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二十九章 舍我其谁

第八百二十九章 舍我其谁(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酌。”  

太后黛眉一挑,道:“哦?看来子厚先生有高见,何妨直言。”  

章惇沉声道:“先帝无后,兄弟平庸,大宋又正是开疆拓土的关键时期,臣以为当以祖宗基业为念,开历代帝王之先河,…不立嫡长,立贤能。”  

群臣大哗,然后纷纷望向章惇和赵孝骞。  

说得这么含蓄,你特么直接报身份证号得了呗!  

殿内窃窃议论声四起,神奇的是,章惇这番原本应该被人喷死的话说出口后,殿内却只有议论声,并无人站出来呵斥责骂。  

尤其是新党官员们,表情颇为神秘,竟带着几分赞同的模样,而旧党们心中不忿,却也没人出来驳斥。  

半晌,赵孝骞大约明白了原因。  

原因很简单粗暴,因为整个皇宫乃至整个汴京城,都被燕云边军掌控了。  

章惇没有指名道姓,但群臣都不傻,他们知道章惇提名的人是谁。  

若抛开嫡长继承这个祖制不论的话,朝堂上下如果都赞同立贤,那么赵孝骞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这些年赵孝骞为大宋立下的功劳,简直神奇得无法想象。  

相比汉唐的霍去病和李世民亦不遑多让,如今的他已是光芒万丈,若大宋在他的治下,开创一个汉唐盛世绝对不是梦想,群臣有生之年是真的有可能看到的。  

而且这几日的汴京风波里,赵孝骞不显山不露水,却以雷霆之势控制了局势,宫里的太后,朝堂的宰相,都有意无意地偏向他。  

这些事实摆在面前,群臣若还没看清楚,未免太小看他们的智商了。  

所以,打一开始,什么简王端王,早就注定是炮灰,真正有野心,有谋划,处心积虑夺位的人,是赵孝骞!  

这年轻人,藏得真深啊。  

在今日燕云边军平叛以前,谁能察觉这个低调的一言不发的年轻人,居然才是真正的主角。  

此时此刻,太后和章惇都已经铺垫到这一步了,群臣还能说什么?  

一些固执守旧的朝臣紧皱眉头,他们自然是想反对的,这明显违反了祖制。  

甚至包括一些新党官员,其实内心里也不大乐意接受章惇的提议。  

不立嫡长改立贤,天下人还不得炸锅,现在他们说同意,传出去会不会被天下人唾骂?  

违了祖制而登基的皇帝,皇位的正统性是否会被质疑和诟病?  

若是赵孝骞登基后被千夫所指,他们这些赞成的朝臣难道不会被连累?  

顾虑太多,麻烦太大,以至于章惇提议后,殿内只有窃窃的议论声,并没人出来附和赞同,就连新党官员也沉默不语。  

太后和章惇对群臣的反应有些意外,二人对视一眼后,都看向赵孝骞。  

赵孝骞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本来这件事就没打算今日能定下来,当皇帝那么容易,大家当面举个手,谁赞同,谁反对,这岂不是儿戏?  

当初与太后和章惇联盟时,利益方面赵孝骞已经照顾到了,大家算是双赢,但要朝堂集体通过,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不急,理由很快就有。  

于是赵孝骞站出来道:“太后,此事重大,不可轻易决定,臣提议不如暂时搁置,这几日政事堂枢密院和朝中各部朝臣先处理叛乱善后之事,容后再考虑新君人选问题。”  

赵孝骞这个主角都开口了,太后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朝会散去,群臣纷纷走向宫门外。  

走出大庆殿,看到殿外的廊柱下,广场上,宫宇旁,处处旌旗飘展,燕云边军披甲列队巡弋宫闱,他们面容冷峻,纪律严明,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子肃杀之气。  

以往禁宫里那些值守巡弋的诸班直,同样是披甲列队,可他们的精气神跟现在的燕云边军根本没法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赵孝骞与群臣一同出殿,沿路遇到燕云边军将士,将士们纷纷朝赵孝骞躬身抱拳,口称“拜见殿下”。  

赵孝骞含笑点头,挥手令他们各司其职,将士们这才恭敬地离去。  

这一幕看在群臣眼里,愈发敬畏与无奈。  

仅仅只看燕云边军对赵孝骞的敬畏崇敬的表现,已经说明太多问题了。  

大宋的新君若不是他,还能是谁?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