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元宵节快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辄迎,甚至未见贼先迎。
鉴于大环境如此,
因为他们抵御贼寇和外虏的胆子没有,但是借着剿匪敛财的胆子,一个一个大的很。
到头来还是一片鸡毛,莫要听从杨嗣昌的建议。
此举万万不能实行下去。
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目聚财,这下朝廷又给了他们新的借口。
百姓哪能经得起如此沉重的赋税?
这可是要比锤匪五五分还要狠,更不用说辽东种地也没收如此重的赋税。
崇祯听到这些话只觉得有些刺耳。
事情还没干,总会有人来挑刺!
而且是往最坏的地步去说,唯恐你把事给干成喽。
朱由检在心里当真是怀疑,他们是不是大明的忠臣?
还是早就与锤匪、清廷有所勾结,否则不会屡次搅和朕批准的策略。
尤其是批判完了之后,还不给你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就是干这也不行,干那也不行!
可是一旦不干事,就坐视那些贼寇以及外虏越闹越厉害吗?
朕还如何能守住祖宗的江山,如何能中兴大明?
大学士的意思其实崇祯没听明白,底下的官员,根本就不是想要真心给陛下办事的。
杨嗣昌却鼓动如黄之舌说道:
「陛下,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
有了杨嗣昌的解释,崇祯便着令立即推行下去,让杨嗣昌时刻准备着绞杀锤匪贺今朝。
杨嗣昌对此也信心满满,只要稍加训练,定能练出精兵。
朱由检与杨嗣昌君臣二人,对于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仿佛先前遇到的挫折根本就不叫事,一切都在按照既定计划向前推进。
杨嗣昌得以有暇顾及在谷城的张献忠。
他向崇祯指出:刘国能、张献忠同时受抚,刘国能所至立功,人卫着劳,家口自寻生路。
张献忠安坐谷城,未能胁从一人,与民共城而居,分麦而食,以致讹言繁兴。
所谓「讹言繁兴」,指的是张献忠磨刀霍霍将有所图的流言蜚语。
同时杨嗣昌为悬赏贺今朝,填《西江月》一首,内容是: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秦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
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并贴出告示对外大肆宣扬:「能擒贺今朝者,赏万金,爵封侯。」
如今京师发出来的消息,不仅有渠道往辽东清廷而去,也可以向着锤匪方向而去。
贺今朝看到后告示,笑着对张福臻等部下道:
「传我军令,将来有生擒杨嗣昌者,赏田十亩,杀之者,半之也。」
对于大帅未曾开战就下达了赏赐,锤匪士卒可谓是极为激动。
毕竟大帅可以赏赐给你金质军功章,甚至还能把功劳记下来,以待将来立国获得爵位。
但就是禁止土地买卖,一个人占据的田地最多不得超过五十亩。
除非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提高到一百亩。
对于土地的渴求,是军功集团的天性。
无论是对外扩张,还是自家的田地。
贺今朝开出的悬赏可谓是极高的,但这件事在杨嗣昌看来就是侮辱!
一个封侯赏万金,一个十亩地。
明显是贺今朝没有把杨嗣昌放在眼里,甚至还公然嘲讽了他一波。
此事着实是让杨嗣昌好一阵跳脚。
当风声传到太原小煤山战俘学校后,年岁极大的杨鹤捏着全白的胡须,忍不住叹息。
他儿子这是要自寻死路,去打张献忠不好吗?
非得招惹贺今朝。
你爹我都没打过他,还栽在了他的手里,虽然因祸得福,多活了几年。
但你小子本事纵然比我大些,可也不该口出狂言呢。
杨鹤便静下心来,终于决定给儿子写一封信。
自从被贺今朝控制之后,杨鹤便主动与杨嗣昌断了联系,主要是不想连累家人。
奈何现在这个傻儿子还要以卵击石,若是按照被俘大明官员的结果,被俘的杨嗣昌兴许还能送到他这里来。
爷俩还能相见。
可杨鹤深知自己儿子的德行,他绝对不会投降的。
一旦兵败就会自杀,哪有相见之日?
想到白发人要送黑发人,杨鹤便再也忍不住了。
贺今朝得知此事,并不反对他们父子之间有所联系。
但以他的估计,这对父子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毕竟杨嗣昌对于儒学的研究颇深,定然是受到什么拼死报答崇祯的知遇之恩。
尤其是他爹被反贼给俘虏了,杨嗣昌还一直坚持为大明做事,选择忠大于孝。
当杨嗣昌辗转接到自己父亲的亲笔信之后,是又欢喜又愤怒。
欢喜的是他爹还没死。
愤怒的是他爹竟然真的投降了锤匪贺今朝,叫自己不要与贺今朝作对。
听听这叫什么话啊?
文中末尾还说,就算他在朝廷当中当个兵部尚书,遥控指挥大明也行。
千万不要亲自带兵上阵,那些兵头不是你一个文弱书生能够控制的。
这是杨鹤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亲身经历后的经验之谈。
纵然是洪承畴以前与他一条心的,拥有了兵权后,也会越过他做出许多事。
当年招抚是
鉴于大环境如此,
因为他们抵御贼寇和外虏的胆子没有,但是借着剿匪敛财的胆子,一个一个大的很。
到头来还是一片鸡毛,莫要听从杨嗣昌的建议。
此举万万不能实行下去。
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目聚财,这下朝廷又给了他们新的借口。
百姓哪能经得起如此沉重的赋税?
这可是要比锤匪五五分还要狠,更不用说辽东种地也没收如此重的赋税。
崇祯听到这些话只觉得有些刺耳。
事情还没干,总会有人来挑刺!
而且是往最坏的地步去说,唯恐你把事给干成喽。
朱由检在心里当真是怀疑,他们是不是大明的忠臣?
还是早就与锤匪、清廷有所勾结,否则不会屡次搅和朕批准的策略。
尤其是批判完了之后,还不给你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就是干这也不行,干那也不行!
可是一旦不干事,就坐视那些贼寇以及外虏越闹越厉害吗?
朕还如何能守住祖宗的江山,如何能中兴大明?
大学士的意思其实崇祯没听明白,底下的官员,根本就不是想要真心给陛下办事的。
杨嗣昌却鼓动如黄之舌说道:
「陛下,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
有了杨嗣昌的解释,崇祯便着令立即推行下去,让杨嗣昌时刻准备着绞杀锤匪贺今朝。
杨嗣昌对此也信心满满,只要稍加训练,定能练出精兵。
朱由检与杨嗣昌君臣二人,对于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仿佛先前遇到的挫折根本就不叫事,一切都在按照既定计划向前推进。
杨嗣昌得以有暇顾及在谷城的张献忠。
他向崇祯指出:刘国能、张献忠同时受抚,刘国能所至立功,人卫着劳,家口自寻生路。
张献忠安坐谷城,未能胁从一人,与民共城而居,分麦而食,以致讹言繁兴。
所谓「讹言繁兴」,指的是张献忠磨刀霍霍将有所图的流言蜚语。
同时杨嗣昌为悬赏贺今朝,填《西江月》一首,内容是: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秦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
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并贴出告示对外大肆宣扬:「能擒贺今朝者,赏万金,爵封侯。」
如今京师发出来的消息,不仅有渠道往辽东清廷而去,也可以向着锤匪方向而去。
贺今朝看到后告示,笑着对张福臻等部下道:
「传我军令,将来有生擒杨嗣昌者,赏田十亩,杀之者,半之也。」
对于大帅未曾开战就下达了赏赐,锤匪士卒可谓是极为激动。
毕竟大帅可以赏赐给你金质军功章,甚至还能把功劳记下来,以待将来立国获得爵位。
但就是禁止土地买卖,一个人占据的田地最多不得超过五十亩。
除非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提高到一百亩。
对于土地的渴求,是军功集团的天性。
无论是对外扩张,还是自家的田地。
贺今朝开出的悬赏可谓是极高的,但这件事在杨嗣昌看来就是侮辱!
一个封侯赏万金,一个十亩地。
明显是贺今朝没有把杨嗣昌放在眼里,甚至还公然嘲讽了他一波。
此事着实是让杨嗣昌好一阵跳脚。
当风声传到太原小煤山战俘学校后,年岁极大的杨鹤捏着全白的胡须,忍不住叹息。
他儿子这是要自寻死路,去打张献忠不好吗?
非得招惹贺今朝。
你爹我都没打过他,还栽在了他的手里,虽然因祸得福,多活了几年。
但你小子本事纵然比我大些,可也不该口出狂言呢。
杨鹤便静下心来,终于决定给儿子写一封信。
自从被贺今朝控制之后,杨鹤便主动与杨嗣昌断了联系,主要是不想连累家人。
奈何现在这个傻儿子还要以卵击石,若是按照被俘大明官员的结果,被俘的杨嗣昌兴许还能送到他这里来。
爷俩还能相见。
可杨鹤深知自己儿子的德行,他绝对不会投降的。
一旦兵败就会自杀,哪有相见之日?
想到白发人要送黑发人,杨鹤便再也忍不住了。
贺今朝得知此事,并不反对他们父子之间有所联系。
但以他的估计,这对父子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毕竟杨嗣昌对于儒学的研究颇深,定然是受到什么拼死报答崇祯的知遇之恩。
尤其是他爹被反贼给俘虏了,杨嗣昌还一直坚持为大明做事,选择忠大于孝。
当杨嗣昌辗转接到自己父亲的亲笔信之后,是又欢喜又愤怒。
欢喜的是他爹还没死。
愤怒的是他爹竟然真的投降了锤匪贺今朝,叫自己不要与贺今朝作对。
听听这叫什么话啊?
文中末尾还说,就算他在朝廷当中当个兵部尚书,遥控指挥大明也行。
千万不要亲自带兵上阵,那些兵头不是你一个文弱书生能够控制的。
这是杨鹤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亲身经历后的经验之谈。
纵然是洪承畴以前与他一条心的,拥有了兵权后,也会越过他做出许多事。
当年招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