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16章 请开吏科试选才疏

第216章 请开吏科试选才疏(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叶飘落在湖面上。  

申时行看着寂寥的秋景,对着苏泽说道:“其实在放榜前,元驭(王锡爵字)也拦了我,让我避嫌不要点张敬修解元。”  

“可我本以为秉公无私,却差点连累师相,还差点连累元驭兄的前途。”  

面对申时行的抱怨,苏泽也不知道怎么劝。  

苏泽只能说道:  

“汝默兄,官场中人,就是内阁宰辅,也少不了‘不由己’三个字。”  

申时行点点头,他是科举状元,人情练达,这些道理又怎么会不明白,但撞上现实大山后,还是刷新了他的想法。  

申时行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我想要外任。”  

“啊?”  

苏泽疑惑的看向申时行,状元及第、翰林庶吉士、詹事府和礼部官员,申时行每一步都走在大明官员最羡慕的位置上。  

按照这个趋势,申时行入阁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京师普通官员都畏惧外任,不想要离开京师,申时行却要主动离开京师。  

苏泽说道:  

“汝默兄,可不要冲动啊。”  

申时行说道:  

“子霖兄,这不是我冲动,而是思虑后的结果。”  

“我朝阁部重臣自有青云之阶,不若唐宋宰辅要亲历州县之制。”  

“师相和几位阁老,还有子霖兄都是天纵之才,国朝制度反而能让你们早登青云,但是对我这样的庸才来说,却不识基层之苦了。”  

苏泽沉默了一下,你申时行都是庸才,那其他人是什么?  

但是申时行萌生了要去地方任职的想法,苏泽大概也是支持的。  

很多基层的问题,如果不是亲历是根本看不到的。  

“既然汝默兄有了定计,那和嫂嫂说了吗?”  

申时行说道:  

“说了,等我离开京师后,家里就要托付子霖兄照料了。”  

苏泽点头应下,两家是通家之好,就是申时行不说,苏泽也会照顾的。  

但是申时行又面露难色说道:  

“可我还有一事要请教子霖兄,外任哪里比较好?”  

苏泽明白申时行的意思,他肯定不是为了捞好处要挑个肥缺,而是要选个能锻炼自己的位置。  

苏泽也开始思考起来。  

如今申时行的官位和自己一样,都是正五品。  

京官外任一般要升三级的,也就是说外任的职位最高可以是从三品。  

不过从三品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正常申时行这个级别外任,也就是知府这个级别。  

苏泽想了想说道:  

“天津兵备道如何?”  

天津兵备道?  

申时行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天津兵备道,就是管辖天津卫以及直沽港口的主官。  

直沽的位置特殊,在苏泽开埠后更是特殊。  

明太祖朱元璋在天津设置卫所,设有天津三卫,早期直沽就是一个大号卫所,所有的土地都是军屯,所以由天津三卫管辖。  

等成祖朱棣时期天津日益繁荣,于是朝廷设置都督府,三卫由都督府管辖。  

嘉靖年间,嘉靖设置兵备道衙门,将都督府的职责划入天津兵备道,由将天津地区的民政司法也划入其中,终于完成了军民合一的统一管辖。  

这个职位,是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特殊职位,一般只有大明边疆地区才会设置,天津兵备道就是特例中的特例。  

但是还不仅仅军政和民政。  

天津兵备道还要负责直沽钞关厅,也就是直沽钞关税的事务,对接户部。  

天津兵备道还有负责直沽漕运的职责,负责通往京师漕运工作。  

天津兵备道下还有宝坻县丰财场,这是京畿地区最大的盐田,所以还有盐政工作。  

天津兵备道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难当的官儿了,涉及到军、民、漕运、盐业、商业,比内陆地区的布政使都要难当。  

申时行也意动了。  

但是他又说道:  

“这个职位,以我的资历,能坐上吗?”  

苏泽笑着说道:  

“天津兵备道可是个苦差事,前任离任至今还没人补缺。”  

“如果汝默兄真的想去,我会帮你争取的。”  

听到苏泽这么说,申时行就明白这事情应该是稳了。  

苏泽在高拱心中的位置,他和选郎张四维的关系,区区一个兵备道自然不是问题。  

申时行认真的向苏泽行礼道:  

“多谢子霖兄指点迷津,还请子霖兄帮我某这个差事。”  

苏泽自然一口应下。  

十月二十九日,皇宫中。  

为了苏泽的奏疏,外廷已经吵了四五天了,隆庆皇帝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同意苏泽的奏疏。  

祖宗之法自然是一个方面,隆庆皇帝也担忧自己增设吏员的数量来征收商税,给自己史书上评价染上污点。  

为了收税增加吏员,怎么看都不是明君应该做的事情。  

到了今日,隆庆皇帝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史书评价来了,不愿意给自己染上污点。  

如果不是内阁三阁老都上书支持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大概早就驳回苏泽的奏疏了。  

外朝反对的声浪越来越大,隆庆皇帝已经准备驳回苏泽的奏疏了。  

皇帝刚刚拿起这份留中多日的奏疏,提督东厂的冯保走进了御书房。  

冯保手里捧着厚厚的文书,他进入御书房后向皇帝禀告道:  

“陛下,这些都是东厂和锦衣卫审讯丁靖轩的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