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下第一巡抚?(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己的政绩去盘剥百姓,有时候这种贪官的危害要比普通贪官还要大。”
众阁老们也点头,苏泽说的没错,闵清这种官员确实更可怕,他们为了政绩是不择手段的。
苏泽继续说道:
“下官倒是有个办法。”
苏泽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
“今年春夏多雨,朝廷也有兴修水利的决心。”
“可以由雷阁老下令,兴修太湖水利,由苏松常嘉湖五府的府库出资建造。”
“三府是应天巡抚海瑞治下,那这件事应该由海巡抚主持,朝廷可以下旨让嘉湖二府把府库的银子运送到应天巡抚的府库中去。”
几位阁老听完,张居正抚掌道;
“妙啊!”
苏泽这个提议一点都不突兀,朝廷设置雷礼这个专务大臣,就是用来负责水利事务的。
苏松常嘉湖五府是太湖沿岸的府,都是依靠太湖水利工程的,要修自然要一起修。
而这件事交给海瑞,朝廷重臣们自然放心。
最关键的,这等于变相要求闵清上缴嘉湖两府的府库存银。
如果这些银子真的是闵清借来的,那就算是闵清答应,那些借钱给闵清充政绩的人也不会同意。
人家只是帮着你完成指标,也不是真的要弥补府库亏空啊!
退一万步,闵清如果真的能上缴这笔银子,那也确实是大功劳一件,那皇帝嘉奖就嘉奖了。
苏泽继续说道:
“嘉湖出现这样的事情,民间肯定也要有议论,朝廷可以让人去调查嘉湖的情况,了解闵清为官的真实情况。”
众阁老们点头,高拱问道:
“委派谁去呢?如果委派官员前往,会不会太扎眼了?”
“帅嘉谟。”
高拱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帅嘉谟是什么人。
他不就是之前徽州府丝绢案中,一直上诉的那个读书人吗?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隆庆皇帝下定决心编纂《会计录》。
事后为了嘉奖帅嘉谟为一县百姓出声,隆庆皇帝赏赐他举人出身。
后来帅嘉谟在海瑞的举荐下出仕,担任南直隶的学政官。
“帅嘉谟是查账的好手,他能从府县架阁库中查出丝绢案的问题,那一定能查嘉湖的府库追缴问题。”
高拱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闵清是巡抚,这种事情不可能他一个人办成,必须要手下的知府知县配合,整个嘉湖二府的官员齐心协力才行。
高拱说道:“那明日老夫就让吏部下文,调帅嘉谟去嘉湖二府下当个县丞。”
苏泽连忙说道:
“高阁老高见。”
高拱确实是人事高手,如果让帅嘉谟直接当知县,那就算是越级提拔,而且知县是一方父母官,必然会引起闵清的怀疑。
但是提拔帅嘉谟做个县丞就不一样了,作为两府的巡抚,闵清也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县丞。
而县丞又是县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触到县衙的所有文档资料,也能方便帅嘉谟去查案子。
苏泽三言两语之间,又帮着阁老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李春芳说道:
“不过这兴修太湖水利的事情,还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较好。”
接着李春芳又说道:
“内阁承你一个人情。”
听到这里,苏泽立刻答应下来。
内阁的人情,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当众说出来,这就是给了苏泽政治许诺了,其他阁臣没有反对,那就是内阁集体的人情。
这可不是某一位阁老的人情那么简单。
但是苏泽出完了主意,却没有立刻离开。
众阁老疑惑的看着他。
“诸位阁老,其实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财政积弊的问题,就算是处理了一个闵清,日后还是有这样的问题。”
张居正看向苏泽道:
“苏子霖有什么要说的?”
“我大明财政,冠冕堂皇的说永不加赋,田税确实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亏空,固然有官吏贪污所导致的,可同样有很多地方的亏空,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开支,但是大明财政根本就没有给地方衙门财政空间,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执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门只有两条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用来维持县衙运行。”
“要么就四处拆借,截留拖欠府库国库的银子。”
张居正微微点头,苏泽说的问题,其实他也是思考过。
实际上,所谓“永不加赋”的承诺,不仅仅是地方,朝廷也会经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讨草原,在“永不加赋”的祖制下,是通过大量发行宝钞,再加上超额发放盐引等手段筹措的军饷。
再比如说土木堡之后的京师保卫战期间,京师朝廷也用过助捐的手段,向京师的权贵富商捐钱,开了国子监捐生的先河。
所谓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是正税。
嘉靖皇帝兴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钱和助捐钱,可都是向地方摊派的。
但是朝廷有办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赋”的承诺,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来筹款了。
朝廷和地方财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事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从明清到民国,甚至苏泽穿越前,这问题都没有解决过。
可给地方太多的财权,其后果苏泽穿越前也已经暴雷了。
地方
众阁老们也点头,苏泽说的没错,闵清这种官员确实更可怕,他们为了政绩是不择手段的。
苏泽继续说道:
“下官倒是有个办法。”
苏泽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
“今年春夏多雨,朝廷也有兴修水利的决心。”
“可以由雷阁老下令,兴修太湖水利,由苏松常嘉湖五府的府库出资建造。”
“三府是应天巡抚海瑞治下,那这件事应该由海巡抚主持,朝廷可以下旨让嘉湖二府把府库的银子运送到应天巡抚的府库中去。”
几位阁老听完,张居正抚掌道;
“妙啊!”
苏泽这个提议一点都不突兀,朝廷设置雷礼这个专务大臣,就是用来负责水利事务的。
苏松常嘉湖五府是太湖沿岸的府,都是依靠太湖水利工程的,要修自然要一起修。
而这件事交给海瑞,朝廷重臣们自然放心。
最关键的,这等于变相要求闵清上缴嘉湖两府的府库存银。
如果这些银子真的是闵清借来的,那就算是闵清答应,那些借钱给闵清充政绩的人也不会同意。
人家只是帮着你完成指标,也不是真的要弥补府库亏空啊!
退一万步,闵清如果真的能上缴这笔银子,那也确实是大功劳一件,那皇帝嘉奖就嘉奖了。
苏泽继续说道:
“嘉湖出现这样的事情,民间肯定也要有议论,朝廷可以让人去调查嘉湖的情况,了解闵清为官的真实情况。”
众阁老们点头,高拱问道:
“委派谁去呢?如果委派官员前往,会不会太扎眼了?”
“帅嘉谟。”
高拱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帅嘉谟是什么人。
他不就是之前徽州府丝绢案中,一直上诉的那个读书人吗?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隆庆皇帝下定决心编纂《会计录》。
事后为了嘉奖帅嘉谟为一县百姓出声,隆庆皇帝赏赐他举人出身。
后来帅嘉谟在海瑞的举荐下出仕,担任南直隶的学政官。
“帅嘉谟是查账的好手,他能从府县架阁库中查出丝绢案的问题,那一定能查嘉湖的府库追缴问题。”
高拱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闵清是巡抚,这种事情不可能他一个人办成,必须要手下的知府知县配合,整个嘉湖二府的官员齐心协力才行。
高拱说道:“那明日老夫就让吏部下文,调帅嘉谟去嘉湖二府下当个县丞。”
苏泽连忙说道:
“高阁老高见。”
高拱确实是人事高手,如果让帅嘉谟直接当知县,那就算是越级提拔,而且知县是一方父母官,必然会引起闵清的怀疑。
但是提拔帅嘉谟做个县丞就不一样了,作为两府的巡抚,闵清也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县丞。
而县丞又是县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触到县衙的所有文档资料,也能方便帅嘉谟去查案子。
苏泽三言两语之间,又帮着阁老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李春芳说道:
“不过这兴修太湖水利的事情,还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较好。”
接着李春芳又说道:
“内阁承你一个人情。”
听到这里,苏泽立刻答应下来。
内阁的人情,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当众说出来,这就是给了苏泽政治许诺了,其他阁臣没有反对,那就是内阁集体的人情。
这可不是某一位阁老的人情那么简单。
但是苏泽出完了主意,却没有立刻离开。
众阁老疑惑的看着他。
“诸位阁老,其实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财政积弊的问题,就算是处理了一个闵清,日后还是有这样的问题。”
张居正看向苏泽道:
“苏子霖有什么要说的?”
“我大明财政,冠冕堂皇的说永不加赋,田税确实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亏空,固然有官吏贪污所导致的,可同样有很多地方的亏空,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开支,但是大明财政根本就没有给地方衙门财政空间,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执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门只有两条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用来维持县衙运行。”
“要么就四处拆借,截留拖欠府库国库的银子。”
张居正微微点头,苏泽说的问题,其实他也是思考过。
实际上,所谓“永不加赋”的承诺,不仅仅是地方,朝廷也会经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讨草原,在“永不加赋”的祖制下,是通过大量发行宝钞,再加上超额发放盐引等手段筹措的军饷。
再比如说土木堡之后的京师保卫战期间,京师朝廷也用过助捐的手段,向京师的权贵富商捐钱,开了国子监捐生的先河。
所谓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是正税。
嘉靖皇帝兴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钱和助捐钱,可都是向地方摊派的。
但是朝廷有办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赋”的承诺,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来筹款了。
朝廷和地方财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事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从明清到民国,甚至苏泽穿越前,这问题都没有解决过。
可给地方太多的财权,其后果苏泽穿越前也已经暴雷了。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