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捷报入京,满朝文武皆震惊(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声。
“百骑飞鸽传书。”
“太子殿下以八百骑冲阵二十万薛延陀大军,东宫左卫率薛仁贵一箭射杀小可汗大度设。”
“太子宾客秦怀玉、赵节率一万五千骑从左右包抄,东宫录事参军裴行俭率一万骑从中间突进,分割包围,全歼薛延陀大军,杀敌8万,俘虏12万。”
李君羡一股脑的汇报道。
“蹬蹬!”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都有些没站稳,倒退了几步,一只手撑在胡床上,呼吸有些急促:“高明胜了。”
八百冲阵二十万,全歼薛延陀大军,这样骄人的战绩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太子殿下已命人露布报捷。”
“怀化郡王押送一干薛延陀将领、旌旗等物正在来京的路上。”
接着,李君羡又补充了几句话。
“阿史那思摩?”
眉头微皱,李世民沉声道:“为何是他前来,高明呢?”
“既是大胜,太子缘何不回朝报捷。”
“这”
李君羡欲言又止。
“朕命你说。”
李世民眼眸一凛,皇帝的威严猛然落在了李君羡身上。
“是。”
李君羡无奈道:“百骑司的人都被控制住了,我们对定襄城的动静不得而知。”
“这次捷报入京,恐怕是太子殿下故意放纵。”
‘咯噔!’
话音落下。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青紫交加,百骑司是他一手建立的间作组织,竟然沦落到要太子许可才能传回消息,简直岂有此理!
“东宫已经解禁,太子妃娘娘刚刚带着小皇孙前往终南山。”
“呼!!!”
霎时间,李世民只觉得热血上涌,东宫解开宫禁,这难道不正说明太子手下的人提前将消息传回了京中。
“还有一件事。”
“近来,终南山那边押送了不少东西前往河西、定襄。”
“似乎是石灰石之类的建材,还有一批烧制砖瓦的匠人。”
“随行的有东宫左右春坊的官员,大多为历年来的庶族进士。”
‘河西,定襄?’
此时,李世民似乎摸到了脉络,眼神阴晴不定。
河西那边有居延海,汉朝便建设有居延塞,定襄城本就是前隋定襄郡所在。
同一时间,灞桥外,一道身影策马奔腾,背上还插着三杆帛书小旗,猎猎作响。
“捷报!捷报!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捷报!捷报!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嘶哑的声音从骑士口中传出,响彻四面八方,四周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一时间,所有百姓议论纷纷,太子北巡怎么就大破薛延陀了?
“哒哒哒!哒哒哒!”
一骑报捷驿卒畅通无阻,直入皇城朱雀门,惊动了所有的官署衙门。
直到来到承天门下,他才艰难的从马背上下来将露布交予金吾卫。
“快!快送入宫!”
金吾中郎将赶紧叮嘱道。
“是。”
金吾卫手捧露布,面色凝重的小跑着进了宫城。
不多时,御前内侍将消息传入了太极宫。
“陛下!”
“捷报到了!”
“薛延陀犯边,太子殿下全歼二十万敌军,大获全胜。”
洪亮的声音从御前内侍嘴里吐出,响彻整个太极宫。
“召吴王、魏王、晋王及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入宫。”
早已知晓这一消息的李世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拂了拂衣袖,吩咐道。
“是。”
御前内侍纷纷下去传诏了。
未时四刻,太极宫,两仪殿。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魏徵等人的还没来得及接收讯息,就已经被召入宫中,一个个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唯有太子詹事岑文本捋了捋长须,怡然自得的站在原地,胸有成竹。
“念!!!”
端坐帝座的李世民依旧是一身褚黄圆领袍衫、头戴璞头,轻轻抬了抬右手。
“是。”
御前内侍立即站了出来,面向所有人,高声道:“贞观十五年,11月朔日,卯时。”
“薛延陀将兵二十万,大举南下进攻定襄城。”
“卯时二刻,太子令东突厥所部四万骑由太子宾客秦怀玉、赵节、东宫录事参军裴行俭分别统领,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秦怀玉副将,领兵出城迎战。”
一众朝臣听到这,全都露出了惊骇之色。
二十万薛延陀大军来袭,太子让四万突厥骑兵出城迎战,脑子被门夹了吧。
魏王李泰的眼中掠过一抹窃喜,在他看来,李承乾这肯定是大败,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这么着急叫他们来,唯有吴王李恪似乎想到了什么,瞳孔瞬间放大,晋王李治小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三王的表情变化全都被上首的李世民看在眼里,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中长叹了声。
“继续。”
“是。”
御前内侍继续道:“卯时三刻,太子亲率东宫八百卫士冲阵薛延陀大军。”
“东宫左卫率薛仁贵两箭射断敌中军大纛、射杀小可汗大度设。”
“秦怀玉、赵节、裴行俭趁势掩杀,杀敌8万,俘虏12万。”
轰隆!
一言落下,满殿皆惊
“百骑飞鸽传书。”
“太子殿下以八百骑冲阵二十万薛延陀大军,东宫左卫率薛仁贵一箭射杀小可汗大度设。”
“太子宾客秦怀玉、赵节率一万五千骑从左右包抄,东宫录事参军裴行俭率一万骑从中间突进,分割包围,全歼薛延陀大军,杀敌8万,俘虏12万。”
李君羡一股脑的汇报道。
“蹬蹬!”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都有些没站稳,倒退了几步,一只手撑在胡床上,呼吸有些急促:“高明胜了。”
八百冲阵二十万,全歼薛延陀大军,这样骄人的战绩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太子殿下已命人露布报捷。”
“怀化郡王押送一干薛延陀将领、旌旗等物正在来京的路上。”
接着,李君羡又补充了几句话。
“阿史那思摩?”
眉头微皱,李世民沉声道:“为何是他前来,高明呢?”
“既是大胜,太子缘何不回朝报捷。”
“这”
李君羡欲言又止。
“朕命你说。”
李世民眼眸一凛,皇帝的威严猛然落在了李君羡身上。
“是。”
李君羡无奈道:“百骑司的人都被控制住了,我们对定襄城的动静不得而知。”
“这次捷报入京,恐怕是太子殿下故意放纵。”
‘咯噔!’
话音落下。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青紫交加,百骑司是他一手建立的间作组织,竟然沦落到要太子许可才能传回消息,简直岂有此理!
“东宫已经解禁,太子妃娘娘刚刚带着小皇孙前往终南山。”
“呼!!!”
霎时间,李世民只觉得热血上涌,东宫解开宫禁,这难道不正说明太子手下的人提前将消息传回了京中。
“还有一件事。”
“近来,终南山那边押送了不少东西前往河西、定襄。”
“似乎是石灰石之类的建材,还有一批烧制砖瓦的匠人。”
“随行的有东宫左右春坊的官员,大多为历年来的庶族进士。”
‘河西,定襄?’
此时,李世民似乎摸到了脉络,眼神阴晴不定。
河西那边有居延海,汉朝便建设有居延塞,定襄城本就是前隋定襄郡所在。
同一时间,灞桥外,一道身影策马奔腾,背上还插着三杆帛书小旗,猎猎作响。
“捷报!捷报!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捷报!捷报!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嘶哑的声音从骑士口中传出,响彻四面八方,四周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
一时间,所有百姓议论纷纷,太子北巡怎么就大破薛延陀了?
“哒哒哒!哒哒哒!”
一骑报捷驿卒畅通无阻,直入皇城朱雀门,惊动了所有的官署衙门。
直到来到承天门下,他才艰难的从马背上下来将露布交予金吾卫。
“快!快送入宫!”
金吾中郎将赶紧叮嘱道。
“是。”
金吾卫手捧露布,面色凝重的小跑着进了宫城。
不多时,御前内侍将消息传入了太极宫。
“陛下!”
“捷报到了!”
“薛延陀犯边,太子殿下全歼二十万敌军,大获全胜。”
洪亮的声音从御前内侍嘴里吐出,响彻整个太极宫。
“召吴王、魏王、晋王及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入宫。”
早已知晓这一消息的李世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拂了拂衣袖,吩咐道。
“是。”
御前内侍纷纷下去传诏了。
未时四刻,太极宫,两仪殿。
吴王李恪、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魏徵等人的还没来得及接收讯息,就已经被召入宫中,一个个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唯有太子詹事岑文本捋了捋长须,怡然自得的站在原地,胸有成竹。
“念!!!”
端坐帝座的李世民依旧是一身褚黄圆领袍衫、头戴璞头,轻轻抬了抬右手。
“是。”
御前内侍立即站了出来,面向所有人,高声道:“贞观十五年,11月朔日,卯时。”
“薛延陀将兵二十万,大举南下进攻定襄城。”
“卯时二刻,太子令东突厥所部四万骑由太子宾客秦怀玉、赵节、东宫录事参军裴行俭分别统领,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秦怀玉副将,领兵出城迎战。”
一众朝臣听到这,全都露出了惊骇之色。
二十万薛延陀大军来袭,太子让四万突厥骑兵出城迎战,脑子被门夹了吧。
魏王李泰的眼中掠过一抹窃喜,在他看来,李承乾这肯定是大败,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这么着急叫他们来,唯有吴王李恪似乎想到了什么,瞳孔瞬间放大,晋王李治小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三王的表情变化全都被上首的李世民看在眼里,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中长叹了声。
“继续。”
“是。”
御前内侍继续道:“卯时三刻,太子亲率东宫八百卫士冲阵薛延陀大军。”
“东宫左卫率薛仁贵两箭射断敌中军大纛、射杀小可汗大度设。”
“秦怀玉、赵节、裴行俭趁势掩杀,杀敌8万,俘虏12万。”
轰隆!
一言落下,满殿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