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第四百零八章天子慎行

第四百零八章天子慎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这么多可用之才,何须自己亲征?”  

“正因为本朝人才济济,朕才要亲征啊!”正德皇帝一本正经的说道:“杨卿,你此行前来,必然已目睹朕之京营精锐,士气如虹,气势磅礴。朕有良将仇钺、欧卿,皆为智勇双全之士,麾下将士视死如归,勇猛无前。加之火器犀利,无坚不摧,更兼朕之御驾亲征,此战是摧枯拉朽,必胜之!”  

杨廷和拱手道:“陛下,臣斗胆提醒,昔日英宗皇帝御驾亲征之际,亦是满怀信心,然世事难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即便是兵仙再世,也不敢轻言必胜!“  

“杨廷和,你竟敢如此放肆!“正德皇帝闻言,猛然间从椅子上挺身而起,面色铁青,怒意勃发。  

“陛下息怒!”欧藏华等人赶紧拱手道。  

梁储更是向前一步,劝说道:“陛下,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回京,正是践行此道之体现,既能安内,又可攘外,使江山稳固、百姓生活美满。望陛下深思,早日驾返京城,以慰万民之望。”  

“哼,你们这么说,朕还偏就不回去了!”  

正德皇帝沉声道,“传朕旨意,即刻令宣府、大同二镇,速速调集精锐兵马,整装待发,随朕一同征伐草原,誓要扬我国威!内阁诸卿,需全力配合此次出征事宜,户部尚书费宏、兵部尚书陆完,务必全力筹措粮草军械,确保后勤无忧,不得有误!“  

杨廷和见状,当即摘下官帽,双膝跪地,双手高拱,言辞恳切进言道:“恳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回京主持朝政。前线之事,自有将帅奋勇担当,陛下无需亲赴险地,令朝野上下忧心忡忡。”  

“若是朕一定要亲征呢?”  

“臣自蒙恩擢,忝列朝班,沐圣主之恩泽,感天恩之浩荡。夙夜匪懈,励志精勤,期以涓埃之力,效犬马之劳。”  

“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臣德薄才鲜,有负陛下之厚望,乞请辞官归隐。”  

正德皇帝快步走到杨廷和面前,冷声道:“杨廷和,你当真以为朕离不开你?!”  

杨廷和很是诚恳的说道:“回陛下,国朝上下人才济济,故而是臣离不开陛下,而非陛下离不开臣。即便如此,臣认为,国之安危,系于天子一身,故应避祸趋福,以保社稷之安宁。”  

彭泽也上前劝道:“陛下,天子当慎行,勿以身蹈危境啊!”  

“你们还是不相信朕啊!”  

正德皇帝叹了口气,走到椅子前坐下,看着跪满一地的臣子们说道:“朕亲征,原因有三。其一,是为了一雪英宗之耻,重塑国威,让四海皆知我大明之不可欺。其二,朕若不来,巴图孟克如何敢来?其三,则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自正德八年起,中原大地五谷丰登,京营将士精兵强将,训练有素,此刻出征,正是天时地利之最佳契机,岂可错失此等良机。”  

“是以,诸位卿家无需再行劝阻,朕与蒙古之间的对决,乃是天命所归,势不可挡。尔等与其在此空耗口舌,不如即刻归返各自职责所在,齐心协力,协助拿下这一局,为北方边境百年安宁尽一份力。”  

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了,他是不会回京城的。  

然而杨廷和的态度也很强硬,若陛下决意征伐蒙古,理当共商大计,确保万全,但前提条件是陛下必须返回京城,以安社稷之心。  

若陛下执意不从,他只能辞官相谏。  

与杨廷和站在同一阵线的,还有梁储、彭泽等朝中重臣,他们均秉持相同的立场,坚决要求陛下必须返回京城,以稳定大局。  

相比之下,工部尚书李鐩的态度则显得较为温和。  

欧藏华见此,只得站出来和稀泥,暂时稳住了双方情绪,眼看天色渐晚,便借口陛下需要休息,将一干重臣劝了出去。  

大帐之中,只剩下欧藏华和正德皇帝两人。  

正德皇帝揉了揉眉心,一脸头疼的表情责备道:“欧卿,你怎么就让他们追到这里来了呢?”  

“陛下,杨阁老想去哪里,那是微臣这个晚辈能够阻止的呢?”欧藏华苦笑一声,他倒是想阻止,可杨廷和根本不给他机会。  

“哈哈,现在知道内阁有多难缠了吧!卿家今日所遇,不过是冰山一角,日后路还长着呢!“正德皇帝望着欧藏华略显郁结的表情,忍不住笑出来,他可是被内阁折磨了八年,欧卿这才哪到哪。  

接着,正德皇帝便指了指地图说道:“欧卿且看,朕在思索,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建州女真也解决了。”  

欧藏华一惊,当即便劝说道:“陛下,当下应该以蒙古为重。”  

“这是自然,但建州女真着实可恶.”正德皇帝看着地图,神情中透露出几分不喜。  

当初大明在东北区域建立羁縻统治的同时,也鼓励鼓励女真人朝贡。  

对于女真人来说,有贡就有赏,有赏就有市。  

单从赏赐的丰厚程度来看,那些指挥使之类的官员往往能一次性获得数百两银子的赏赐,就连他们的随从也能轻易到手二十两左右,这样的赏赐力度瞬间点燃了女真人朝贡的热情之火。  

光是永乐四年,各个女真部落络绎不绝,共计朝贡了29次之多。  

而到了明宣宗时期,这一数字更是飙升,一年之内竟多达46次。  

薅羊毛也不是这么个薅法啊!  

隔壁琉球都快馋哭了。  

如果仅仅是朝贡次数频繁也就罢了,女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