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住车头。
帅嘉谟从南京出发,很快就抵达了湖州府长兴县。
东南之所以发达,除了沿海之外,便利的水网也是重要因素。
长江和太湖水系连通,连接了现在江苏和浙江的水网,形成一个巨大的商贸圈。
湖州在太湖边上,是整个太湖水系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商贸发达。
湖州主要的产业是丝绸。
湖州商人也在丝绸产业下,形成了名为“湖商”的商人团体。
近代中国早一批的资本家,就是诞生在湖州地区。
其中湖商首领张静江,就在近代史上拥有特殊的位置。
在这个时代,湖州兴盛的还有出版业和盐业。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发达的结果,湖州的藏书家很多。
乌程凌氏,南浔庞氏,都是当世一等一的藏书家。
乌程的凌家就建有一座九层的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唐宋古籍。
盐业则是因为湖州在太湖水道的节点上,是江浙盐业分销的节点城市。
乌程温氏也是著名的进士家族,其家族控制盐务,温氏也是湖州最大的盐商家族。
帅嘉谟到任的长兴县,在湖州治下算是个中等偏下的县,本县多山,所以产业没能融入湖州的丝绸产业中。
不过长兴县也有特殊的地方,本地矿藏丰富,有铁矿煤矿资源。
同时长兴县也有茶山,所产的紫笋贡茶也是大明皇室最喜欢的御茶之一,从朱元璋时期就被定为贡茶。
也许是打探到了什么风声,长兴县令贾静堂亲自迎接了帅嘉谟这个长兴县丞。
帅嘉谟谨记自己老师黄骥的教导,面对贾静堂的试探全部都不接招。
如果苏泽见到帅嘉谟,大概会发现他是一个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阿斯伯格症是一种孤独症,它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但是阿斯伯格症患者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会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的才能。
帅嘉谟的特殊才能就是算学了,也因为他的阿斯伯格症,才让他一直坚持举报老家的丝绢税问题。
这种近乎于偏执的执拗,在官场中人看来,大概是一种低情商没眼力劲儿的政治低能儿。
所以刚到任的时候,长兴县令贾静堂对帅嘉谟还是很防备的。
可过了几天之后,贾静堂也就懒得管他了。
帅嘉谟实在是太怪了。
他整日就拿着一本奇怪的书看,没事干就写奇怪的符号,可以一整天闷在衙门不出去。
长兴县乡绅的宴请他一概回绝。
更重要的是,帅嘉谟是孤身前来的。
贾静堂原本也怀疑,帅嘉谟是来查账的。
但是现在贾静堂也放心了,哪有查账不带师爷的?
县衙这么多的账本,不带师爷能查清楚?
所以慢慢的,贾静堂也就由着帅嘉谟去了,一个不管事,也不要分润好处的县丞,让贾静堂这位知县老爷十分的舒坦。
贾静堂不把帅嘉谟当回事,那县衙其他人自然也如此。
帅嘉谟要进架阁库看书,自然也没人挡着,大家就拿这点俸禄,谁会和县衙二把手过不去啊?
就在帅嘉谟到任五天后,他就可以在县衙行动自如了。
这一日,贾静堂被闵清召到了府城开会,更是将县衙委托给帅嘉谟。
这时候帅嘉谟就看起了长兴县的账本。
这边贾静堂抵达了府城,见到了嘉湖二府的府县官员们,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
正常来说,大明的地方官很少能离开治地。
闵清召集所有官员来府城开会,肯定是大事。
至于什么事情,其实在场官员或多或少也都知道风声。
果不其然,在闵清宣布了朝廷要二府拿出府银,治理太湖水利之后,在场的官员都哗然了。
闵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官员,这时候正是仕途的黄金时期。
这位巡抚到任后,手段确实了得,这也是嘉湖官员愿意追随他造假的原因。
可愿意跟着闵清造假,和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闵清身上,完全是两回事。
果然,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乌程县令。
乌程县令说道:“巡抚大人,这府库的银元可是吾等向商人拆借的,如果送到应天去,那些商人还不生吞了咱们?”
乌程县令一冲锋,其他县令纷纷跟上,毕竟写借条的是他们,当地商人也不敢来巡抚衙门闹事。
闵清阴沉着脸,他也知道自己这些手下都是首鼠两端的家伙。
闵清说道:
“这借据可不是本官打的,府库银元也是你们送来的,本官大可以将府库内的银元都送到应天去。”
这下子众县令都炸锅了,他们也没想到,闵清竟然可以如此无耻!
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闵清完全可以将自己摘出去,不管自己的死活。
他刚刚被皇帝嘉奖是“天下第一巡抚”,那皇帝就是为了自己脸面,事发后也会袒护他。
最多就是一个失察,治下不严的罪过罢了。
但是实际操作的府县官员,那可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而且府库在闵清手里,真的将银元送出去,那本地士绅真的能把这些府县官员撕了。
威慑起到了效果,闵清说道:
“诸位,本官当然不会这么做,这么说只是提醒大家,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的,谁也跑不了。”
“如果现在要走的,大可以
帅嘉谟从南京出发,很快就抵达了湖州府长兴县。
东南之所以发达,除了沿海之外,便利的水网也是重要因素。
长江和太湖水系连通,连接了现在江苏和浙江的水网,形成一个巨大的商贸圈。
湖州在太湖边上,是整个太湖水系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商贸发达。
湖州主要的产业是丝绸。
湖州商人也在丝绸产业下,形成了名为“湖商”的商人团体。
近代中国早一批的资本家,就是诞生在湖州地区。
其中湖商首领张静江,就在近代史上拥有特殊的位置。
在这个时代,湖州兴盛的还有出版业和盐业。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发达的结果,湖州的藏书家很多。
乌程凌氏,南浔庞氏,都是当世一等一的藏书家。
乌程的凌家就建有一座九层的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唐宋古籍。
盐业则是因为湖州在太湖水道的节点上,是江浙盐业分销的节点城市。
乌程温氏也是著名的进士家族,其家族控制盐务,温氏也是湖州最大的盐商家族。
帅嘉谟到任的长兴县,在湖州治下算是个中等偏下的县,本县多山,所以产业没能融入湖州的丝绸产业中。
不过长兴县也有特殊的地方,本地矿藏丰富,有铁矿煤矿资源。
同时长兴县也有茶山,所产的紫笋贡茶也是大明皇室最喜欢的御茶之一,从朱元璋时期就被定为贡茶。
也许是打探到了什么风声,长兴县令贾静堂亲自迎接了帅嘉谟这个长兴县丞。
帅嘉谟谨记自己老师黄骥的教导,面对贾静堂的试探全部都不接招。
如果苏泽见到帅嘉谟,大概会发现他是一个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阿斯伯格症是一种孤独症,它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但是阿斯伯格症患者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会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的才能。
帅嘉谟的特殊才能就是算学了,也因为他的阿斯伯格症,才让他一直坚持举报老家的丝绢税问题。
这种近乎于偏执的执拗,在官场中人看来,大概是一种低情商没眼力劲儿的政治低能儿。
所以刚到任的时候,长兴县令贾静堂对帅嘉谟还是很防备的。
可过了几天之后,贾静堂也就懒得管他了。
帅嘉谟实在是太怪了。
他整日就拿着一本奇怪的书看,没事干就写奇怪的符号,可以一整天闷在衙门不出去。
长兴县乡绅的宴请他一概回绝。
更重要的是,帅嘉谟是孤身前来的。
贾静堂原本也怀疑,帅嘉谟是来查账的。
但是现在贾静堂也放心了,哪有查账不带师爷的?
县衙这么多的账本,不带师爷能查清楚?
所以慢慢的,贾静堂也就由着帅嘉谟去了,一个不管事,也不要分润好处的县丞,让贾静堂这位知县老爷十分的舒坦。
贾静堂不把帅嘉谟当回事,那县衙其他人自然也如此。
帅嘉谟要进架阁库看书,自然也没人挡着,大家就拿这点俸禄,谁会和县衙二把手过不去啊?
就在帅嘉谟到任五天后,他就可以在县衙行动自如了。
这一日,贾静堂被闵清召到了府城开会,更是将县衙委托给帅嘉谟。
这时候帅嘉谟就看起了长兴县的账本。
这边贾静堂抵达了府城,见到了嘉湖二府的府县官员们,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
正常来说,大明的地方官很少能离开治地。
闵清召集所有官员来府城开会,肯定是大事。
至于什么事情,其实在场官员或多或少也都知道风声。
果不其然,在闵清宣布了朝廷要二府拿出府银,治理太湖水利之后,在场的官员都哗然了。
闵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官员,这时候正是仕途的黄金时期。
这位巡抚到任后,手段确实了得,这也是嘉湖官员愿意追随他造假的原因。
可愿意跟着闵清造假,和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闵清身上,完全是两回事。
果然,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乌程县令。
乌程县令说道:“巡抚大人,这府库的银元可是吾等向商人拆借的,如果送到应天去,那些商人还不生吞了咱们?”
乌程县令一冲锋,其他县令纷纷跟上,毕竟写借条的是他们,当地商人也不敢来巡抚衙门闹事。
闵清阴沉着脸,他也知道自己这些手下都是首鼠两端的家伙。
闵清说道:
“这借据可不是本官打的,府库银元也是你们送来的,本官大可以将府库内的银元都送到应天去。”
这下子众县令都炸锅了,他们也没想到,闵清竟然可以如此无耻!
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闵清完全可以将自己摘出去,不管自己的死活。
他刚刚被皇帝嘉奖是“天下第一巡抚”,那皇帝就是为了自己脸面,事发后也会袒护他。
最多就是一个失察,治下不严的罪过罢了。
但是实际操作的府县官员,那可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而且府库在闵清手里,真的将银元送出去,那本地士绅真的能把这些府县官员撕了。
威慑起到了效果,闵清说道:
“诸位,本官当然不会这么做,这么说只是提醒大家,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的,谁也跑不了。”
“如果现在要走的,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