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群臣疑似有些太极端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要失去皇帝信任了。
六科十三道也是抨击过苏泽海防政策的,他们现在矫枉过正,就是为了和之前的自己做切割。
苏泽微微叹息,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总是左摇右摆的原因。
矫枉必须过正,滑向任何一极都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能平衡左右,能走好钢丝的政治家就太稀少了。
苏泽默默询问系统。
“系统,已经递交的上书,能够重新模拟吗?”
可以,本月提交的奏疏,可以将副本放入系统进行模拟,使用方法和上书前模拟一样,也可以使用威望点确保奏疏通过。
幸好幸好!
本来苏泽都准备再上一疏了,现在看来只需要誊抄一下奏疏副本就行了。
明代大臣写奏疏都会留存副本,这是方便大臣在致仕后编纂自己的文集。
明代的重臣一般都会将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奏疏编成奏疏合集,这也是明代史料丰厚的原因,这些都是亲历者第一手的史料。
苏泽的思绪又发散开来,日后自己的奏疏合集该有多厚啊?
沈一贯又问道:“子霖兄,你说陛下会不会同意出征倭国?”
苏泽想了想,摇头说道:
“圣意难测啊。”
说完这些,苏泽连忙说道:“两位兄台,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事,先回去一趟。”
说完这些,苏泽就匆忙赶回家里,寻找上一次奏疏的副本。
——模拟开始——
《奏请设靖海巡防舰队督察琉球防倭事疏》送到内阁,阁老们都票拟赞同你的奏疏。
但是更多的奏疏被送到内阁,大批官员上书主张强硬惩办倭国。
隆庆皇帝又不甘心简单处理倭国的事务,留中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看完结果,苏泽微微叹气。
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这大明朝怕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皇帝也明白强硬派的上书不可行,但可能又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于软弱。
明明是最好的机会,却因为群臣、皇帝的各怀心思,最后错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改革如此难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团的反对,好歹知道这个利益集团在哪里,只要针对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在朝的执政者对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互相交织,各方势力互相拖后腿。
更怕的就是这种,完全是因为官僚机构的惯性,大家只是为了不犯错少犯错,就反对真正有价值的提议,最后错失了良机。
这种事情不仅仅防不胜防,还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为了推动改革还需要协商做一些妥协。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苏泽果断选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62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也在好奇,系统会怎么安排,让朝廷通过自己的奏疏。
“爹,是大哥的来信!”
张嗣修是张居正的次子,自从长子张敬修离开京师,前往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后,张嗣修就代替兄长的职责,侍奉张居正。
张嗣修今年十五岁,也是出了名的神童。
比起兄长,张嗣修的性格更加活泼一些,也开始协助张居正处理一些私人事务。
张居正听说是长子的信,面无表情的说道:
“放下吧。”
等到张嗣修放下信离开书房,张居正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张敬修的来信。
开头是向父母问安,这是儿子给父母家信的格式,张居正跳过这些内容,看起信件的正文。
张敬修也不是第一次写信了,他前往登莱后,每个月固定往家里写两封家书,由张府的家丁快马送回来。
张敬修在信中讲了自己在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的内容。
登莱海防教习所会让学员先在陆地上学习理论知识,等到理论知识合格之后,才会登舰现场学习。
张敬修是能考中举人的读书人,在一众学员中也是掌握最快的。
他入学最晚,但是和最早一批学员通过了岸上的笔试,获得了上船学习的机会。
张敬修写自己学习操帆的课程道:
“教习引儿观操舵之法,言此舰可逆风取‘之’字航迹而行。儿以苏翰林格物之学分析计算,方知道这三桅十二帆之妙。”
“西洋造船亦有可取之处,今我登莱造舰,博采东西之长,何愁海波不平?”
“更携红衣大炮六门,射程倍于旧铳。”
“罗盘师授测算潮信之术,以象限仪度日月星辰,虽雾隐涛狂亦不失途。”
张居正看着书信,摸着自己的胡子连连点头。
他并不是很支持张敬修去航海,但是看到长子信件中透露出的兴奋,张居正想到了青年时期的自己。
那时候自己考上进士,入馆成为翰林,可谓是年少得意。
但那时候朝堂昏暗,正直官员没有出头之日,年轻的自己告病归乡,沿途也游历了大明的风光。
也就是那个时候,张居正见到了不少民间的问题,看到了民间的困顿和疾苦,重返朝堂后才有了改革变法的想法。
长子的生长环境比自己更好,更是没有见过民间疾苦,从小到大也是在自己这
六科十三道也是抨击过苏泽海防政策的,他们现在矫枉过正,就是为了和之前的自己做切割。
苏泽微微叹息,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总是左摇右摆的原因。
矫枉必须过正,滑向任何一极都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能平衡左右,能走好钢丝的政治家就太稀少了。
苏泽默默询问系统。
“系统,已经递交的上书,能够重新模拟吗?”
可以,本月提交的奏疏,可以将副本放入系统进行模拟,使用方法和上书前模拟一样,也可以使用威望点确保奏疏通过。
幸好幸好!
本来苏泽都准备再上一疏了,现在看来只需要誊抄一下奏疏副本就行了。
明代大臣写奏疏都会留存副本,这是方便大臣在致仕后编纂自己的文集。
明代的重臣一般都会将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奏疏编成奏疏合集,这也是明代史料丰厚的原因,这些都是亲历者第一手的史料。
苏泽的思绪又发散开来,日后自己的奏疏合集该有多厚啊?
沈一贯又问道:“子霖兄,你说陛下会不会同意出征倭国?”
苏泽想了想,摇头说道:
“圣意难测啊。”
说完这些,苏泽连忙说道:“两位兄台,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事,先回去一趟。”
说完这些,苏泽就匆忙赶回家里,寻找上一次奏疏的副本。
——模拟开始——
《奏请设靖海巡防舰队督察琉球防倭事疏》送到内阁,阁老们都票拟赞同你的奏疏。
但是更多的奏疏被送到内阁,大批官员上书主张强硬惩办倭国。
隆庆皇帝又不甘心简单处理倭国的事务,留中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看完结果,苏泽微微叹气。
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这大明朝怕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皇帝也明白强硬派的上书不可行,但可能又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于软弱。
明明是最好的机会,却因为群臣、皇帝的各怀心思,最后错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改革如此难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团的反对,好歹知道这个利益集团在哪里,只要针对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在朝的执政者对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互相交织,各方势力互相拖后腿。
更怕的就是这种,完全是因为官僚机构的惯性,大家只是为了不犯错少犯错,就反对真正有价值的提议,最后错失了良机。
这种事情不仅仅防不胜防,还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为了推动改革还需要协商做一些妥协。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苏泽果断选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62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也在好奇,系统会怎么安排,让朝廷通过自己的奏疏。
“爹,是大哥的来信!”
张嗣修是张居正的次子,自从长子张敬修离开京师,前往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后,张嗣修就代替兄长的职责,侍奉张居正。
张嗣修今年十五岁,也是出了名的神童。
比起兄长,张嗣修的性格更加活泼一些,也开始协助张居正处理一些私人事务。
张居正听说是长子的信,面无表情的说道:
“放下吧。”
等到张嗣修放下信离开书房,张居正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张敬修的来信。
开头是向父母问安,这是儿子给父母家信的格式,张居正跳过这些内容,看起信件的正文。
张敬修也不是第一次写信了,他前往登莱后,每个月固定往家里写两封家书,由张府的家丁快马送回来。
张敬修在信中讲了自己在登莱海防教习所学习的内容。
登莱海防教习所会让学员先在陆地上学习理论知识,等到理论知识合格之后,才会登舰现场学习。
张敬修是能考中举人的读书人,在一众学员中也是掌握最快的。
他入学最晚,但是和最早一批学员通过了岸上的笔试,获得了上船学习的机会。
张敬修写自己学习操帆的课程道:
“教习引儿观操舵之法,言此舰可逆风取‘之’字航迹而行。儿以苏翰林格物之学分析计算,方知道这三桅十二帆之妙。”
“西洋造船亦有可取之处,今我登莱造舰,博采东西之长,何愁海波不平?”
“更携红衣大炮六门,射程倍于旧铳。”
“罗盘师授测算潮信之术,以象限仪度日月星辰,虽雾隐涛狂亦不失途。”
张居正看着书信,摸着自己的胡子连连点头。
他并不是很支持张敬修去航海,但是看到长子信件中透露出的兴奋,张居正想到了青年时期的自己。
那时候自己考上进士,入馆成为翰林,可谓是年少得意。
但那时候朝堂昏暗,正直官员没有出头之日,年轻的自己告病归乡,沿途也游历了大明的风光。
也就是那个时候,张居正见到了不少民间的问题,看到了民间的困顿和疾苦,重返朝堂后才有了改革变法的想法。
长子的生长环境比自己更好,更是没有见过民间疾苦,从小到大也是在自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