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70章火中取栗活危局

第70章火中取栗活危局(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这时候压根就没有像样的军统组织。  

所以,以不太关注的棋子、“弃子”,去换取苏联的军援完成,对侍从室来说,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侍从室连花园口决堤这样的事都能做出来,又怎么会在意遥远的东北的“弃子”?  

“侍从长”下定决心后,狠狠的夸奖了一番戴春风,在对比隔壁徐蒽增的拉垮,“侍从长”只有一个想法:  

还是亲儿子靠谱啊!  

“侍从长”做出了决定以后,国民政府便动了起来,开始了跟苏联援华总顾问的磋商。  

苏德战起,日本会向苏联进攻,这其实是众所公认之事,苏联这边更是因为日军所谓的军演,做到了枕戈待旦的地步——总不能让日本鬼子跟德国人一样再把自个打个措不及手吧?  

可以说,此时的苏联已经做好了不得不两线作战的准备。  

而此时,国民政府跳出来说愿意穷一切代价为苏联拖住敌人而战,苏联人自然感到异常的兴奋。  

至于国民政府提及的条件,在苏联人看来真的不是问题。  

我他吗两周的时间丢了一百五十万军队、几千辆坦克、几千架飞机,相比这个损失,支援东北的敌后武装一丁点单兵武器算什么?  

无非就是撑死了几万人的枪支而已,如果能达到迟滞日军的目的,这一丁点付出,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完全的履行信用借款的军援,也算不上多大的事,毕竟只剩下几千万美元的军援了而已。  

双方一拍即合。  

因为有了国民政府的例子,苏联对抗联也产生了“兴趣”,国军既然可以这样做,那抗联也可以啊!  

张安平一直关注着跟援华总顾问的谈判,得知双方一拍即合后,立马通过老岑向组织汇报:  

无论如何,一定要促成抗联跟军统东北武装的联合,两支力量联合后在东北展开对日的积极作战。  

同时他在电报里给给钱大姐支招,让钱大姐向东北抗联的通知转达:一定要找一些海量的猛人跟苏联老哥拉关系,一定要让苏联老哥看到咱们不缺人只缺武器的“凄惨状况”。  

收到电报的钱大姐对张安平再一次表现出来的“无赖”哭笑不得,但因为张安平早就汇报了他的看法,她知道张安平这是为了东北的局势做的努力。  

她将情况汇报上去以后,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再加上苏联已经向我方转述了类似的要求,故而上级在慎重考虑后,同意了苏联人的要求,并请苏联援华总顾问为中人,撮合军统东北武装跟抗联的全方位合作。  

援华总顾问自然愿意当这个中人,便邀请国共双方的专人进行了会谈。  

换做是其他战场,老戴是绝对不会同意跟中共方面携手。  

可恰恰这是东北。  

在他看来,东北的军统武装,此战之后会进入衰退期,说不得还会退入苏联。  

同时这件事还关系着苏联对华剩下的多达九千多万美元的军援,且还是侍从长同意的,这种情况下,和中共联合也不是什么大事。  

说到底,他虽然认可了张安平的判断,但对东北武装力量的未来充满了悲观,既然是弃子,那跟中共联合又何妨?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援华总顾问很容易就达成了目的,东北的两支力量就此联合一起。  

说起来也搞笑,这一幕其实是张安平一手促成的,但在联合后,反对声音最响的也是他张安平。  

用张安平的话说:  

“我的学生都是党国栋梁,他们眼中只有党国、只有领袖,决不能跟地下党同流合污!”  

为此,老戴特意向张安平发来了电报,告诉张安平这是为了党国大计考虑,你就不要乱发牢骚,一定要告诫你的学生,要为了大局考虑…  

这封电报差点把张安平整笑了。  

好嘛,尚方宝剑来了,以后东北出了啥情况,这封电报在这里摆着,跟他张安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东北的敌后武装处境非常艰难。  

那里的情况特殊,和主战场是不同的。  

主战场这边说到底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辅相成,但在东北,压根就没有正面战场,游击作战极其艰难,武器装备全靠缴获,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许忠义在上海打磨了数年,再加上有张安平给予的大量的金钱支持,他在东北也勉强维系着军统武装不到两成的补给,剩下的补给终究是要靠缴获。  

可以说东北的军统武装,度日如年。  

而现在,他们突然间得到了来自苏联的补给,用宫恕的话来说,那就是:  

沃特玛多久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了?  

抗联的情况类似,腰包里的子弹鼓起来后,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正应了一句话:  

汉奸屯(贬义词)粮我囤(褒义词)枪,汉奸就是我粮仓!  

两支武装阔绰起来后,两家相互联合,开始了敌后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再加上军统这边受张安平影响,经常给“榜一大哥”发去战果照片,倒是让“榜一大哥”越发欢喜了,恨不得天天刷火箭。  

恶劣的东北局势,因为“榜一大哥”的卖力支持,就这么被盘活了!  

日本人大怒,一边调兵遣将的扫荡,一边拎着“苏日中立条约”向苏联发出了抗议。  

苏联人呵呵一笑:  

我可没有派过一兵一卒过境支援抗日武装,你怎么能污蔑我呢?  

然后,他们反手加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