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208章 盛夏蝗起

第208章 盛夏蝗起(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此刻的袁绍在忙什么?  

自他借助幽州汉胡豪强联军击垮公孙瓒后,袁绍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安定边郡的诸胡。  

原本去年可以直接摧毁公孙瓒,可鞠义、刘和组成的大军与公孙瓒对峙时,公孙瓒依托易京在易水流域进行军屯。  

而麹义、刘和军队数量极多,后续粮秣供应不足。  

幽州汉胡豪强开始饿肚子,陆续率兵脱离。  

直到鞠义难以支撑撤兵之时,遭遇公孙瓒追击,全军大溃,辎重车辆尽为公孙瓒所有。  

随后鞠义这个败兵之将还敢追究粮食供应不及时的罪责,表现的十分跋扈,目无尊卑,还绕过袁绍这位冀州之主与朝廷使者走动密切。  

自然不能容留,立刻诛杀鞠义,就连鞠义向西逃亡的部曲也一并追击、扑灭。  

那位朝廷使者也混在鞠义残留部曲中被杀,他的名字叫做刘和。  

鞠义被杀,而公孙瓒威势又起;同时袁绍手里还没了刘和,难以再次号召幽州汉胡豪强…刘和是双重身份,是刘虞的儿子,也是朝廷的使者,这才是能快速动员幽州汉胡豪强的根本原因。  

偏偏败仗之后,刘和还跟鞠义往来密切,实属自寻死路。  

袁绍为了遏制公孙瓒再次崛起,只能大手笔抚慰幽州的汉胡豪强,广结姻亲。  

例如前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侄儿蹋顿,丘力居亡故后儿子楼班年少,蹋顿暂时节制部众。  

可楼班终究有长大的一天,蹋顿在这种忧虑之下主动交好袁绍,娶袁氏族女。  

袁绍、蹋顿都希望获取外部的支持,以巩固内部的地位。  

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蹋顿率领三郡乌桓击破公孙瓒,袁绍则矫诏任命蹋顿等各部首领俱为乌桓单于,赐予印信。  

通过这次任命,蹋顿拥有了与楼班齐平的地位。  

但乌桓各部首领虽然夸赞蹋顿的英勇,可他们更喜欢追随楼班。  

就连袁绍这里,也不会全力支持蹋顿取代楼班、兼并乌桓各部。  

不止是乌桓,其他鲜卑首领、汉豪强、豪杰也在袁绍的拉拢范围内。  

比如阎柔,自幼被掳入鲜卑、乌桓之间,精通汉胡风俗,甚得诸胡信赖。  

随后阎柔借助鲜卑人的力量攻杀护乌桓校尉,而不久后公孙瓒杀刘虞,刘虞故吏为了复仇,就联合表奏阎柔为护乌桓校尉部的司马,行使校尉职权,以便统合乌桓、鲜卑人的力量讨伐公孙瓒。  

只是现在袁绍愿意表奏阎柔为正式的护乌桓校尉,奈何阎柔一直不肯答应。  

其实袁绍也不想杀刘和,只能怪刘和反应太过激烈。  

先是曹操屠徐州襄贲各县,刘和宗族、乡党俱灭;这件事情还能推给曹操,这本来就不是袁绍的本意,实在是曹操控制不住青州兵,又必须依赖青州兵。  

紧接着就是诛杀麹义,麹义这个人很可怕。  

袁绍能入冀州,就是鞠义率先起兵驱逐、迫使韩馥退位。  

要杀鞠义,真不能按着程序来杀;否则稍稍走漏风声,鞠义能将邺城搅成废墟。  

所以杀鞠义的过程就粗糙了些,然后调兵包围鞠义的部曲,如果可以的话,袁绍也不想诛灭这支精锐。  

奈何鞠义部曲死战不降,刘和也带人搅合进来,破围后向太行山跑…那还能怎么办,只能调兵追杀、堵截,刘和就这么悄无声息死在了乱兵之中。  

赵岐来邺城时没找到刘和,也就忘了这么个人。  

幽州汉胡豪强们也都明智的选择了淡忘,可偏偏朝廷那边又开始议论此事。  

这让袁绍感觉阎柔拒绝他,就是因为刘和,人家阎柔也是要爱惜名声的。  

越是出身边郡、门第低浅,身上瑕疵越多,就越讲究名声。  

就在袁绍阅读阎柔辞谢的书信时,天突然变暗了。  

只当是天空有阴云,临近麦收之时,他也担心剩下暴雨涝灾。  

刚起身还没走过屏风,就见外面许攸面色大变:“明公,又起蝗了!”  

“起蝗了?”  

袁绍声音平和,不生气也不惊惧,出门沿走廊到梯架处,快步爬到房顶。  

就这么片刻时间,一些周身黄亮、点缀鲜艳红点、斑点的飞蝗就落在他身上,似乎想要啃食他身上的鲜红蜀锦。  

飞蝗甚是肥硕,有他小拇指大。  

袁绍抬手挥袖扑扇落在附近的飞蝗,儒雅气度不存,狠狠甩袖难以见效,于是放弃,只是以袖遮住脸。  

边上许攸搀扶下,两人下梯。  

走廊内飞蝗也是越落越多,走廊围起来的圃中聚集的更多。  

袁绍瞥一眼圃,甩袖拍打腿脚,就往附近的楼阁走去。  

许攸、逄纪、荀谌、郭图等人快步相随,至于田丰、沮授、审配等人多在外厅理政,留在袁绍身边的多是外州元从之士。  

自去年朝廷拜袁绍为右将军,原谅袁绍预谋拥立刘虞之事后,袁绍麾下就组成了两个班子。  

一个是主管军事,兼管民事的右将军幕府;另一个是主管政务民事,佐以军事的冀州牧州部衙署。  

因州部的特殊性,只能征辟冀州籍贯的士人来补充;而功勋、资历足够的冀州士人又能升迁为县令长、郡守,也能补充到右将军幕府。  

这就导致外州元从士人很不舒服,冀州人不断塞亲旧子弟进来,而他们的子弟、故吏门生遥远,难以安插;就算安插,也缺乏足够的周转水池。  

总不能来个人就授官县令长,此前出仕过还好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