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101章 南北包夹

第101章 南北包夹(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安邑城中,白日纵火余烬未灭。  

烟尘弥漫,处处有啼哭之声。  

官舍之内,桓典病榻之外。  

大半公卿聚集此处,油灯昏黄,还不如庭院外月光明亮。  

太尉杨彪坐在上首,面容阴沉,他们也不想让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一切失控的源头,其实就在于灵帝染病壮年而亡。  

失去了一个可以镇压各方势力的人,争斗起来再无克制,杀来杀去,一个个重量级人物被杀,往往就是满门诛杀。  

最后到了杀皇太后董氏的地步,董卓入朝后,更是在几股力量支持下,董卓背反袁氏,彻底失控,一路狂飙。  

以至于到了火烧雒阳迁都长安的地步,董卓宁肯烧掉一切,也不会束手待毙,让全家陪葬。  

哪怕朝廷东迁时,杨彪也不想让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可李傕郭汜再迟钝,也意识到了皇帝的重要性,双方五场血战,加起来五万多吏士横死。  

河东豪强大姓以卫氏为首,对朝廷不管不顾;河内张扬想要迎奉天子朝廷,但麾下将领不同意。  

西河刘玄想要支援朝廷,可他自身都难保,无法提供什么帮助。  

太原郡富庶,道路却被匈奴遮蔽,无法取得联系。  

本以为河东招募的虎贲能改变形势,可这形势变化太过于剧烈。  

若是赵基第一次入朝时再跋扈、强横一些,他们也不会反复试探。  

现在完了,白波贼从军营破围逃亡,安邑各处起火,城中士民要么损失财富,要么有亲友受伤,已然充斥怨气。  

而金库一事,哪怕再忠心于朝廷的河东人,也要顾虑赵基提出的十年免赋影响力。  

赵基是要保护河东人的财富才与桓典斗殴,这在无知小民眼中,赫然是庇护乡里的河东英杰!  

最为可恼的是,赵彦提兵南下悬于安邑之北,堵死了另一条路。  

就在束手无策之际,卫尉周忠抓着一支染血的箭矢走入客厅。  

落座后将箭簇染血的箭矢丢到堂中:“赵彦老匹夫闭营不纳,传信使者表明身份,已被射杀两人,第三人负伤退回城中,已无人敢去。”  

司空张喜拿起箭簇,凝声:“天子蒙尘,我等理应谢罪于天下,顺赵氏所请,又有何妨?”  

御史中丞杨众开口:“奈何天子年幼,若无我等匡辅,难免受赵氏欺凌。”  

说着还瞥一眼司徒赵温,赵温是成都赵氏,累世公卿。  

成都赵氏是赢秦之后,脸皮够厚的话,上溯到商周之际的恶来、季胜兄弟,勉强能与琅琊赵氏算是同宗。  

赵温有兄长赵谦,生前历任公卿,在董卓治下时曾以前将军督兵讨白波,是彻底击垮白波贼的主将。  

杨奉等人就是白波降将,跟随赵谦入关中,其他韩暹、李乐等人投降就安置在汾水之北。  

但王允被李傕等人攻杀的那一年,赵谦接任司徒,又任尚书令,随即年老病逝。  

若赵谦还在,又或者皇甫嵩、朱俊任何一个人存在,朝廷也不会如此被动。  

杨众观察赵温之际,赵温面无表情,他多少懂一些军事。  

懂的虽然不多,但比杨氏三兄弟多;就因多懂了这么一丢丢,他很清楚赵基有多么难缠。  

休说河东各方势力,就是把现在的赵基、八百虎贲丢到关中,也能打的李傕、郭汜闭门自守,不敢野战。  

就关中现在的形势,失去天子、朝廷百官后,当李傕、郭汜不敢出城野战,也就失去了遥控部属的影响力,被围死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种时候,赵温更是不想言语什么。  

说错什么话,某些人事后为了洗白,就会大做文章,拿去告密。  

甚至因蔡邕之事,他连叹息都不敢。  

公卿沉默之际,天子刘协又失眠了,也在熬夜。  

裴茂已经返回,上呈赵基、伏德等人署名的奏表,要弹劾、追究杨琦蛊惑天子、令国家动荡之罪。  

杨琦被扣在卫氏庄园,显然已经无法自证清白。  

至于赵基想要的三个条件,在刘协看来根本不算事。赵基放着最重要的黄金不要,要的五铢钱也是用于公事,还同意朝廷查账,乖巧的离奇,这丝毫挑不出问题。  

他实在想不明白,桓典这么稳妥的一个人,又出身袁氏故吏,怎么也学着杨家兄弟去跟赵基怄气?  

赵基已经很给面子了,职位卑微时一直克制没有发作。  

得了侍中身份后,也只是打断桓典的腿,而不是杨琦的腿。  

从虎贲中郎将身份来说,赵基打断了同僚羽林中郎将桓典的腿;从侍中官位上来说,杨琦也是侍中。  

同僚之间相互辱骂、斗殴这种事情,朝堂之上也不算多么过分的事情。  

天子左右随行的侍御史就是维持百官仪态的,防的就是这些人斗殴、打架。  

只是往往公卿年龄大了,都是辱骂为主,斗殴也伤势不重。  

赵基年轻气盛,受不得辱骂,也不习惯朝堂风气,力气大而桓典年老力弱,这才打的重了。  

至于裴茂口中的兵谏一事,刘协根本不怕。  

因为赵彦是以议郎侍讲于禁中,是刘协固定的讲师之一,彼此感情很好。  

有赵彦在,视黄金如粪土的赵基又能过分到哪里去?  

皇后是琅琊人,所以赵彦也受帝、后信赖。  

刘协复读看完卷轴一样的漫长奏表,疑惑:“赵卿久居山野之地,怎么稍遇辱骂之事,就如此气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