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提纯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提纯(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士卒就地安置,让他们安心种地,还有一些被清军掳掠到山东的百姓。  

把官绅地主名下的所有奴仆全都解放出来,登记户籍。  

还有剩下一部分大顺连带着被清军俘虏的百姓,则是迁徙到北直隶周遭。  

更是多方安置,以此来稳定民心。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量投降的明军士卒。  

若是想要安心种地,也可以在北直隶周遭分的土地,给他们上户籍。  

当然这帮人得知了锤匪正兵优厚的待遇,许多人都愿意搏一搏。  

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们去种地,那确实是有些难为人。  

当然也不缺乏聪明者。  

比如在屡次抢掠当中,得了些许银子的大明士卒,就不想继续在刀尖舔血上过活。  

现在贺今朝能够赦免他们的罪行,还让他们脱离军籍,分的田地在北京周遭耕种。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  

要知道,以前这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拥有的待遇。  

至于顺军控制更为薄弱的河南,再闻听李自成身死,锤匪贺今朝建立新朝后,也都拨乱反正,纷纷表示加入锤匪阵营。  

为了稳住河南的百姓,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锤匪的政权当中来。  

高一功被贺今朝派出去负责整治河南。  

顺便招募水利专家,对于黄河进行测量,以及为将来修缮做好准备工作。  

以免总是闹了灾害,影响中原的粮食收成,造成百姓流离失所。  

只要黄河不泛滥,那沿河周遭百姓的日子,就是可以过得下去。  

京师周遭屯军了大批人马,贺今朝也开始为南征做出准备。  

全都屯聚在此处覆灭满清,光是耗费的粮草就不知几许。  

莫不如先运走一部分,前往南方进行小规模的历练蚕食,先把贵州拿在手里,再一步一步的往下弹压。  

这个差事被贺今朝交给了贺赞去处理。  

大明的版图,南方就剩下贵州、云南、广西三个地方,还没有完全纳入锤匪的治下。  

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许多人想要找出几个大明宗室来当靶子都没希望。  

对于投降的太监和锦衣卫,贺今朝也命人对他们进行改造,根本就没打算任用太监。  

这让许多太监认为自己富贵自在的愿望一下子就落空了。  

贺今朝的行事,直接把自大明中期以来,飞扬跋扈的宦官集团给连根拔除了。  

杨玉休整理了一份在北直隶有关建立小学学堂的奏疏,请贺今朝进行审批。  

对于扫盲以及识字率的普及,率先是在锤匪军中实行的。  

然后再通过农会、工会之类的进行普及,现在小孩子上学,贺今朝也想着给众人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现在手里有着许多银子,也用不着向学生收取学费,一直都是往里面贴钱的。  

“我们不要搞什么愚民之类的政策。”贺今朝顺手批阅了之后,对着一旁的儿子贺胜明道:  

“只有百姓不再是文盲后,就不会被人随意的哄骗住,会有着自己的思考,当然许多人也多是乌合之众,但总归是比不识字强多了。”  

“爹说的识字又会算数的人,将来会造出在天上飞的铁鸟吗?”贺胜清眼睛发亮的问道。  

“那个叫飞机。”  

贺胜明板板正正的纠正道。  

“哈哈哈,对对对。”  

贺今朝应了一声,对于教导儿子这件事,他并没有选择只培养一个接班人。  

天下之大,将来还要殖民海外,总得往外派一派。  

三子贺胜海年岁还小,连基础小学都没有上,自是不会出现在政务厅。  

建国之后,北直隶周遭百业待兴。  

首先便是先修路,一大帮被俘虏的清军士卒以及那些被俘虏的大明臣子,开始休憩从京师到山海关等地的道路,以此来获得吃饭的机会。  

纵然是大明皇帝朱由检也被派去修路,连带着那些厂卫等等。  

贺今朝倒是给他们机会卷起朱由检跑路,但目前而言,还没有人想要当这个出头鸟呐。  

锤匪推翻大明的消息,随着报纸的分发,迅速传往全国各地。  

山西省河曲县属于是造反老区了,连带着牺牲将士的尸骨埋藏在此处,还有许多元老级的锤匪家卷也都在此地生活。  

当她们看到报纸后,自发的举着火把庆祝起来。  

不少人哭天抹泪的跑进英灵殿内,跟着他们故去的父兄报喜。  

贺今朝除了要积极筹措灭清事宜后,早就放出话来,待到过年前会返回河曲县,祭奠故去的将士,来慰问他们的在天之灵。  

改天换地的消息,最先传到的便是辽东。  

这些日子,随着洪承畴为代表的明军混合清军士卒返回辽东后,清军鞑子皆是感到一阵阵恐惧。  

先前皇太极听闻锤匪灭杀阿巴泰吓死的谣言,是怎么辟谣也无法取得信任。  

总之,辽东的军民此时是高层越辟谣,他们就越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那贺今朝覆灭大明,建立大夏王朝,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覆灭大清了?  

因为损失惨重,故而作为满奸的固尔玛珲也得到了提拔,开始在八旗军中当差。  

而且多尔衮还体恤他家中贫寒,给了他三千两银子作为赏赐,希望他今后能够好好效力。  

有关皇太极罢黜削爵的人,多尔衮几乎都给平反了一手。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惊喜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