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隐患

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隐患(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对于这些制度,其实朱元璋是不满意的,但也是没得办法的办法。  

他也知道其中的隐患,长久以往,地主和官吏相互勾结下,同样会出现很大问题。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现在来说,算为时过早了一点,得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遍地开花的时候,才能推行下去。”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问道:“大孙说说,当是如何。”  

朱英回道:“很多百姓之所以卖掉自家的田地,完全是因为造了饥荒,像是那种强行霸占土地的,并不是多数。”  

“那些乡绅们,也不是什么恶人,多是些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只是闹了饥荒,百姓活不下去,卖儿卖女卖田,这就促使了乡绅们的规模,越发壮大。”  

“等到后面开始丰收了,这些乡绅们的田产产出,便就是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江南的那些豪强们,不就是这么慢慢过来的嘛。”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这跟他家里的情况,是多么的相像。  

本来朱元璋的父母,也算是有些良田,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同样是闹了饥荒,所以朱元璋出生后,就只能给地主放牛。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大孙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关于土地不断被乡绅们吞并的问题。”朱元璋思索一番后,问道。  

朱英回道:“其实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恢复土地国有,天下土地,禁止买卖,皆由大明所掌。”  

“这般一来,乡绅们的土地,自然就不可能再次增多,也难以隐瞒。所以孙儿才说,必须要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普及开来后,才能如此。”  

“均田制不可取,所以孙儿便想到一种新的土地分配方式,即是分田到户。”  

“将土地进行划分,所有权归于官府,分配到户的土地,则只拥有经营权,不得进行买卖。”  

“按照土地的等级划分,定下分等次的赋税,包田者多产归自己,少产须填补。若是遇上天灾,则可以免除相应赋税。”  

“如此一来,但凡勤劳者,必定能逐渐的富裕起来,在接近温饱问题后,也可以供养子孙读书识字。”  

朱英讲述的这些,其实就是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个制度,在老爷子统治期间,当解决大多数百姓的温饱问题后,是完全可以复刻到如今的大明的。  

朱英的这一段话,如同给朱元璋开了天窗,视线都变得清晰起来。  

越是琢磨,便越是觉得可行性极强。  

最为重要的是,和眼下团结乡绅地主不同,这个方法,团结的是百姓本身,又完整的避开了均田制的弊端。  

是完全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  

最主要的是,从根子上,彻底的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不过正如大孙所说,这个方法现在还不太适合,会容易引起大多数地主阶级的不满。  

即使是朱元璋,也很难承受得住。  

在此前,其实就地主阶级而言,朱元璋已经是妥协过一次了,那便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  

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  

其涉案粮食数目极为恐怖,为此,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尽皆处死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已经达到朱元璋不得不处死审刑官吴庸等人,来达到平息的程度。  

也就是那个时候,朱元璋才彻底清楚地主们对于大明的影响。  

也是从洪武十八年起,朱元璋正式规定,账目所用汉字,必须由‘一,二,三。’  

改成“壹、贰、叁。”  

有效避免数目涂改,这一方法,一直延续到后世都在使用。  

“大孙,你已经做好跟天下乡绅敌对的准备嘛。”  

朱元璋笑着问道,他相信大孙在这方面会很是谨慎。  

朱英回道:“这大明天下,八成百姓,两成地主,想要彻底赢得这场改革的胜利,唯有一种办法。”  

“那便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从而彻底消灭地主阶级。”  

朱元璋眼前一亮,道:“好法子!真是好法子!”  

一句简单的话,却将如何改革的路线,彻底的定夺下来,等于这个事情,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方向。  

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目的将会非常明确。  

“有大孙这个法子,真正从根子上,接近千年以来,各朝各代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此一来,咱大明何愁不能千秋万世!”  

“真是咱的好大孙,如今想起来,大孙这些动作,可谓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要是咱没猜错的话,这些所有的想法,大孙恐怕是早就想好了,就等着去安南开国实施吧。”  

最后,朱元璋意识到了什么,直接问道。  

朱英轻轻点头,没有否认。  

在最初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样去治理安南的。  

现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将曾经给安南准备好的法子,直接套到现在的大明过来。  

唯一不同的是。  

治理安南要亲自动手,少不了一番血雨腥风。  

在大明这里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跟老爷子将明白了,后续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东南沿海这边,在朱棣还有朱棡旳强力打击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