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番外典籍里的华夏临渊集

番外典籍里的华夏临渊集(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教导学生的?您的学生,每一个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都青史留名啊!”萨贝林拱手,很是谦虚的问道。  

“无非三点,尊重、沟通、鼓励尔。”欧藏华平和的回答道。  

萨贝林笑着说道:“正如《临渊集》所记,教育之道,尊重为本,沟通为桥,鼓励为翼。三者皆备,则子必成材矣。”  

欧藏华看向欧岳,这书不是还没写成么?  

欧岳点了点头,开口道:“我的初稿之中,的确有这一段。”  

萨贝林则接着说道:“似乎圣贤都是文武双修,先生不仅领兵作战,还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是真的么?”  

“后世连这个都记录了?我的确做过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感觉还行。”欧藏华摸了摸胡须,乐呵呵的说道。  

“岂止这些,您的经历都被记录了下来。正德三十四年,您和小夫人在辽东斩杀两名天榜高手,自此以后,天榜就只有八大高手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萨贝林又补充道:“小夫人所建立的葵花派,在多年后,依然活跃在武林之中啊!”  

欧藏华回头看向一旁的岳灵珊,拍了拍她的手背。  

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欧藏华练剑的画面,然后与众多高手交战,最后一一打败他们。  

这时,欧华走出来,拱手后询问道:“阁下刚刚说,我的书在后世是学子们的必读之物?”  

“是的,”萨贝林点头说道:“人生于天地之间,长途有艰险平易之别。或观尘埃于足下,或望星辰于天际。吾愿汝,怀抱壮志,为温文尔雅之士,向阳而生。万物历之,皆化柔和之态。”  

“这是爹上次给我的家书中的一段。”欧华不禁看向欧藏华。  

身后的大屏幕开始播放欧华和蓝沏手牵手跋山涉水和点灯夜读的画面,看得出来他们很辛苦,也很开心。  

萨贝林微笑着说道:“这也是《博物大百科》的开篇序言,这段话鼓励了许多学子,走上了自己所擅长的专业。四百年间,《博物大百科》刊印七百万余册,流传于天下,是众多学子开眼看万物的启蒙读物。”  

欧华听后,激动的走到欧藏华面前,说道:“爹,我没给您丢脸!”  

他的三个哥哥,长兄善战、二兄善文、三兄善医,只有他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是个举人,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幸有妻子蓝沏的陪伴,与他一同行走天下,记录世间各种动植物,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却没想到,这本书居然会在后世有这么大的影响。  

欧藏华摸了摸儿子的头,温和的说道:“我知道,白鸿做的很好。”  

“先生,您这一生最危险的时刻,应该是正德十二年在草原的那场战斗吧?”萨贝林看向欧藏华,神情认真的问道。  

“嗯”欧藏华脸色沉重了几分,叹了口气说道:“战场上的危险是可见的,我有江西同僚在,无惧任何对手,哪怕对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真正危险的,是后方看不见的危机。”  

随着话音落下,身后的大屏幕上,一边是数万骑兵在草原厮杀,一边是数名文臣坐在阁楼之中,讨论着调兵之事。  

通过这些人的言语,众人才知道他们是故意拖延,不支援正在草原征战的五军营。  

正因为他们使坏,导致欧藏华和正德皇帝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只能在日后继续耗费财政填补边防。  

后来经过正德、仁和、德炽三代帝王近百年的努力,加上墨尔根汗、俺答汗、彻臣汗三代大汗的配合,蒙古才逐渐被大明蚕食,最终成为大明密不可分的一员。  

所谓德炽,出自《诗经》:  

大任将当,四海之内,莫不有逮。王德乃炽,九州之中,咸罔不逮。  

主要就是表达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欧明月和戚继光就是在德炽皇帝的统治下,打遍天下无敌手。  

随着视频播完,萨贝林看向欧藏华,微笑着说道:“世事纷纭,守静笃,制心猿,乃克敌制胜之至要。”  

“先生这句话,与诸葛丞相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也是《临渊集》里面记录的?”欧藏华看向欧岳问道。  

“正是。”欧岳点了点头。  

“诶,来来来,给你看样东西。”欧藏华突然想起了什么,带着萨贝林走到一旁的书桌,拿出了一份文稿,问道:“这个后世可有?”  

“这是?”  

欧藏华激动的说道:“我夫人所著《美声》也。”  

萨贝林一喜,惊讶的说道:“我太幸运了吧!居然能见到最初版本的《美声》.先生,我可否?”  

“请!”欧藏华拿出文稿,递给了萨贝林。  

“这个字”  

“我抄的。”  

“原来是真的!”萨贝林惊喜的说道:“朱鹮先生在《临渊集》抄录过部分内容,其中也记录到,刘夫人毕生所学著《美声》一书,丰富我国声乐,由先生抄录两份保留。可流传到后世,除了《临渊集》中抄录的两篇之外,其余篇幅便只有衡山乐师的手抄本了。”  

“还是有流传到后世的,不枉夫人一番心血啊!”欧藏华摸了摸胡须,温柔的说道。  

接下来,便是欧藏华平定宁王之乱,并借此契机,与王阳明合谋,将大量的耕读之家转移去了西北、辽东、西南三地,为之后经营此三地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