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窘迫局面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窘迫局面(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想了。  

以前女真人还可以冒充蒙古人和大明进行互市。  

现在大明自己都缺粮,而互市点又全都被锤匪贺今朝所控制。  

那些投效满清的晋商,已经被贺今朝组织杀了一波,也就范永斗等人极少数人跑到皇太极身边寻求庇护。  

更何况有了贺今朝发话,哪个商人还肯带他们一起发财?  

巴不得抓住他们献给贺今朝,以此来向贺今朝递交投名状。  

然后就只能与朝鲜进行互市,朝鲜迫于满清的压力,在本国尚且各处骚动,粮仓皆空的情况下表示宗主预购一年粮,可目前只有三千石,一千石发往市上变卖,两千石赠予。  

但是这点粮食皇太极怎么可能满足?  

先前他与朝鲜结了城下之盟,朝鲜成为满清的附属国,从兄弟之国变成了君臣之义,每年需要进贡一万石米。  

尽管在围攻松锦之时,就命令朝鲜征调送来一万石粮食,总计一百一十五艘,但是运粮草在半途种遭遇风暴,沉没大半,加上明朝水师的拦截,送到前线岸边就剩下五十二艘。  

这沉船之事是真是假,就得说道说道了。  

现在你朝鲜作为小弟,要是不送贡米,我就派人去抢。  

都到了这个份上,你朝鲜作为臣子不知道该好好表现嘛?  

就算你境内也闹了灾荒,关我大清何事,也得上供!  

于是朝鲜只能不顾境内百姓死活,继续给皇太极上供。  

国与国之间,弱就是原罪啊!  

不仅如此,皇太极还颁布了严苛的禁酒令。  

特别是在打松锦之战的时候,盛京及大小城堡庄屯,计造酒米数,每日不下数百石。  

酒不能疗饥,与其为沉湎无益之资,不若省民间有益之物,停止一年,可省米数十万石。  

至来秋收成,方许沽卖。  

现在秋成没有了,皇太极颁布的禁酒令还得继续下去。  

从今日起,全都戒酒!  

然后他又紧急公布了禁烟令。  

就是在大清内禁止种植烟草与吸食。  

吸食烟草本就属于奢靡之风,多是一些老黄旗的人吸旱烟。  

而烟草种植则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属于经济作物。  

皇太极直接就把烟草给禁了。  

就是为了让人全都种粮食,快速恢复元气,一切奔着战略发展,享受都得靠边站。  

在对内做好了所有准备,满清最重要的粮食来源,便是劫掠大明。  

皇太极也继承努尔哈赤“伐大木”的战略思想,时不时的就去修理大明这颗树的枝杈,砍回来收归大清所有。  

现在这三路兵马,皆是出发了。  

阿巴泰的次子博和托是一个喜欢儒家学问的人。  

这次前往山东这个孔孟之乡,他一定多掳掠些读书人回来,为大清增添些许文气!  

阿巴泰等领兵刚刚出发,皇太极马上命多罗豫郡王多铎等率兵赴宁远边外立营,以为牵制明援兵。  

利用祖可法等人写信招降吴三桂、祖大寿等一系列关宁将领。  

如今大明就剩下个空壳子,你们还有什么可为他效命的?  

反观我大清可是兵强马壮,下一次入关说不定就能攻破京师了。  

早投早享受,晚投可就排不上号了。  

清廷这边马不停蹄的做好了诸多准备。  

而远在大明京师的众人还没有得到消息。  

就算是接到消息也是宁远城附近得到警戒,然后再快马加鞭赶往京师。  

皇宫内。  

洪承畴与崇祯等人正在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银子发了,暂且稳住了这帮士卒。  

但是朝廷内外都在骂洪承畴这个狗东西,他现在就是立皇帝,比魏忠贤还要可恶!  

弹劾洪承畴的折子堆积了半个房间。  

毕竟在他的指使下,许多人的利益都遭到了侵犯。  

大明的贵族们,高高在上当贵人当都习惯了。  

在刀子没有摆在他们脖子之前,他们很难有对武夫的恐惧感。  

上一次贺今朝与高迎祥二人带队化妆成明军闯进京城,天街踏尽公卿骨那次,还是杀的人少了!  

或者说没怎么杀到大官!  

洪承畴这般行事,自然是受到了严厉的抨击。  

因为洪承畴以前都是站在士绅这方面的,可手底下的大部士卒都是以前的农民军,诸如白广恩、王朴、唐通等人。  

而吴三桂等关宁军更是不遭人待见,毕竟动手抢掠银子的是他们。  

再加上辽东战事频发,清军屡次入关都不能阻止,这口大锅都得按在关宁军的头上。  

谁让朝廷每年给他们那么多辽饷,清军鞑子越打越多。  

就算有些总兵是朝廷的人,可这么多年的征战,大明原本的士卒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多是招降过来的农民军。  

偏偏这些农民军非常愿意当大明的狗。  

更离谱的是,你想给大明当忠心耿耿的狗,可这些士大夫们却认为你们是有原罪的,谁让你们曾经是大明的反贼呢!  

这一点无论你这条狗为大明立下多少战功,都是无法洗白的!  

属实是出身在大明不够政治正确。  

可是马科呢?  

他手底下都是官军老底子,打的也勇勐,但是没剩下多少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为此有人开始拉拢“帝国的无双上将”吴国俊!  

靖辽侯才是大明最大的忠臣呐!  

跟弹劾洪承畴相比较,弹劾吴国俊的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