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夏朝堂震惊,俘虏十万百姓

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夏朝堂震惊,俘虏十万百姓(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心一直在东部,铁鹞子、擒生军等军队,都在东部拱卫兴庆府。  

河西走廊防御空虚,只有三个征召当地人建立起来的地方军司。  

这些士兵虽然骁勇善战,单兵战斗力强悍,但却缺乏装备,而且又有胡汉矛盾的存在。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以如今金州军的实力,去和铁鹞子碰一碰,李骁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如今的铁鹞子,早已经不是当年立国时期的大夏铁骑了。  

但是仅凭这一万金州军和三万回鹘仆从军,想要打到兴庆府,绝无可能。  

李骁攻打西夏的目的也很明确,劫掠!  

“哼,大言不惭!”籍辣思义愤怒咆哮。  

而旁边的张兴华则是连忙安抚,生怕激怒了李骁连累自己被杀。  

然后他又对着李骁缓缓躬身行礼,并且双手将腰间代表敦煌刺史的印绶奉上。  

“将军神勇,我敦煌守军无力抵抗,今愿率全城百姓归顺,只求将军能少作杀戮,放过城中百姓与士兵。”  

张兴华的眼中满是恳切,对着李骁重重的一拜。  

而这个时候,杨守正则是在李骁耳边轻说了几句张兴华的背景。  

“张刺史竟然是张相国的后人?”李骁好奇说道。  

张兴华苦笑:“先祖确是雷复公,然在下不过是张家后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实不敢妄自尊大,借先祖之名彰显自己。”  

李骁笑了:“堂堂的敦煌刺史,可并非微不足道啊。”  

敦煌刺史,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封疆大吏啊。  

而张兴华的祖先就更厉害了。  

名叫张元,字雷复。  

北宋年间人士,因屡试不中,又遭排挤,一气之下叛宋投夏。  

很快便受到李元昊的重用,生平以灭宋为己任,帮助李元昊多次大败宋军,官至西夏国相。  

很多宋人对其恨的咬牙切齿,痛骂其为‘汉奸’,‘民族败类’,‘数典忘祖’等等。  

但张元依旧我行我素,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在西夏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只不过,随着张元的去世,张家也没落了下来。  

如今的张家,地位最高就是张兴华这个刺史。  

而且还是敦煌刺史,也属于变相的发配了。  

作为一地刺史,张兴华自认为应该守土有责,但是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属于情有可原。  

李骁也没有鄙视,而是略带欣赏的目光看向他,说道:“咱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刺史你能在这危难关头,为百姓着想,倒也不负先祖遗风。”  

张兴华连忙摆手,恭敬回应:“都督过奖了。”  

“在下深知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过是做了身为父母官该做之事,怎敢与先祖相提并论。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满意足了。”  

李骁大笑:“好。”  

“就凭张刺史这番爱民之心,本都督也定会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过,要敦煌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骁没有解释太多,随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义。  

本以为李骁接受了张兴华的投降,接下来肯定会劝降籍辣思义,毕竟此人也是一员良将。  

但是李骁却是直接挥手道:“杀了吧!”  

此话一出,张兴华和籍辣思义都愣住了。  

“大都督,这是为何”  

“籍辣将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让在下好好的劝解”  

张兴华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义的性命,也是存着抱团取暖的心态,以后在金州军体系之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是李骁却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骁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没有必要增加籍辣思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籍辣思义在历史上是有‘前科’的。  

铁木真第三次征讨西夏的时候,回鹘人已经投降,蒙古铁骑进攻敦煌,意图对西夏两面夹击。  

当时的籍辣思义已经成为了西平军司的统军使。  

他假意投降,实则暗中埋伏,致使蒙古军队损失惨重。  

所以,籍辣思义对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骁想当曹贼,但不想当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义的怒骂声中,瘦猴手持骑兵刀,瞬间砍断了他的脖子。  

“队头以上的西平军将领,统统斩杀。”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军统一看管。”  

有条不紊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骁率军入城。  

敦煌城,日月战旗飘扬!  

与此同时,敦煌的情况也终于传到了兴庆府。  

这一日朝会,枢密使奏报:“启奏陛下,西平军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国犯边,正在围攻敦煌。”  

听到这话,西夏朝堂一片哗然。  

“高昌王国犯边?”  

“怎么会忽然围攻敦煌?”  

“我大夏与高昌向来较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军压境?”  

官员们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着。  

而另一边,中书令也奏报了张兴华传来的奏折:“敦煌刺史紧急奏报,高昌五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恳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闻此话,西夏国王李纯佑眉头紧锁,沉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