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圣心起推事(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参军,其实已是高举轻放,留了他一命。
四年前,嘉昭帝有意启用处于半废弃的推事院,又将周君兴从德州参军任上,调任推事院事一职。
当年先皇之时,推事院初立,职权在三司之外,稽查秘案要案,皇权特许,无孔不入。
嘉昭帝初登大宝时,根基浅薄,内有吴王余党肘制,外有隐门余孽生乱,嘉昭帝为稳定局面,曾重用推事院扫平障碍。
推事院虽给皇帝立下奇功,但行事酷烈,不知多少文臣武将,死在推事院的手中,那时推事院三字,在神京可止小儿夜啼。
后来嘉昭帝坐稳龙位,朝堂百官对推事院之祸,隐惧极深,官衙串联,朋党交合,联名上奏取缔。
嘉昭帝为平息内外纷议,且此时推事院已得毕功,到了该收刀入鞘之时。
于是推事院缉案、刑审、谍情等权柄被三司、五军都督府、兵部等瓜分。
推事院成了被拔掉爪牙的癞皮狗,长达六七年时间,变成了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闲散衙门。
可是,等到嘉昭帝登基十年,帝位已稳如泰山,宇内臣服,圣心可称量天下。
于是,推行新政,富国强兵,超迈先王,成立嘉昭帝心中炽烈之志。
重启推事院,便成了他施政保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自从周君兴坐上推事院事的位置,便不遗余力在神京各官衙安插耳目,收罗人才,培植心腹。
虽这几年推事院稳扎稳打,并未露出当年凶戾之气,但在嘉昭帝的支持之下,其实力已与日俱升。
不管是当年协同大理寺,同下金陵处理水监司大案善后,整顿梳理金陵陪都官场。
还是为推行新政实施,一夜之间缉拿定罪五名四品以上高官,震慑朝廷内外抨击抵触新政的旧党官绅。
都显示出推事院已再显峥嵘,显示出极强的执行力和杀伤力。
那些曾历两朝风云的朝野老臣故旧,似乎又从这个几度起伏的凶戾衙门,闻到了似曾相识的血腥味。
如今大理寺下金陵缉拿周正阳失利,重要信息泄密已昭然若揭,五军都督府已勾起嘉昭帝疑虑。
大理寺卿韦观繇、大理寺左寺正杨宏斌,虽然能洗去嫌疑。
但是周素卿的供词消息,之地是在大理寺,谁能保证大理寺中其他人员没有嫌疑!
在这件事情上,大理寺自身蒙诟,其侦刑之权,已失先机。
不管是顾延魁,还是韦观繇,他们都深知,嘉昭帝此时传召周君兴一同入宫。
那便是要动用第三方推事院之利,侦缉五军都督府和大理寺的泄密之事。
这也是嘉昭帝向朝堂内外昭告。
沉寂许久的推事院,将会重新从三法司手中夺回曾被瓜分的的缉案、刑审之权!
嘉昭帝为政一向善于借力打力,这次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缉拿周正阳失败,却成了推事院重新崛起的契机。
不管是顾延魁,还是韦观繇,心中都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本章完)
四年前,嘉昭帝有意启用处于半废弃的推事院,又将周君兴从德州参军任上,调任推事院事一职。
当年先皇之时,推事院初立,职权在三司之外,稽查秘案要案,皇权特许,无孔不入。
嘉昭帝初登大宝时,根基浅薄,内有吴王余党肘制,外有隐门余孽生乱,嘉昭帝为稳定局面,曾重用推事院扫平障碍。
推事院虽给皇帝立下奇功,但行事酷烈,不知多少文臣武将,死在推事院的手中,那时推事院三字,在神京可止小儿夜啼。
后来嘉昭帝坐稳龙位,朝堂百官对推事院之祸,隐惧极深,官衙串联,朋党交合,联名上奏取缔。
嘉昭帝为平息内外纷议,且此时推事院已得毕功,到了该收刀入鞘之时。
于是推事院缉案、刑审、谍情等权柄被三司、五军都督府、兵部等瓜分。
推事院成了被拔掉爪牙的癞皮狗,长达六七年时间,变成了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闲散衙门。
可是,等到嘉昭帝登基十年,帝位已稳如泰山,宇内臣服,圣心可称量天下。
于是,推行新政,富国强兵,超迈先王,成立嘉昭帝心中炽烈之志。
重启推事院,便成了他施政保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自从周君兴坐上推事院事的位置,便不遗余力在神京各官衙安插耳目,收罗人才,培植心腹。
虽这几年推事院稳扎稳打,并未露出当年凶戾之气,但在嘉昭帝的支持之下,其实力已与日俱升。
不管是当年协同大理寺,同下金陵处理水监司大案善后,整顿梳理金陵陪都官场。
还是为推行新政实施,一夜之间缉拿定罪五名四品以上高官,震慑朝廷内外抨击抵触新政的旧党官绅。
都显示出推事院已再显峥嵘,显示出极强的执行力和杀伤力。
那些曾历两朝风云的朝野老臣故旧,似乎又从这个几度起伏的凶戾衙门,闻到了似曾相识的血腥味。
如今大理寺下金陵缉拿周正阳失利,重要信息泄密已昭然若揭,五军都督府已勾起嘉昭帝疑虑。
大理寺卿韦观繇、大理寺左寺正杨宏斌,虽然能洗去嫌疑。
但是周素卿的供词消息,之地是在大理寺,谁能保证大理寺中其他人员没有嫌疑!
在这件事情上,大理寺自身蒙诟,其侦刑之权,已失先机。
不管是顾延魁,还是韦观繇,他们都深知,嘉昭帝此时传召周君兴一同入宫。
那便是要动用第三方推事院之利,侦缉五军都督府和大理寺的泄密之事。
这也是嘉昭帝向朝堂内外昭告。
沉寂许久的推事院,将会重新从三法司手中夺回曾被瓜分的的缉案、刑审之权!
嘉昭帝为政一向善于借力打力,这次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缉拿周正阳失败,却成了推事院重新崛起的契机。
不管是顾延魁,还是韦观繇,心中都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