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马皇后都惊呆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找个好拿捏的人来当皇帝。
结果选来选去,选到了老道士。
在这件事情上,杨廷和这狗贼是打了眼,有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结局。
嘉靖人未到京师,就开始和杨廷和较劲,和文官集团掰腕子,后面把杨廷和给整了个欲仙欲死。
嘉靖这家伙,虽然不少事情上做的并不行,但是论起政治手腕,权谋这些,可是很强的。
可就算是他这样的,那也同样是危险重重,住处接连失火,险些被烧死。
还被宫女勒脖子,差点气绝身亡。
被太医院的太医给救了过来。
再然后,这个救了嘉靖的太医很快就没了命。
治死两位皇帝的人,屁事没有,救活了皇帝的却没了命。
这里面的事,妹子你品品,这都它娘的是些什么!
还有,这嘉靖儿子没少生,结果还全都不能长大成人。
愣是把他的诸多儿子弄成了一根独苗。
让他后面不得不相信二龙不相见之说…
而他的儿子,也被整废了。
论及权谋,论起能力,那是远远比不上他爹。
对于文官集团根本没什么反抗。
这货登基之后,直接来了垂拱而治理。
他这个拱,是高拱。
可以说,任由这些人施为,他什么都不管。
妹子,知道咱为什么一直对这些文人抱有很高的警惕,绝对不肯弄什么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了吗?
就是因为咱老早就意识到,文人不行,或者说是任何一个团体太大了,一家独大了都不行。
武将实力太强,唐朝的藩镇之乱,五代十国遗祸无穷。
文人势力大了,就会像宋朝一样极其软弱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屈辱二字,贯穿始终。
太监太强了也不行,尤其是太监掌军,更是禁忌。
至于说外戚专权,也同样不可取。
历史上给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咱大明到了后面,这些文官集团所干出来的事儿,也证明了咱所想是很正确的。”
也正是因为历史上的教训太多,所以让朱元璋在依靠谁来治国这上面,以往而没少迷茫。
“那…重八,又该如何来解决?总不能一直不科举吧?”
“兴建新学问,将旧学问里面的不少糟粕给剔除,引领社会风潮。
给百姓,给那些上学的人,都讲家国大义。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知道力气该往哪里用,要尽可能的来开启民智。”
皇帝要和下面的百姓站在一起,百姓才是根基之所在。
百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仅仅只是这些还不行。
咱觉得,还要尽可能的来维持文武之间的平衡。
想要一直维持文武平衡很难,尤其是加大教育,开了科举之后。
文官越来越强势,几乎不可避免。
但是,咱却想要通过一些办法,来把这个事儿避免了。
就算是不能避免,也要尽可能的延缓这个过程。
就算是今后,文官再次彻底的压过武将,那也不至于让武将,直接跌落到尘埃里。
所以在接下来咱准备办军事学院,培养各种人才。
同时,也要开武举来取才。
要把这些,经过专业知识进行的人才,送入军中。
让他们逐渐的成为军中的骨干。
若是今后条件可以了,最好在军中推行扫盲运动,让那些将士们都尽可能的去识字。
并不厌其烦的去告诉他们,他们是大明的兵,他们的任务是保家卫国,是守护百姓。
他们是百姓的子弟兵…”
什么如何维持文武平衡这件事儿,对于朱元璋而言也挺难。
难的不是他活着的时候,而是他去世之后。
哪怕是有后世的经验来进行借鉴,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把这事给办成了。
能保证武将不会衰落,再次被文官给压制。
但他知道的是,有了他的这些举措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提升武将们的地位。
不至于面对文官之时,毫无还手之力。
“除此之外,咱觉得咱这边还要作出相应的规定来。
明确皇帝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点儿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皇帝就是三军的最高统帅,拥有最高军权,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把军权从皇帝手中给剥夺走。
胆敢这样做的人,天下共诛之!”
朱元璋做出这么一个决定,也是吸取后面的那些教训。
文官彻底做大,疯狂压制武将,乃至于是压着皇帝就是从朱祁镇这狗东西,土木堡丧师辱国之后开始的。
有了朱祁镇这么一个玩意儿,在后面的那些文官们,就开始疯狂的揽军权。
今后遇到再想碰军权的皇帝,就开始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限制皇帝。
任何时候,兵权都不能少。
没了兵权,那就是真成了砧板的鱼肉,任人宰割,就算是皇帝也一样不行。
若文官掌握军权,坐大之后,能好好的治理国家,朱元璋也认了。
他这边让他们坐大,也不是不行。
可是,文官们坐大后,那是各种的不做人。
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把天下给弄得一团糟,要多过分就有多过分!
那在这种情况下,他这边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皇帝手握大军的正当性。
皇帝拥有最高
结果选来选去,选到了老道士。
在这件事情上,杨廷和这狗贼是打了眼,有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结局。
嘉靖人未到京师,就开始和杨廷和较劲,和文官集团掰腕子,后面把杨廷和给整了个欲仙欲死。
嘉靖这家伙,虽然不少事情上做的并不行,但是论起政治手腕,权谋这些,可是很强的。
可就算是他这样的,那也同样是危险重重,住处接连失火,险些被烧死。
还被宫女勒脖子,差点气绝身亡。
被太医院的太医给救了过来。
再然后,这个救了嘉靖的太医很快就没了命。
治死两位皇帝的人,屁事没有,救活了皇帝的却没了命。
这里面的事,妹子你品品,这都它娘的是些什么!
还有,这嘉靖儿子没少生,结果还全都不能长大成人。
愣是把他的诸多儿子弄成了一根独苗。
让他后面不得不相信二龙不相见之说…
而他的儿子,也被整废了。
论及权谋,论起能力,那是远远比不上他爹。
对于文官集团根本没什么反抗。
这货登基之后,直接来了垂拱而治理。
他这个拱,是高拱。
可以说,任由这些人施为,他什么都不管。
妹子,知道咱为什么一直对这些文人抱有很高的警惕,绝对不肯弄什么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了吗?
就是因为咱老早就意识到,文人不行,或者说是任何一个团体太大了,一家独大了都不行。
武将实力太强,唐朝的藩镇之乱,五代十国遗祸无穷。
文人势力大了,就会像宋朝一样极其软弱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屈辱二字,贯穿始终。
太监太强了也不行,尤其是太监掌军,更是禁忌。
至于说外戚专权,也同样不可取。
历史上给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咱大明到了后面,这些文官集团所干出来的事儿,也证明了咱所想是很正确的。”
也正是因为历史上的教训太多,所以让朱元璋在依靠谁来治国这上面,以往而没少迷茫。
“那…重八,又该如何来解决?总不能一直不科举吧?”
“兴建新学问,将旧学问里面的不少糟粕给剔除,引领社会风潮。
给百姓,给那些上学的人,都讲家国大义。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知道力气该往哪里用,要尽可能的来开启民智。”
皇帝要和下面的百姓站在一起,百姓才是根基之所在。
百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仅仅只是这些还不行。
咱觉得,还要尽可能的来维持文武之间的平衡。
想要一直维持文武平衡很难,尤其是加大教育,开了科举之后。
文官越来越强势,几乎不可避免。
但是,咱却想要通过一些办法,来把这个事儿避免了。
就算是不能避免,也要尽可能的延缓这个过程。
就算是今后,文官再次彻底的压过武将,那也不至于让武将,直接跌落到尘埃里。
所以在接下来咱准备办军事学院,培养各种人才。
同时,也要开武举来取才。
要把这些,经过专业知识进行的人才,送入军中。
让他们逐渐的成为军中的骨干。
若是今后条件可以了,最好在军中推行扫盲运动,让那些将士们都尽可能的去识字。
并不厌其烦的去告诉他们,他们是大明的兵,他们的任务是保家卫国,是守护百姓。
他们是百姓的子弟兵…”
什么如何维持文武平衡这件事儿,对于朱元璋而言也挺难。
难的不是他活着的时候,而是他去世之后。
哪怕是有后世的经验来进行借鉴,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把这事给办成了。
能保证武将不会衰落,再次被文官给压制。
但他知道的是,有了他的这些举措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提升武将们的地位。
不至于面对文官之时,毫无还手之力。
“除此之外,咱觉得咱这边还要作出相应的规定来。
明确皇帝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点儿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皇帝就是三军的最高统帅,拥有最高军权,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把军权从皇帝手中给剥夺走。
胆敢这样做的人,天下共诛之!”
朱元璋做出这么一个决定,也是吸取后面的那些教训。
文官彻底做大,疯狂压制武将,乃至于是压着皇帝就是从朱祁镇这狗东西,土木堡丧师辱国之后开始的。
有了朱祁镇这么一个玩意儿,在后面的那些文官们,就开始疯狂的揽军权。
今后遇到再想碰军权的皇帝,就开始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限制皇帝。
任何时候,兵权都不能少。
没了兵权,那就是真成了砧板的鱼肉,任人宰割,就算是皇帝也一样不行。
若文官掌握军权,坐大之后,能好好的治理国家,朱元璋也认了。
他这边让他们坐大,也不是不行。
可是,文官们坐大后,那是各种的不做人。
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把天下给弄得一团糟,要多过分就有多过分!
那在这种情况下,他这边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皇帝手握大军的正当性。
皇帝拥有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