有僭越之举。”
“既如此,那便召太子回朝。”
“众卿以为如何?”
“是!”
一众官员已经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只得赞同。
就连高士廉、魏徵等人都没有继续争辩,因为太子越矩是事实。
“左武卫将军。”
“末将在。”
李君羡赫然出身。
“朕命你即日前往塞北,召太子回朝。”
目光如炬,李世民下达了一道诏书。
“末将遵命。”
李君羡欣然应下,转身离开了两仪殿。
看到这里,在场众臣表情各异,毕竟李君羡可是百骑司首领,皇帝最为亲信的人。
谁也没瞧见魏王李泰眼眸中掠过一抹阴霾,太子太早回来,这对于他们的计划可不是好消息。
“父皇。”
“太子此番北巡立下如此功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儿臣奏请陛下封赏太子及一众随军将领、官员。”
吴王李恪冷不丁的出声,引起了在场所有官员的注意力。
有江南士族支持的他本就是夺嫡的大热门,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太子表功,所为何意?
“父皇。”
“儿臣以为三兄所言极是。”
“有功不赏,非大唐之礼。”
晋王李治绷着一张小脸,同样出言支持。
“儿臣附议。”
魏王李泰后知后觉的出声。
‘原来如此。’
满殿文武百官这才看明白了,太子封功是必然的事情,否则,皇帝何以让天下心服口服。
可若是李恪、李治他们站出来,那就不一样了,这可
“陛下。”
“太子殿下是否想在草原筑城坚守?”
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以其卓越的军事眼光看出了端倪,开口道。
‘唰!!!’
一众官员齐齐抬头,瞩目李世民。
“太子已分薛延陀部众,令贺兰楚石率十万铁勒族人前往锡林河畔筑城,毗邻奚族、契丹、室韦。”
“另有十五万部众前往狼居胥山,由东宫右长史王玄策亲自主持筑城事宜。”
“余下二十万铁勒族人在郁督军山下筑城,并且分与牛羊、草场。”
“从此以后,漠南归为大唐直辖,漠北由北庭大都护治理。”
一双龙目迎着群臣目光,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道。
‘啊这?’
众臣全都惊呆了,太子不但敢想,还敢干,十一月上旬就已经攻占了薛延陀王庭,现如今过去一个月都不止,恐怕郁督军山下的城池都打好了地基,他们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陛下。”
侍中魏徵手持笏板,出身道:“臣以为太子所奏为军国之本。”
“自古以来,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就算现在打击了,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卷土重来。”
“如若筑城草原,我大唐派驻官员、将领,从各部征召兵丁,草原各部必将受制于我大唐。”
“开设学堂,教化草原部落,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化为中原郡县。”
“臣附议!”
中书令房玄龄沉思之后,站了出来。
“臣请治太子僭越之罪!”
正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三巨头之一的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时,这家伙一鸣惊人。
“太子无诏动兵,丰、胜、代、朔、云五州府兵倾巢而出。”
“若有意外,我大唐北部边境将遭受无法想象的侵害。”
“边疆重臣如效仿之,那天下何得安宁?”
长孙无忌面容肃穆,一字一句地说道。
‘咯噔!’
在场官员心中一震,僭越,这可是一个大罪名。
尤其是太子在没有皇帝诏书的情况下,动用了这么多人出征,这说明他要愿意的话,让这些人进攻长安也不是什么难事,这可是大忌讳。
“请治太子僭越之罪!”
乌压压一大片官员站出身来,支持长孙无忌的说法。
“稚奴。”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见后,无不心惊。
帝都长安五品以上的官员至少有三分之一站了出来,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这些人大多数是关陇门阀出身,还有不少是中立官员,只是为了讨好李世民,这才附和出声。
尽管如此,这一幕也足以让支持吴王李恪、魏王李泰的官员为之侧目。
不知不觉间,那位年岁尚幼的晋王有了如此之多的党羽,他一样也是文德皇后所出嫡子。
“左仆射所言未免太令人发笑了。”
“大漠草原之敌唯薛延陀,太子殿下已经率军攻克了薛延陀王庭,生擒真珠夷男。”
“你说有意外?难不成西突厥长了翅膀出现在阴山外,进攻我大唐?”
“太子立下如此功劳,左仆射不为之庆贺,反而召集群臣这般诋毁围攻,所为何意?”
“莫非要行王莽旧事?”
魏徵言辞犀利,根本没给长孙无忌还嘴的机会。
‘苦也!’
长孙无忌心中苦涩不已,魏大喷子连皇帝李世民都扛不住,何况是他。
这一顶王莽的大帽子落下来,他这个进言传了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他。
“礼部尚书何在。”
眼睑微动,李世民轻喝了声。
“臣在。”
礼部尚书豆卢宽一板一眼的回道:“回陛下,依制,太子殿下确有僭越之举。”
“既如此,那便召太子回朝。”
“众卿以为如何?”
“是!”
一众官员已经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只得赞同。
就连高士廉、魏徵等人都没有继续争辩,因为太子越矩是事实。
“左武卫将军。”
“末将在。”
李君羡赫然出身。
“朕命你即日前往塞北,召太子回朝。”
目光如炬,李世民下达了一道诏书。
“末将遵命。”
李君羡欣然应下,转身离开了两仪殿。
看到这里,在场众臣表情各异,毕竟李君羡可是百骑司首领,皇帝最为亲信的人。
谁也没瞧见魏王李泰眼眸中掠过一抹阴霾,太子太早回来,这对于他们的计划可不是好消息。
“父皇。”
“太子此番北巡立下如此功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儿臣奏请陛下封赏太子及一众随军将领、官员。”
吴王李恪冷不丁的出声,引起了在场所有官员的注意力。
有江南士族支持的他本就是夺嫡的大热门,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太子表功,所为何意?
“父皇。”
“儿臣以为三兄所言极是。”
“有功不赏,非大唐之礼。”
晋王李治绷着一张小脸,同样出言支持。
“儿臣附议。”
魏王李泰后知后觉的出声。
‘原来如此。’
满殿文武百官这才看明白了,太子封功是必然的事情,否则,皇帝何以让天下心服口服。
可若是李恪、李治他们站出来,那就不一样了,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