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复山河 > 第三百四十章、纳妾之议

第三百四十章、纳妾之议(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不用操心。  

大虞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当官的人。  

别看那帮士子闹的凶,如果有机会出仕,他们比谁都积极。  

剔除不合格官员后,正好补上精兵强将,扭转官场不良风气。”  

李牧的解释,武将们没什么反应,几名文官却被吓着了。  

真要是这么玩,分化闹事的士子,自然不成问题。  

大家再怎么抵制,也不可能为此事,延误了科举。  

举人们进京赶考,下面的人想闹,也要考虑后果。  

“提督大人,这会不会影响不好。  

牵扯的人太多,容易被外界认为,我们排除异己。  

不等老者说完,舞阳侯就抢先打断道:  

“就这么办!  

嘴在别人身上,他们要说,就让他们去说吧!  

老夫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遭受非议。  

师爷,替我起早奏折,请陛下重开科举,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看得出来,舞阳侯是被气到了。  

以往的时候,放任下面闹腾,那是做给皇帝看。  

下面的人越来越过分,现在连大局都不顾了,这就触及到了底线。  

原本他都准备安排反贼余孽混入其中,搞出点儿事情来,给这帮人扣上逆党的帽子。  

此时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没必要玩那么粗糙。  

毕竟,同样的操作,当年在扬州府就搞过一次。  

重复之前的老套路,很容易被人揪出问题来。  

论起喷人的功夫,他真不是那帮文人的对手。  

小插曲结束,李牧回到了府中,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吏部的空白任命文书。  

填上名字,就是朝廷的官员,后续只需向吏部报备即可。  

发生了士子围堵事件,让卖官变得麻烦起来。  

为了分摊压力,拉拢更多的人一起承担压力,舞阳侯选择了分派任务。  

凡是向总督衙门要钱的,全部用空白官身冲抵。  

作为花钱大户,李牧手中拿到厚厚的一叠空白文书。  

虚衔都不值钱,最便宜的从九品一百五十两,就能够买到。  

往上逐级递增,最高能够买到的正五品虚衔,也不过三千两。  

这还是大虞朝第一次卖官,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往后卖的多了,价格大概率还要往下走。  

官服、仪仗、官轿,这些官员的排场,都需要另外收费。  

不想出钱,也可以自己去制作,或者是干脆不用。  

反正都是虚衔,不用去衙门上班,无需讲究那么多。  

实缺直接没有参考标准,京中那边没有卖过,值多少钱全靠经办人操作。  

坦率的说,吏部给出的职位,不算太坑。  

职位分布主要在广西、云南、贵州、以及琼州府,偏是偏了点儿,最起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是让人去辽东,或者是更偏远的宣慰司任职,那才真卖不动。  

“侯爷,您该不会要安插亲信吧?”  

看着一叠空白官身,景雅晴忧心忡忡的问道。  

终归是在国公府长大的,哪怕没有进行专门的培养,耳闻目染之下政治敏感度也比普通人高的多。  

朝廷爽快的给了一堆官位,让他们经手发卖,在筹集军费的同时,也是对他们一次考验。  

虚衔还好说,只要有人给钱,卖给谁都一样。  

关键在那些实缺上。  

倘若安插一堆亲信进去,那就是政治自杀,正好中了文官的陷阱。  

迫于战争需要,短时间内大家会装聋作哑。  

一旦战争结束,御史们的弹劾满天飞,想洗都洗不干净。  

“放心,你家夫君不傻。  

虽说是在卖官,可同样是有门槛限制的,并非什么人都能买。  

吏部定下了规矩,从九品的实缺官职,最少也要童生才能担任。  

县令这种要职,最低要求秀才功名。  

我的那帮部下,十之八九都是半文盲,有功名之人寥寥无几。”  

李牧一把搂住景雅晴说道。  

作为关中大族,真要是想安插亲信,肯定是能找到满足条件的人。  

人手不足,那是培养出来的嫡系亲信,满足条件的不多。  

大虞尚未崩溃,现在天下最有才学那帮人,还是在往朝廷中卷。  

愿意投奔武将的读书人,寥寥无几。  

那些秀才举人过来,也是想当幕僚师爷,而不是到下面去干活。  

时机成熟了,大家还是要参加科举夺取功名。  

举荐的官职,大家都要担心影响后期发展,买来的官就更受嫌弃了。  

想要安插亲信,掌控这几个省的基层,除非依靠宗族的力量。  

不过那么干的话,正常人都会发现问题。  

事实上,向地方衙门安插亲信,李牧一直都在干。  

有功劳的退役伤兵,许多都回乡担任了巡检、捕头、典史、驿丞…  

前面朝廷为了节省赏银,赐下了一堆虚职,不少老兵都成了官。  

安排他们进地方衙门任职,担任的还是不入流小吏,谁也挑不出毛病。  

许多偏远州县,主官长时间空缺,就是这些人在主持县中工作。  

本来就完成了渗透,根本没必要再来一次。  

某种意义上来说,朝廷搞出来的卖官,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他对地方的掌控。  

因为购买这些偏远州县官职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大户,在地方上影响力本就不小。  

让这些人担任了主官,围绕着县中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