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36章 下个目标工部

第236章 下个目标工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我?”  

“是啊,如果兵部不是在武监和通政邮递司两件事上吃了瘪,霍尚书也不会辞职,这事情还不是因为子霖兄?”  

苏泽矢口否认,可就连罗万化这个老实人也连连点头,看来这口黑锅自己背定了。  

不过这样也好,日后再有人和自己作对,就要掂量下自己的分量,有没有兵部尚书重了。  

沈一贯又说道:  

“子霖兄上书的通政邮递司改制也开始了,通政司正式更名,换上了新牌子,朝廷准备在三十个重要节点设置通政司经历所,又在九边和沿海设置行经历所十二座,已经开始选任官员前往了。”  

苏泽微微点头,这件事他已经从系统中得到了具体的结算报告。  

《请设通政邮递司疏》通过,通政邮递司成立,杨思忠成为第一任通政使。  

遍布整个大明的邮政体系因此建立,京师的政令可以更快的传递到帝国的边陲,大明的统治力提升了。  

迅捷的邮政体系,也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  

国祚不变。  

苏泽也没想到国祚竟然没有增加。  

难道是因为全国邮政体系,让新思想加快传播?  

苏泽没有深究这件事,而是对罗万化说道:  

“一甫兄,我们的《乐府新报》也到了扩张的时候了。”  

罗万化激动的点头。  

全国邮政体系的铺开,最受益的就是《乐府新报》这份官报了。  

皇帝在颁立通政邮递司的旨意中,也明确了通政邮递司有运输发行官报的职责。  

罗万化说道:  

“按照子霖兄之前的计划,报社已经在上海县设立了印刷馆,覆盖南直隶地区的报纸发行。”  

“剩余地区的报纸就先用通政司经历所为节点,少量发行,先将这些地区覆盖到了,再慢慢向内陆延伸。”  

沈一贯听完也觉得这个方案稳扎稳打,是苏泽的作风。  

南北直隶是大明读书人密度最高的地区,就连普通百姓也有不少识字的,所以是各大报纸争夺的主要市场。  

很多读书人也返乡办报,但是效果都不好,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读报群体,支撑不起办报的花费。  

四大报中,除了《商报》的编辑部在直沽,其他报纸的总部都在京师。  

听说南直隶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报纸,所以苏泽才决定尽快去上海开辟新的分社。  

沈一贯又说道:  

“朝廷还有两件大事,也都和子霖兄有关。”  

“一件是张阁老进献《隆庆会计录》上册,盘存了整个大明省州府县的财政,进献给陛下,陛下赏赐了户部,据说涵盖京师各大衙门开支的下册七月份就能编成。”  

“到时候户部肯定要有大动作。”  

沈一贯看向苏泽,请办《会计录》的是苏泽,这会计录编完没有后手沈一贯是绝对不信的。  

但是苏泽口风很紧,没有半点多谈的意思,沈一贯只能继续说道:  

“工部侍郎,淮抚王之桓请修泇运河,分离大运河与黄河水脉,整顿大运河山东段,这件事工部上下还有争议。”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这位王大人调任淮抚,也是子霖兄促成的,这泇运河之议,也是子霖兄撺掇的?”  

苏泽连忙摇头否认,但是沈一贯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苏泽反问道:  

“工部为何还有争议?”  

沈一贯说道:  

“工部侍郎潘季驯准备治黄。”  

这下子罗万化也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国力,治黄和修造泇运河,两者只能选择一个。  

两人都是工部侍郎,分别提出两个国家级的工程,再联想到工部尚书雷礼早有致仕的想法。  

苏泽只能说,尚书之争,素来如此。  

这已经不是两个项目之争了,而是主导工部未来的领导权力之争。  

潘王二人谁的项目能胜出,就意味着谁可以成为下一任的工部尚书。  

沈一贯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你更支持哪位侍郎?”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肯定更支持泇运河之议啊。”  

苏泽沉默了,并没有正面回答沈一贯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报社门外突然传来通传声。  

说曹操曹操到,苏泽看到了工部侍郎潘季驯的拜帖,连忙带着报馆的官员前去迎接。  

潘季驯一张国字脸,眼睛中闪烁着光芒,还没到五十岁却微微发白的鬓角。  

双方寒暄过后,苏泽将潘季驯迎入报馆公房。  

“潘侍郎亲自登门,是有什么要事吗?”  

苏泽疑惑的看向潘季驯,在这方被自己改变的乱七八糟的历史时间线上,潘季驯的举主是高拱。  

虽然同属一个派系,但是苏泽很少参加高拱派系的聚会,对于潘季驯并不熟悉。  

相比之下,苏泽和工部尚书雷礼的关系更好一些,和工部员外郎傅顺万敬也是好友。  

潘季驯作为工部官员,也没有那么多寒暄,他直接掏出一本书,递给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是在下所写的《河防一览》。”  

苏泽翻开这本书,原来这是潘季驯总结治水经验所写的一本河工著作。  

这本书还没有完全写完,苏泽手里只有前三章。  

分别是第一章,介绍黄河历史和现状的“河图说”。  

第二章是总结了潘季驯治水思想的“河议辩惑”。  

第三章则是对黄河沿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