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八十二章火还不够大

第九百八十二章火还不够大(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里也并无剩下几个兵马。  

那张献忠怎么就突然之间,变得如此能征善战了?  

杨嗣昌先前所做的计划,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他连“张献忠”这道坎都迈不过去,更不用提后面的灭杀李自成,决战贺今朝之类的雄心壮志了。  

辽东皇太极更没有闲着。  

毕竟他也有不少谍子去打探消息,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回来的消息。  

自皇太极攻破大凌河之后,他在辽西未取得任何进展,被迫徘回于锦州、右屯卫之间。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他在其余战线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皇太极两次兵发征朝鲜,最终使得朝鲜彻底臣服,断绝了朝鲜同大明的一切关系,完全臣服于大清的体系下。  

而且还粉碎了大明在辽东沿海的防线,从而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样进兵蒙古,驱逐了察哈尔部林丹汗。  

但在大同境外与锤匪交战失利,从而措施了统一漠南蒙古的机会,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使之成为大清的藩属。  

可皇太极依旧屡次派遣大军入关,抢掠回来,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击了明军文臣武将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这一切都彰显了这个立国不过二十几年的大清政权,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他的军事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汉官张存仁乃是祖大寿的副将,当初随他一同诈降。  

祖大寿逃回大明后,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极,为后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间不断的建议皇太极进军辽东,夺取松山、杏山等战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强马壮,张存仁也与有荣焉,不禁夸耀道:  

“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即是取天下,也有余力!”  

随即他当众向皇太极建议,再次兵发松山,夺取这个战略要点。  

张存仁这话是有夸耀的成分,但随着大清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他也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提高了必胜的信心。  

他坚信祖大寿的选择是错误的!  

若是早点投降过来,咱们早就入主京师,还能让崇祯那个狗皇帝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到时候咱们全都是从龙之臣,进京师当北京的爷去了。  

至于还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待着?  

祖大寿,你湖涂啊!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处境也是极为关心的,因为这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张献忠给打的焦头烂额。  

在关外,被大清逼得难以喘息。  

倒是有关锤匪贺今朝的消息,皇太极一直没怎么打探到。  

贺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后,突然就销声匿迹。  

所有的风头全都被张李二人给盖过去了。  

大抵是他在军事上没有动作,日常在家里与妻妾敦伦。  

这个人他实在是捉摸不透。  

在皇太极的思考当中,贺今朝也应该加入这场瓜分大明的乱子当中,摄取自己的利益。  

各地动乱太多,明军连救火都救不过来的。  

所以皇太极觉得贺今朝不动窝,才是最不正常的,这个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到时候那贺今朝定是想要一屁惊人。  

可皇太极看着大明的地图,思索半天都没有想到贺今朝想要做什么大屁?  

皇太极在思考贺今朝的谋划,但是他底下的文臣武将都在思考大清将来的谋划。  

张文衡乃是皇太极征大同等地,意图劫掠山西的时候,去主动投奔后金的秀才。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假托是代王的参谋之类的,现在也摒弃这个身份。  

张文衡上书说此时,正是大清在辽西取得进展的大好时机。  

“如今大明文武大小官员全都是花钱买来的,文官无谋,武将没有勇武。  

管理兵马的,喜爱克扣军饷,制造武器之人,偷工减料。  

士卒百姓皆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法作战使用。  

士卒每次出征都没有战心,反倒是趁着勤王的机会,一味的抢掠。  

有俗语说,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过篦子。  

大明兵马虽多,可又能有什么用处?  

更何况边军是太监专权,贪财且喜欢阿谀奉承之人,惩罚不顺从他的人,以至于失去人心。  

再做实事的好官,也得不到重用,没法做事。  

不曾做官的有志之士,也没法出头。  

整个大明上下里面,通通扯谎,件件都坏透了。”  

张文衡见皇太极召见他,又上报说:  

“宣大之地遭受兵灾,且又受灾。  

大明根本就无人赈济,那些百姓都跑到锤匪治下求活了。  

山陕川湖河南又为锤匪流寇所袭扰。  

大明纵然是起五省之兵,逐日征剿。  

可结果呢?  

是贼半天下,兵半天下,总之就不是大明占据整个天下。  

故而,现在是大清争取天下的好时机。”  

杨文衡本就是主动投奔的明人秀才,受到皇太极的重用。  

他对大明的认知都极为清晰。  

要不是贺今朝占据山西后,不怎么重用他这种读书人,他都不一定能主动跑到皇太极麾下效命。  

皇太极对于杨文衡的话也表示认同。  

纵然京师皇宫里坐着的那个皇帝想要做出一番事来,但他手里没有核心兵马,底下的人推三阻四,或者阳奉阴违,他都惩治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