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19章 钱主任是不是要升职了

第119章 钱主任是不是要升职了(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实将工作放在了心里,将服务对象放在了心上。”  

“年轻的同志情感丰富,总是特别容易感动呀。”孙干事拍了拍旁边小姜的肩膀。  

小姜涨红了脸。  

孙干事紧接着话音一拐,说:“实际上我也为这些事感动,我想我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心还是年轻同志的心。”  

他问郑组长:“那咱们怎么着?先回县里?明天还要去调查一位叫彭大山的同志呢。”  

“另外关于钱进同志的调查应该可以结束了,他的评价我认为可以归结于作风朴实,深入群众,工作扎实,经得起突击检查!”  

郑组长说道:“不着急,这样,把手提包给我,你们先去公社大桥那里等我,我得再溜达一下。”  

司机说:“领导,天气挺热的,你去遭那个罪干嘛?要不然我开车带你去溜达吧,现在坐在车里兜兜风还是挺舒服的。”  

郑组长摆摆手:“不必了,你在前头放下我,我要走几步路。”  

暮色里的公社笼罩在野花香气中。  

郑组长拎着外皮开裂的手提包走在乡间土路上,慢慢走到了自店初中的门口。  

此时马上就要放学了,看门的老头正在打开上锁的铁门。  

锈迹斑斑的锁头碰在门环上,顿时发出了有些刺耳的钝响声。  

郑组长见此趁机走过去招手:“老谢同志,看来我来的正好,碰上了你来开门呀。”  

看门的老谢疑惑的看向他,猛然一拍巴掌指着他说:“你不是那个、那个郑、你是郑什么来着?你是我们艾校长的同学嘛!”  

“郑朝阳,三年前来过一次。”郑组长哈哈笑道。  

老谢急忙开门:“对,郑朝阳,咱们当时一块喝过酒,你酒量真好,把我给喝迷糊了,把你名字给记迷糊了。”  

“怎么了,老郑,你又来我们月州县出差啦?”  

郑朝阳笑眯眯的点头:“嗯,你们艾校长人呢?”  

老谢说:“你等等我,该放学了,我先给学生们放学,到时候艾校长会出来的,他准能看见你。”  

郑朝阳再次笑眯眯的点头。  

他正好打量起这座初中。  

结果他发现这座老旧学校跟记忆中不大一样了。  

校舍还是低矮土坯房,如今不再残破,外面粉刷得雪白,墙上坑坑洼洼都被抹平了,门窗刷了一层绿油漆,以往破损玻璃换新了,不再用塑料纸顶事。  

路边出现了苗圃,里面新栽的冬青树苗排得整整齐齐,像一列挺直腰板的小卫兵。  

“铛——铛——”一阵清越的铜锣声突然响起,郑朝阳回头看,老谢正拎着一面铜锣敲得起劲。  

铜锣用料扎实,声音浑厚。  

他点头说:“是一面好锣,哪里来的?”  

老谢笑道:“我们供销社主任送来的,以前上课下课都是我用嘴巴吆喝,他说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城里学校有那个什么电铃,咱乡下没这个条件却也不该扯着嗓子喊,于是他弄了这面锣。”  

“上个月海滨市里泰山路的劳动突击队来干活我才知道,这面铜锣是他们街道治安突击队的,本来治安突击队敲锣来震慑小偷小摸,但被钱主任给要来了。”  

“他跟城里人说,这铜锣留在街道里是浪费,应该送到农村来发光发热,哈哈!”  

呼啦啦…  

随着铜锣声音传遍学校,教室门被推开,大大小小的初中生跟脱缰野狗一样跑出来。  

学生们的形象让很吃惊。  

男生清一色精神的小平头,女生辫子上的红头绳在晚风中跳跃,彰显的一条条马尾辫分外鲜活。  

“老郑!”艾守业从学生们身后走出来,一眼看到了路边的郑朝阳,顿时惊喜的大喊一声,“你老小子不给我通知就来了,打我一记奇兵?”  

郑朝阳看向老同学。  

老同学也有些变化。  

头发斑白了,满脸皱纹多了,眼睛比以往眯更厉害,似乎睁不开了,看起来比三年前苍老了不少。  

他快步走上去,跟少年时代曾经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老同学拥抱在一起,使劲拍他后背:“又是三年,老艾,又是三年没见啊!”  

艾守业兴奋的对老谢喊:“去把咱教职工通知一声,今晚吃顿好饭。”  

“你去供销社拿两瓶酒,去食品店看看孙大厨那里有没有什么下酒菜,要是有买一些回来,没有的话你去供销社,钱主任那里准有好东西,给我弄点。”  

老谢看到自己敬重的校长高兴他也高兴,连声说:“好好好,这就去,我立马去。”  

艾守业笑着把郑朝阳拉进自己的办公室。  

屋子东墙正中挂了个石英钟,秒针走动的声音清脆有力。  

墙上挂着面锦旗,红绸子上“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八个黄字熠熠生辉。  

郑朝阳赞叹道:“不错,不错,你们办公室总算像个样子了,你们办公桌上还有了台灯?这样以后你晚上看书备课倒是舒服了。”  

“怎么样?看来你们跟着恢复高考沾光了。”  

“告诉你,老艾,咱知识分子好日子要来了,你耐心的再等上一段时间,最晚不过今年,你会听到全国上下会响起春雷!”  

艾守业指着挂表又指向焕然一新的桌椅:“我们肯定跟着高考沾光,现在我们乡下还不行,家长学生还是不重视学习,可是城里据说不一样了,城里很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了。”  

“这是我们公社那个供销社新主任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