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052章 诺贝尔奖得主俱乐部

第1052章 诺贝尔奖得主俱乐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吧!  

当然,收到邀请的并不仅仅只有杨李两位年青学者,还有一些二十多岁的青年学者,毕竟,按照科学研究,人类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25岁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低。  

所以,大多数科学家,他们取得的成果大都在20到30岁之间,这个年龄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  

所以,相对的,这样的年青人如果受到点拨的话,更容易出成果。  

“阁下,这位是机电工程学院的高琨,虽然他正在读博士,但是他的研究领域却非常具有前沿性,他正在从事光波传输在通讯领域运用…”  

光波传输在通讯领域运用!  

高琨!  

看着面前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青人,李毅安微微一愣,立即想起了他——光纤之父!  

正是眼前的这个年青人解决了光纤通信问题,让人类进入了光纤时代,可以说全人类都受益于他的发明。正因为他在光纤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而在他提出光纤理论时,曾被批“痴人说梦”,可是后来,光纤却牵动世界神经。甚至有人称如果没有光纤、没有宽带,根本不存在网络,更不会有后来的网络的发展。  

“光导纤维?”  

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有些紧张的青年,李毅安问道。  

“可以介绍一下吗?”  

“阁,阁下,这,这在目前就是一个想法,您知道的,从理论上来讲,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出上千倍。这意味着如果用光波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那传播的速率和传输的容量将会提高上千万倍。这无疑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但是长期以来都没有办法控制光波传播的路径。但是国王试验室发明的激光,却改变了一切,由于激光能够发射高强度和高聚焦的光源,因此可以把它泵入很细的光纤,再加上这种光源十分稳定,这就为实现光通讯技术突破带来了希望…”  

其实,按常理来说,仅仅只是一名在读博士的高琨是不能参加这场宴会的,但是众所周知,阁下喜欢和那些有开创性研究的科研人员打交道,而高琨的研究就是如此。于是乎他也就参加了这场宴会,对于此,高琨自然是激动的,以至于刚开始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时,他感觉有些紧张,但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一一介绍着他的想法。  

听着他的解释,李毅安的不时的点着头,在心里更多的是佩服,因为高琨现在的构想,基本上已经把光纤的技术方向把握的极其准确了。  

“我认为,用光波传送的信息量,可以比当时用微波的传送量增加1万倍。用光传送信息不是将光由a点射到b点就完事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导体,以保证和保持光从a点到b点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那么你找到这个导体了吗?”  

李毅安反问道。  

“阁下,这正是目前困扰我的…”  

高琨有些无奈的说道。  

“这个设想的关键是有没有足够透明的导体来完成传送光波的任务。所以我目标前的首要研究方向就是找到适合传送光波的导体。”  

历史上,从高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此之后,他用了整整六年时间,才获得了这方面的突破,发现了“石英基玻璃纤维”就是适用于传送光波用的导体,也就是用玻璃纤维传送光波,这个发现看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但其中却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看着有些苦恼的高锟,李毅安并没有立即告诉他所知道的一些答案,而是和之前一样,向他发出了到家里做客的邀请…  

诺贝尔奖有点多了…  

好吧,官邸的会客室,往后就是诺贝尔奖得主俱乐部吧!  

“…在南洋大学,阁下将其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永久性的捐赠给了南洋大学,而这也标志着…”  

尽管在电视里播放着新闻的时候,餐厅里用餐的学生都仰头看着不大的电视屏幕,目光中充满了羡慕,但是丁肇中却像充耳不闻似的,一边吃饭,一边翻看着课本。  

去年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丁肇中被保送到台南的成功大学,因希望进台大就读,他便参加了全省联合考试,不料联考失利,正当他考虑要不要进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时,在父亲的建议下参加了南洋的大学联考招生。  

虽然丁肇中没有考取南洋大学,但还是获得了太平大学录取通知书,相比于台大,太平大学不仅有多位德裔学者,其中甚至还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虽然稍逊于南洋大学,但也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  

于是他的人生稍微发生了一些偏差,便到了的太平大学就读。不过在学了一年机械工程后,他认识到自己兴趣在物理学方面,旋即决定转学物理,而为了转入物理系,他从第二学期开始着重数学和物理课程,取得了优异成绩,并申请到奖学金。  

尽管现在丁肇中已经成功转入物理系就读,但是为了弥补在课业上的差距,他只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就连吃饭的时候。  

“肇中,马塔雷教授也把他的诺贝尔奖捐赠给学校了,咱们学校也有自己的诺贝尔奖了。”  

作为晶体管发明人的马塔雷,与李毅安一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同样也把这一荣誉捐赠给了任教的太平大学。  

听着同学的询问,丁肇中合上书本说道。  

“是啊,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