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89章 选官大计

第289章 选官大计(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长,就说明等待官职的时间越长,那在选官的时候就能排在前列。  

只要买通书吏,再和这些老官谈妥了,也可以从他们手里买下空年资历,就能排进候选序列的前列。  

所以文选清吏司的吏员也一个个鼻孔朝天,就是那些因为丁忧候缺的高官,也要对这些吏员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算是本朝吏治要比先帝朝好了不少,吏部也被高拱多次整治,科道言官也死死盯着文选司,但这些吏员依然手握巨大权力。  

他们就算是不能帮着舞弊,想要整治一些官员,故意不让他们上候选名单也是很容易的。  

而文选司外,也有不少候缺官员经常过来打探消息。  

不过能在文选司当吏员,自然也是有眼头见识的,见到苏泽气质不凡,又穿着五品官袍,倒是也没有人为难苏泽。  

等拿到苏泽的拜帖,吏员知道眼前的是名满京师的苏翰林后,更是一溜小跑向张四维通报。  

不一会儿,张四维就亲自来文选司门前,迎接苏泽进去。  

文选司外立刻炸开锅。  

“刚刚是谁啊?正五品也能让选郎亲自迎接?我在文选司前守了三个月,就见了张选郎一次。”  

“那位大人你都不认识?”  

“不就是五品官吗?这文选司候缺的四品官我都见过,这‘京师五品,选郎最贵’,谁还能比张选郎更贵重?”  

“那位可是詹事府左庶子,日讲官,东宫讲读,报馆总编官,武监教务长苏泽苏子霖啊。”  

“啊?是那位每月二疏的苏二疏?”  

“胡说,人家苏翰林每个月可不止上二疏。”  

文选司外议论纷纷,一直到一名书吏忍不住过来喊了一声“肃静”,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但是不少人都盯着文选司内,苏泽来文选司是为了谁来求官吗?  

应该不可能,苏泽要帮人求官,何必亲自来文选司?  

“子霖兄何必亲来,这点小事派人说一下就是了。”  

“来人啊,将《阙册》送来。”  

不一会儿,就有书吏将一本厚厚的册子送来。  

苏泽好奇的看着这本册子,这就是文选司有名的《阙册》了。  

张四维亲自翻动《阙册》,翻到最后找到了空缺的学政官职位。  

“那张举人是山东人士,山东的学政官员他要回避。”  

“广西云贵太远了,南直隶如何?浙江湖广也有学政官出缺。”  

“江西也不错。”  

苏泽一阵恍惚,穿越前,他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像菜市场挑菜一样,决定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学政长官。  

学政虽然是不入品的职位,但也已经是官身,可以决定一个县的读书人命运。  

放在一些科举流的里,至少也是十几万字才会出场的重要人物。  

“子霖兄?要不你回去问问你那弟子再说?”  

苏泽收起杂乱的思绪,接着说道:  

“多谢子维兄了。”  

苏泽又问道:  

“子维兄,这吏部等待候选的举人有多少人?”  

张四维疑惑的看了一眼苏泽,很快就报出一个惊人的数字道:  

“截止这个月,有五千三百人在候选。”  

“那有多少出缺的职位?”  

张四维简单翻了下说道:  

“学政官有四十职,还有九边的边镇官,漕运官,云贵瘴疠缺,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不到吧。”  

这下子苏泽明白了举人选官的残酷了。  

在朝中没有任何帮衬提携,从这五千多人中等待一百多个空缺职位,那真的是要等到天荒地老去了。  

苏泽又忍不住问道:  

“子维兄,为何这么多?”  

张四维突然睁大眼睛道:  

“子霖兄,你是想要帮我们吏部解决候缺的问题吗?”  

苏泽有些迟疑,这毕竟是张四维的公务,他贸然插手有些不礼貌。  

却没想到张四维立刻说道:  

“子霖兄,你如果肯出手可就太好了!”  

“候缺挤压,可是师相和吏部一直头疼的事情,若是子霖兄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一定附署赞同!”  

苏泽看向张四维,看来他是真心高兴的样子,看样子选郎这个差事虽然风光,但也着实难做。  

苏泽问道:  

“为何会积压这么多人?”  

张四维说道:  

“还要从先帝朝说起,东南抗倭最难的几年,朝廷财政难以为继,严嵩搞了捐纳例监来筹措军费,仅仅漳州一地,当地海商家族就捐了上百个例监生,他们也是和举人一样候缺的。”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因为抗倭战争时期的财政困难,朝廷拿出了传统敛财手段“卖官鬻爵”。  

嘉靖皇帝还算是克制,卖的是等同于举人的“例捐”资格,没有直接把官位拿出来卖。  

但是这些人本身就是捐钱得到的资格,没有继续科举的想法,只想要尽快做官,他们积压下来就是个不小的数字。  

张四维又说道:  

“国朝科举的人数也在增长,积累的举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举人也有不少放弃贡试,来吏部候缺的。”  

“说起来也有子霖兄一份‘功劳’,顺天府和山西实行吏科试后,不少举人也怕本省执行吏科试,断了举人为官的路子,纷纷来京候缺。”  

苏泽问道:“那朝廷没有想办法疏通举人候缺淤塞的问题吗?”  

张四维说道:  

“当然有,宣大总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