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阳奉阴违(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他也可以接受,但必须有度。
正常时节五钱每石的米,一下子飙涨到了三两,这就涨的有些过分了。
除了叛军围城的极端情况外,就不应该出现。
“老爷,武昌府的粮价也发生了剧烈上涨,现在每石糙米大约八钱银子上下。
运到云贵地区,价格上涨到一两半,应该算是正常水平。
广西被叛军祸害的厉害,民间严重缺粮,内陆新收复地区,三两一石未必不可能。
不妨让锦衣卫的人调查一番,看他们是否谎报。”
周师爷委婉的提醒道。
粮价除了受运输成本影响,同样也受供求关系影响。
受战争影响,短时间内某地粮价暴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广西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官府在想办法调粮,可运送过去的主要是粗粮。
随着战争的结束,广西地区廉价粮价格不断下降,逐渐趋于平稳,但这其中不包括大米。
米价居高不下,除了商人逐利之外,更多源于还是大虞官员的本能发挥。
官商勾结,故意制造稀缺,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好!
就让锦衣卫去查,老夫不信他们就清白了!”
朱景逸冷漠的说道。
做出这个决定,实际上也相当于让步妥协。
锦衣卫调查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要调动大军,他还是要把开拔银先给发下去。
当然,也可以选择发粮,不过这需要的时间更长。
等筹集到粮食运过去,叛军早就打过来了。
桂林府。
不知道索要开拔银,引发的轩然大波,李牧正打量着墙上的大虞地图。
叛军不断调兵遣将,聚集在一起的兵力越来越多,一看就知道敌人想要搞个大的。
面对集结起来的叛军,没人敢掉以轻心。
从各路围剿大军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谁敢保证,自己的部队能够单刷叛军。
一旦敌人选定进攻目标,那就预示着有人会倒霉。
“李指挥使,总督大人严令,要我们务必在十天内收复广西全境,然后同云贵联军一起收复永州府。”
广西巡抚张思翰神色凝重的说道。
说服广西全境也就罢了,本来就在计划之内,麻烦的是出兵永州。
此刻叛军主力正在那边集结,光广西这点儿兵力凑上去,还真不一定够敌人打。
万一吃了败仗,前面取得的成果,就全功尽弃了。
“巡抚大人,我们尚未做好同叛军决战的准备,此时不是收复永州的好时机。
三省联军说起来好听,实际上谁都知道,联合指挥有多难。
云贵联军一起行动了这么长时间,至今都是各自为战。我们加入进去,只会让情况变得越发复杂。
至于总督大人那边,你想办法先糊弄一下。大不了就是被弹劾,反正朝廷此时不会轻易换人。”
李牧的回答,把张思翰气了一个半死。
兵部尚书兼任总督,随时可能进入内阁,妥妥的帝国决策层,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这样的主,又岂是好糊弄的!
“大不了就是被弹劾”,那就更扯淡了。真要是被总督参上一本,他这巡抚的位置能否保住都危险。
即便是朝廷现在不会换人,等到大战结束后,也会追究他不听命令的责任。
一省巡抚指挥不动下面的部队,本身就够悲催的,现在还要帮李牧背黑锅,这未免也太憋屈了。
“李指挥使,你没开玩笑吧!
总督大人下达了死命令,我若是按照你说的办,那是会死人的!”
张思翰没好气的说道。
现在这种时候,朱总督不敢动实权武将,可拿捏他文官还是很顺手的。
万一把人家惹祸了,在向朝廷弹劾的同时,人家还可以先斩后奏提前把他下狱。
当文官放下节操,罗织罪名只是基本操作。只要朱总督愿意,可以按上一百条罪名。
“巡抚大人,且先淡定!
从朱总督的作风来看,他喜欢团结文官,打击武将。
所以就算是治罪,也是治我这位都指挥使的罪,不会牵连到你头上的。”
李牧当即吐槽道。
正常情况下,这种破坏团结的话,是不能够说出来的。
不过眼下的情况特殊,叛军在搞大动作,接下来肯定有一路平叛大军要倒霉。
无论这群倒霉蛋是谁,最后都会牵连到朱总督身上。轻则挨朝廷的训斥,重则直接丢官去职。
李牧个人觉得,他丢官去职的概率更大。
毕竟,叛军搞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为了谋划云贵广西这种烂地,肯定是冲着湖广、江西两省去的。
两地都是大虞不可或缺的重地,无论丢了哪个省,朝廷都不会放过他这位主帅。
以永宁帝的作风,多半会一步到位,直接把他下狱。
倘若战场上败的惨,搞不好还要借他的人头来震慑百官。
一名即将倒霉的上司,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他说的是事实。
朱总督上任之后,各部的整体军费支出削减了近两成,其中广西被削减的最多,就连默许的漂没也增加了一成。
朝廷没钱的话,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还能够勉强忍忍。
怎奈现实恰恰相反,下面的士卒要承担军费削减全部的苦,文官们的那份收益,反倒是不降反增。
牺牲别人的利益,稳固自己的基
正常时节五钱每石的米,一下子飙涨到了三两,这就涨的有些过分了。
除了叛军围城的极端情况外,就不应该出现。
“老爷,武昌府的粮价也发生了剧烈上涨,现在每石糙米大约八钱银子上下。
运到云贵地区,价格上涨到一两半,应该算是正常水平。
广西被叛军祸害的厉害,民间严重缺粮,内陆新收复地区,三两一石未必不可能。
不妨让锦衣卫的人调查一番,看他们是否谎报。”
周师爷委婉的提醒道。
粮价除了受运输成本影响,同样也受供求关系影响。
受战争影响,短时间内某地粮价暴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广西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官府在想办法调粮,可运送过去的主要是粗粮。
随着战争的结束,广西地区廉价粮价格不断下降,逐渐趋于平稳,但这其中不包括大米。
米价居高不下,除了商人逐利之外,更多源于还是大虞官员的本能发挥。
官商勾结,故意制造稀缺,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好!
就让锦衣卫去查,老夫不信他们就清白了!”
朱景逸冷漠的说道。
做出这个决定,实际上也相当于让步妥协。
锦衣卫调查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要调动大军,他还是要把开拔银先给发下去。
当然,也可以选择发粮,不过这需要的时间更长。
等筹集到粮食运过去,叛军早就打过来了。
桂林府。
不知道索要开拔银,引发的轩然大波,李牧正打量着墙上的大虞地图。
叛军不断调兵遣将,聚集在一起的兵力越来越多,一看就知道敌人想要搞个大的。
面对集结起来的叛军,没人敢掉以轻心。
从各路围剿大军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谁敢保证,自己的部队能够单刷叛军。
一旦敌人选定进攻目标,那就预示着有人会倒霉。
“李指挥使,总督大人严令,要我们务必在十天内收复广西全境,然后同云贵联军一起收复永州府。”
广西巡抚张思翰神色凝重的说道。
说服广西全境也就罢了,本来就在计划之内,麻烦的是出兵永州。
此刻叛军主力正在那边集结,光广西这点儿兵力凑上去,还真不一定够敌人打。
万一吃了败仗,前面取得的成果,就全功尽弃了。
“巡抚大人,我们尚未做好同叛军决战的准备,此时不是收复永州的好时机。
三省联军说起来好听,实际上谁都知道,联合指挥有多难。
云贵联军一起行动了这么长时间,至今都是各自为战。我们加入进去,只会让情况变得越发复杂。
至于总督大人那边,你想办法先糊弄一下。大不了就是被弹劾,反正朝廷此时不会轻易换人。”
李牧的回答,把张思翰气了一个半死。
兵部尚书兼任总督,随时可能进入内阁,妥妥的帝国决策层,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这样的主,又岂是好糊弄的!
“大不了就是被弹劾”,那就更扯淡了。真要是被总督参上一本,他这巡抚的位置能否保住都危险。
即便是朝廷现在不会换人,等到大战结束后,也会追究他不听命令的责任。
一省巡抚指挥不动下面的部队,本身就够悲催的,现在还要帮李牧背黑锅,这未免也太憋屈了。
“李指挥使,你没开玩笑吧!
总督大人下达了死命令,我若是按照你说的办,那是会死人的!”
张思翰没好气的说道。
现在这种时候,朱总督不敢动实权武将,可拿捏他文官还是很顺手的。
万一把人家惹祸了,在向朝廷弹劾的同时,人家还可以先斩后奏提前把他下狱。
当文官放下节操,罗织罪名只是基本操作。只要朱总督愿意,可以按上一百条罪名。
“巡抚大人,且先淡定!
从朱总督的作风来看,他喜欢团结文官,打击武将。
所以就算是治罪,也是治我这位都指挥使的罪,不会牵连到你头上的。”
李牧当即吐槽道。
正常情况下,这种破坏团结的话,是不能够说出来的。
不过眼下的情况特殊,叛军在搞大动作,接下来肯定有一路平叛大军要倒霉。
无论这群倒霉蛋是谁,最后都会牵连到朱总督身上。轻则挨朝廷的训斥,重则直接丢官去职。
李牧个人觉得,他丢官去职的概率更大。
毕竟,叛军搞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为了谋划云贵广西这种烂地,肯定是冲着湖广、江西两省去的。
两地都是大虞不可或缺的重地,无论丢了哪个省,朝廷都不会放过他这位主帅。
以永宁帝的作风,多半会一步到位,直接把他下狱。
倘若战场上败的惨,搞不好还要借他的人头来震慑百官。
一名即将倒霉的上司,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他说的是事实。
朱总督上任之后,各部的整体军费支出削减了近两成,其中广西被削减的最多,就连默许的漂没也增加了一成。
朝廷没钱的话,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还能够勉强忍忍。
怎奈现实恰恰相反,下面的士卒要承担军费削减全部的苦,文官们的那份收益,反倒是不降反增。
牺牲别人的利益,稳固自己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