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四百三十一章激动的太子

第四百三十一章激动的太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艺要简单很多,更容易制作。  

当然玻璃也有不如琉璃的地方,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且层次不一,而玻璃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颜色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感。  

比如那金佛,可以明显的看出里面是分层的。  

琉璃也可以人工烧制,但成本却非常高,所以琉璃在大荣是一种贵重的装饰品,特别是大件且完整的琉璃制品,其贵重程度还在玉石之上。  

与之相比,玻璃只能用廉价来形容,廉价到太子都在怀疑杨正山是不是在说谎。  

这明明就是琉璃,怎么会是什么玻璃?  

太子再次拿起杨正山的奏折翻看起来。  

他一连看了两遍,逐字逐句,看的非常仔细。  

等他看完之后,他的眼中闪现着精明的光亮。  

这哪是玻璃,这是金山银山啊!  

太子如同看稀世珍宝一般看着眼前的玻璃摆件。  

有着跟琉璃极为相似的外观,制造成本却不及琉璃的百分之一。  

“这尊琉璃金佛若是拿出去卖掉,能卖多少银子?”太子眨眨眼,向南盛问道。  

南盛用垂涎欲滴的眼神看着佛像,说道:“殿下,这琉璃金佛表面通透如若无物,内部金光熠熠生辉,放在阳光下,如金佛降世,不似凡物!”  

好吧,他也将这玻璃佛像当成了琉璃佛像,而且还把玻璃佛像的缺点当成了优点。  

这也正常,杨正山觉得这是缺点,那是因为他对玻璃有着很清楚的认知。  

而南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玻璃,完全将玻璃当成琉璃来看,自然觉得这玻璃佛像工艺奇特,精美无比。  

“若是拿出去售卖,这佛像怕是能价值千金!”南盛肯定的说道。  

他本来就喜欢这些珍贵的物件,如琉璃、玉石、瓷器等等,他都非常喜欢,所以他非常了解琉璃的市价。  

因此他说的价值千金不是虚值,而是指一千两黄金。  

千两黄金就是万两白银。  

“一万两银子!”太子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奏折,上面清晰的写着着佛像的制作成本是二两银子,而杨正山打算卖五百两银子。  

其实这样的佛像也不容易制作,主要是这尊佛像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但是其就算是有瑕疵也不是一文不值。  

有瑕疵的就卖便宜点,没有瑕疵的就卖贵一些,只要瑕疵不是太大,那就算是成品,所以制造这样的玻璃佛像,成品率还是很高的,不会因为成品率太低而拉高成本。  

杨正山说佛像的成本是二两银子,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现在的玻璃作坊并没有大批量的制造玻璃佛像,如果大批量的制造,这个成本价还能降低两成。  

太子看看奏折,再看看佛像,心里在默默盘算着。  

如果按照杨正山所说,他能赚多少银子!  

几十万两?  

几百万两?  

远远不止!  

怕是一年就能赚几百万两!  

玻璃摆件的市场可比千里镜大多了,凡是富贵之家,谁家没有几十件摆件。  

如果玻璃摆件的价格是几千两,那市场可能不会太大,毕竟奢侈到可以花费几千两银子买一件摆件的人家不会很多。  

可如果几百两,几十两呢!  

随便找个商户都能买得起,稍微富裕点的商户买个几十件回家摆着都不成问题。  

这将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  

而且不只是摆件,还有茶具、酒具、餐具等各类器皿。  

太子觉得自得心脏仿佛要跳出来了。  

谁不喜欢银子?  

太子也喜欢银子,皇帝同样喜欢银子。  

朝堂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太子每次看到要银子的奏折都会感到头疼。  

而他东宫同样需要银子,未来他登基了,这偌大的皇城花银子的地方会更多。  

“你”太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按照杨正山的计划大把赚银子了,不过当他看到南盛满眼垂涎的看着佛像的时候,已经到嘴巴的话又止住了。  

“你去将小安子叫来!”太子吩咐道。  

“喏!”  

片刻之后,南盛就将小安子找来了。  

小安子其实并不小,他名叫王安,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了,因为他是城王府的老人,入城王府的时候只有十几岁,所以太子习惯了叫他小安子。  

“殿下万安!”王安行礼拜道。  

太子坐在书桌前,伏案在奏折上书写了几句话,然后交给王安说道:“你现在立即带上这份奏折前往重山关,到了重山关之后,一切都要听从靖安侯的安排,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让你什么时候,带什么人回来,就按照他所说的做。明白吗?”  

“小的明白!”王安接过奏折,说道。  

太子还觉得不放心,解下腰间的玉佩,说道:“你去御马监要三百亲军随你一起去,记住路上把这三百亲军的嘴给我封死了,告诉他们若是有人敢泄露半点消息,全部处死!”  

王安闻言,心思一沉,面色肃然,“小的定会将他们的嘴封死!”  

旁边的南盛则是颔首低眉,敛去眼中对玻璃金佛的垂涎。  

“嗯!”太子琢磨了一下,觉得应该没问题了,才说道:“去吧!”  

杨正山有些错估了太子对玻璃的重视,或者应该是低估了太子对银子的看重。  

他觉得太子看在银子的份上肯定会支持他的计划,但是他忽略了朝堂缺银子的事实,也忽略了太子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