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零二章 策问勘世道

第六百零二章 策问勘世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几乎无所遗漏。  

因此,二场考试对那些尚未有官身,从未经过衙门政事,只会纸上谈兵的举子,显得艰涩繁难,难以掌握分寸。  

但是对贾琮这样的应试举子,却显得十分驾轻就熟。  

二场考较之中,论、诏、诰、表各一题,判共五题,共计九道考题。  

贾琮只用了三个时辰,就全部写好了草稿,这必定是他三场考较中最轻松的一场。  

首日仔细修改过一遍,便早早歇息,第二日又仔细揣摩推敲,最终定稿。  

到了第三日晨起,才开始仔细誊录完毕,之后便颇有些无聊,等候着日落时分属官过来收卷。  

三月二十四,清晨,当贡院登科鼓再次敲响,嘉昭十五年会试第三场,终于拉开序幕。  

春闱会试三场考较策问,相对于首场书经时文,二场公文书判,更具备宽宏实用之意。  

前朝之时,儒家治学鼎盛,会试三场,一贯以首场书经时文为重,三场策问考较,处在补充辅助地位。  

但是,等到蒙古铁骑肆虐中原,前朝遗民大批南渡,李天凌于山河破裂之时,乘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大周李氏在战火枭杀中崛起,比起前朝皇族,少了儒家软糜之气,多了经世致用的凛冽之风。  

历史车轮拐入大周新朝,也使汉家传承千载的科举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动。  

到了嘉昭帝登基,其比之大周前代君王,更加崇尚实用之功,甚至对朝臣奏章骈四俪六,言之无物,都觉得十分反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天子的处事倾向,自然潜移默化于国家抡才尺度,于是会试三场策问的比重,也随之水涨船高。  

虽然碍于科举体系千年道统,大周科举之法,三场策问的重要性,不至于盖过首场书经之学,但已隐隐并驾齐驱。  

而且,会试之后举子登榜,便会迎来确定三甲排名的殿试。  

殿试为天子主考,而且只考较策问,过殿试者皆为天子门生。  

每次会试上榜的举子,多达数百名之多,头名为会元,其后依次排名,以至于和乡试一样,也有孙山末尾的雅事。  

但是,会试上榜的举子,即便榜上排名靠后,如有神鬼之笔的策问之才,一篇宏文得天子青睐,成败反转,同样也能金榜登高。  

因此,但凡举子心怀青云之志,有独占鳌头之心,无不是精通策问之学。  

贡院内三千余名应考举子,在经过了两场六日的考较,点灯熬油,绞尽脑汁,大多数人都已神思疲惫。  

但是所有的举子,在前两场考较之中,不管是不尽人意,或者是志得意满。  

没有人会有半点松懈,人人心中都牟足尽头,将剩余的精力和希望,都倾注在第三场策问比试。  

大周会试策问之比,和前程规制大同小异,也是出题策问五论。  

但是与前朝相比,也有所不同,主要出于务事而论,致事求深。  

因此,会试三场五道策问题,首题为主题,其余四题以首题为干,延展出题而问。  

上届春闱的策问制题,便是从首题派生出海政、河防、边事、征赋等四小题也就是说,策问首题是重中之重。  

如果首题答问写得不成体统,糟糕坏事,其余四题就失去根源,三场策问就会一败涂地。  

策问之学,比起严谨规整的书经八股,似乎显得更加挥洒,但是精深策问之学,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贾琮自从拜柳静庵为师,每年柳静庵都会给他列大量书目,涉及诸事百家,让他开阔视野,夯实策论根基。  

其中磨砺积累,数年辛劳为一日,滴水穿石始成功,想要科场上先人一步,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等到三通鼓声停歇,贾琮磨墨沾笔,只见两名举着考牌的差役,在场走入舍巷。  

所有考生目光灼灼,全部汇集到考牌上的策问首题:  

学人皓首穷经,治学深思,终为俯之以王事,上古皇帝之始,即为不易之圣贤道统。  

然春秋有变迁,君王有贤愚,黎民分贫富,敌酋有多寡,臣僚各忠奸。  

圣贤道统不可易,然一时之法,无一定之论,何以可治百世之事?  

先贤有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盖以本源治道之基,众法归一,使普天率土,士民黎庶,悉共于理义。  

无本末忤逆之患,上下异向之风,何以致之?  

贾琮全神贯注浏览考牌上的考题,并飞快的执笔记录,但读完首题内容,心中微微一动,若有所思。  

在贾琮所在号舍之前十几个位置,正是杭州府解元林兆和的号舍。  

当差役的考牌游走到号舍之前,他全神贯注看过首题,并飞快笔录下来。  

等到录完其他四道策问题,林兆和又回到策问首题仔细阅读。  

等到他读完题意,微微一揣摩,心中生出古怪,眉头微微锁起…  

随着差役举着考牌在舍巷中走动,越来越多的举子看清了首题,许多人的脸上都显出难色。  

不得不承认策问首题,题意宏大,思虑深远,但越是这样的题目,举子策问答题,掌控的难度就越大。  

已经有不少举子心中暗骂,这策问首题雄奇怪丽,汪洋恣肆,气势凌然。  

也不知是三位主考官之中,那位大人所出,他自己倒是逞才使气,洋洋洒洒。  

可这样宏大艰深的题意,想要举子写出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