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167章 蓄势待发

第167章 蓄势待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轵关陉,太行八陉最南的通道。  

从河东连通河内,而其西部起点就在浍水上游的翼城。  

一场难得的山间细雨滋润山野草木,前来拱卫天子的三千余河内兵雨后行军。  

翼城之南,紫金山东部山脚隘口。  

这里有山野小路可以从紫金山南通向闻喜,但也只适合山民徒步。  

若是骑马行走,常有马匹失足跌落的。  

马匹都如此,更不适合军中辎重车辆通行。  

因此,轵关陉的出口就是紫金山东部的隘口,这里又被本地人称之为厄口。  

赵基并未在厄口设防,河内兵畅通无阻。  

为了表达善意,赵基还派毌丘毅前来迎接。  

张杨不是第一次走轵关陉,此刻的张杨已经息了来占便宜的心思。  

所督兵马也是如此,因而行军士气萎靡,吏士精神不振。  

赵基督率河东兵鏖战匈奴,仅仅是前两日就交锋斩杀匈奴不下三千级。  

这个数量,也就与入卫天子的河内兵数量齐平。  

更别说现在赵基兼并匈奴,整编豪强马矢氏与另外四家流民帅。  

仅仅是督派这些新附兵来磨,也能磨死河内兵。  

轵关陉的道路环境恶劣,一旦战败,挡不住河东追兵,那这三千河内兵必然覆没。  

即便这样,张杨还是督率所部果断迈过厄口,向天子所在的绛邑进发。  

虽说他跟袁绍联合过,可他始终待在河内郡,没有对外扩张过,对朝廷诏令多有遵从。  

属于保境安民这一类郡守,上到朝廷,下到赵基,都没理由收拾他。  

比起袁绍、曹操,张杨浑身上下写满了‘忠良’二字。  

绕过厄口,进入翼城区域时。  

就见浍水两岸荒田重新开垦,张杨莫名感慨:“赵侍中真乃当世英杰也。”  

他也想军屯,可这些年始终没有施展的机会。  

为了筹措军资,关东群雄起兵之际,他也想过杀郡内大姓,但在各方士人斡旋下,宣告失败。  

那个时候都杀不动,现在更是杀不动。  

袁绍更是长期驻屯河内,向河内汲取钱粮,河内潜力早已破坏。  

张杨出身云中郡,自然清楚边军屯戍旧例,可真的缺乏推广军屯的时机。  

他距离袁绍太近了,黑山军各部这些年时不时脱离张燕,屡屡从河内过境,去跟袁绍、曹操联合或彼此攻杀,整个河内就没有什么净土。  

他若军屯有效果,他不认为自己可以保住这些东西。  

所以这些年,也就这么稀里糊涂过日子,但比起那帮丧命、灭族的一系列郡守来说,也算是上上之选。  

河东就不同,山河形胜之地。  

赵基只要在各处隘口布置军队,就能放心军屯。  

真正让张杨感到惊诧的是赵基的果断,还没有完全实控匈奴,就放任去卑率领各部去扫荡吕梁山外围匈奴小部。  

然后就这么堂然皇之的开始军屯,或许是朝廷的官位吸引了很多人才,也有朝廷威名压制军民,让军民顺服、配合的原因。  

当然,也有可能是卫氏金库,让赵基可以用撒钱的方式,激发军民屯垦的热情。  

还有就是军事信心,现在屯垦的军民有信心守住屯垦的收益。  

张杨感慨之间,也在观察路边耕地的军士。  

二十几套简陋铠甲就挂在田埂上的木架子上,其中还有木甲之类。  

从附近空着的十字架可以看出来,这里正常来说应该有五六十左右的铠甲。  

铠甲、矛戟各类兵器就放在田埂架子上,这些说不清军民身份的青壮以马力拉犁,并手撒播种。  

百工凋敝,播种机已经来不及制造,就连犁也是旧有之物,或者是新劈砍原木,火烧硬化后的木犁。  

也就勉强能翻开土地,种一茬麦豆。  

毌丘毅勒马到张杨附近,指着远近田边堆积摆放的铠甲:“自赵侍中破降匈奴后,就请奏朝廷。今后河东军民不禁强弩之余,一家可备轻便铠甲一套。”  

可能担心张杨不理解,毌丘毅补充说:“此前得卫氏金库,赵侍中为河东吏民请命,免去了十年口赋。如今若家中没有轻甲,则征五倍之口赋。故民间仓促,多在皮衣上缝制竹片为甲,或以木板钻孔,以细绳编扎为甲。”  

木甲也是甲,等经济富裕后,肯定会确定铠甲的款式,让民间铠甲趋于统一。路边田野里,男子多穿短衣集体劳作,也有少数妇女协助。  

对于道路上行进的河内兵,这些男女采取观望、警戒态度,都聚集一处,静静望着他们通过。  

三千余河内兵只有三百余骑士,还有二百多辆马车。  

士兵心疼马力,行军时会在车后推搡车辆;此外还有三四百左右的独轮车。  

若是河东兵与匈奴打的两败俱伤,作为生力军,河内兵自然能来占便宜。  

而此刻,不需要动用虎步军、郡兵,仅仅是赵基手里编满的三千匈奴骑士,就能冲溃河内兵!  

这种情况下,三千余河内兵堪称王师典范,行走在道路上,秋毫不犯。  

天色将暮,河内兵入驻唐城宿夜。  

张杨则洗漱更衣,派遣心腹之士向赵基送礼,以表达亲近、友善的态度。  

也是夜里,绛邑之南,浍水河畔一处小军营内,公卿五人组晒的黑不溜秋,正享受热汤浴。  

他们辟谷也就坚持了两天,赵基也担心这帮家伙给马群使坏,就安排他们参与军屯,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