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第四百九十八章集邮佬的快乐

第四百九十八章集邮佬的快乐(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欧藏华为什么会放慢抄家的脚步?  

因为应天府周围与宁王深度捆绑的家族已经被抄完,城郊的军营之中都塞得装不下了。  

而这也是调鄱阳湖水师来应天府的原因,欧藏华需要他们将一批物资和青壮年运到辽东半岛去。  

如今的辽东半岛森林资源很是丰富,到处都是百年巨木,缺的是伐木工人,这一批青壮年就是过去伐木的,为后续的大部队提供建筑材料。  

如今已经是十月,所以鄱阳湖水师的任务是先把物资从应天府转移到天津卫,再由天津卫护送到抚宁,等到明年开春,再通过海运送到盖州城。  

听完陈述之后,钱中义等人纷纷表态,保证决不辜负重托。  

在他们之中,有多位曾在正德六年随欧藏华前往过天津卫,对于这条路线,他们熟悉至极。  

欧藏华自然是相信他们的,勉励了几句便让他们去准备准备,趁着如今天气尚好,过两日就出发。  

向大年站起身来,与钱中义三人并肩向外行去。在西北逗留的这段时间里,他搜集了不少珍贵的礼物,满心想着孝敬师父师母。起初他是打算让大师兄带回去的,但得知大师兄近期并无返北之意后,他便决定委托钱中义将这些心意转送至京城。  

俞大猷在一旁坐立不安,按照礼节,他现在应该跟钱大哥他们一起走才是,可好不容易遇到偶像,他又不想就这么离开。  

于是就在那纠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欧藏华见此,不禁笑了出来,便开口问道:“大猷师从何处啊?”  

“小子剑术棍法是‘荆楚长剑’李良钦李师教导的。”俞大猷立刻抱拳回答道。  

“看你谈吐,应该是有功名在身吧?”欧藏华点了点头,完全没听说过李良钦这号人,但俞大猷剑法着实不错,想来此人也是个有本事的。  

“是的,去年侥幸考得秀才。”俞大猷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今在林福林先生、虚舟先生门下学习《易经》与兵书。”  

欧藏华神情中透露出几分迷茫,林福是谁?  

虚舟先生又是谁?  

一旁的王阳明微笑着开口道:“原来是赵本学的弟子啊!”  

“王师兄知道此人?”欧藏华听闻此言,立刻递了个梯子过去。  

王阳明温和的介绍道:“这也是一位奇人,乃赵宋宗室后裔,是当初南宋南下泉州的宋太祖系子孙,精于易学和兵法。”  

“那大猷找对老师了。”欧藏华听后,便点了点头道。  

俞大猷摸着脑袋憨笑两声说道:“虚舟先生很厉害,跟在他身边,我学到了很多。”  

王阳明看出了欧藏华对人才的心动,便决定推一把:“虚舟的军事理论,以及对《孙子兵法》的见解,我亦钦佩。但战场非同一般,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所以只学习理论,缺乏实践,总归是落不到实处,更难以在实战中发挥出应有的才华。”  

看着俞大猷面露不愉之色正要开口,王阳明便笑着阻止了他,并说道:“俞小友莫要觉得我冒犯你的老师,这话我当着虚舟的面也说过。”  

正德十二年,小王巡抚南赣,总制汀、漳二府军政时,曾亲赴漳南平乱,并奏设平和县治。而漳州就在泉州旁边,赵本学花了点心思,才见到的王阳明。  

俞大猷呆了呆,随后站起来拱手道:“小子并无不尊重王先生之意,只是事关家师名声,小子便想与王大人辩论一番。”  

“家师并非纸上谈兵,他强调过,并不是熟读兵书就可以打胜仗,但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学习和研究兵书。只有将兵书中的精髓领悟透彻,再结合战场变化而运用,才能提高胜利的可能性。”  

“然也,”王阳明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我提醒虚舟的。”  

“啊???”俞大猷愣住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欧藏华坐在一旁,忍不住笑出了声,接过话头道:“你先去旁边休息一下吧!”  

“是,王先生,冒犯了!”俞大猷回过神来,赶紧拱了拱手,快步走出了亭子。  

王阳明乐呵呵的说道:“我就提前恭喜欧师弟喜得佳徒了。”  

“王师兄就这么肯定?”  

“当然!”  

两人继续深入交流了许多关于西北治理的问题,尽管在许多具体事务上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吻合,但彼此间的交流却异常和谐愉快。  

待到夕阳西下,照映在江面时,王阳明看向欧藏华,略带不舍的说道:“欧师弟,今日前来,除了畅谈之外,也是与你告别的。”  

“明日我将启程前往江西,安排各个家族北上的事宜,下次何时能见面,就得看天意啦!”  

“相信不会等很久的!”  

欧藏华端起茶杯,敬王阳明道:“师弟在此,祝师兄一路顺风!另外,我有个小小的请求,还望师兄能够成全。”  

王阳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说道:“哦?请求若是太过苛刻,我可不答应。”  

欧藏华哈哈一笑,道:“哈哈…对师兄而言,这请求简直易如反掌。我只求师兄能留一份墨宝于我,以作纪念。”  

“这个请求的确简单!”王阳明大笑着应了下来,待人准备好笔墨纸砚之后,他未加思索,便挥洒自如地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江上群山落照晴,江边万木起秋声。  

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  

王阳明深谙古人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