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18章 粮食危机

第218章 粮食危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婆罗洲的工业…绝对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除了水果罐头,橡胶粗加工,木材加工以及烟草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工业了,如果碾米厂不是工业的话。  

而眼下规划中的工业区还在进行三通一平的基础建设,至少在工业园区投产之前,这里的经济仍然以各种各样的热带种植园为主。  

还好,战争的导致各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高涨,甚至刚一收复北婆罗洲以及巴厘巴板地区,美国的相关部门就找上了门,挥舞着美钞要求现款收购全部的天然橡胶。  

可除了天然橡胶,还有什么?  

就是烟草了,早在战前烟草就是婆罗洲最重要的输出产品,不过那个时候主要输出原料,本地虽然有卷烟厂,但是市场有限,所以生产规模有限。  

不过,对于有意开拓欧洲市场的李毅安来说,自然而然的把主意打到了烟草上,甚至一上来就对标了现在欧洲最受欢迎的骆驼烟。  

不仅仅是要在口感上对标骆驼,且在包装上同样也是模仿骆驼。  

“不能叫胜利烟!”  

看着刚刚印制出来的样品,李毅安直接了当的否决了对这种香烟的命名。  

“老板,胜利烟不好吗?”  

何理亭不解道。  

“胜利,胜利,听着多喜庆!”  

“喜庆是喜庆,但是市场,我们要的是市场!”  

李毅安直接了当的说道。  

“咱们个这种香烟主打一个模仿,模仿美国的骆驼烟,所以才会尽可能的在口感上模仿…”  

虽然已经戒烟了,但是李毅安还是点了一根,烟味与骆驼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至少有九成五以上的相似度。  

“可是仅仅只是口感还不够,你身上带骆驼烟了吗?”  

李毅安问道。  

答案是肯定的,毕竟,骆驼与好彩都是美军的标配。  

“骆驼,我们也要生产骆驼。”  

“什么?老板,你的意思是造假烟?”  

何理亭诧异道。  

“谁说的是假烟了!”  

李毅安拿着烟盒解释了起来。  

“你看美国的骆驼烟的图案用是单峰驼,可骆驼之中还有双峰驼,咱们可以把用双峰驼嘛!还有这个背景上的金字塔,可以换一个角度,实在不行,就加个狮身人面像过去,至于英文,主体和美国的骆驼一样用“Cal”,但是上面可以用与背景色类似的浅色小字印上Bactrian,这样一来,咱们就是“BactrianCal”,也就是双峰驼的意思…”  

对于曾经买到康帅傅矿泉水、康帅博方便面、大个核桃露,蓝日月亮洗衣液等等山寨产品的李毅安来说,他几乎是立马就弄出了一个山寨品牌。  

在这方面,绝对主打一个遥遥领先的!  

没错就是主打一个山寨,什么李逵李鬼不重要,重要的借着骆驼的东风把欧洲的市场打开。  

至于美国那边抗议…这个是双峰驼。不一样的。  

就像乔丹一样,不也有中国乔丹嘛。  

“这,这样行吗?”  

“这样违法吗?”  

显然…不违法。  

至少就何理亭看来,他还真想不到,这么干哪里违法了,似乎,真的可以这么干啊!  

那就这么干吧!  

仅仅只用了几天的功夫,第一批“双峰驼”香烟就被制造了出来,模样看起来和美国的骆驼几乎一模一样,当然也是有所区别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烟的利润绝对非常高。  

伴随着“双峰驼”香烟的生产,婆罗洲总算是有了一种工业制造品,虽然只是简单的香烟,但并不妨碍李毅安把它视为的婆罗洲的工业起步。  

就在李毅安第一批“双峰驼”香烟远销欧洲而欣喜不已的时候,来自北美的运输船,则再一次提醒着他——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种植园经济都是婆罗洲的根本。  

船虽然是从纽约出发的,装满了建筑用钢和水泥,但是在哈瓦那停靠时,却装上了大量的油棕树苗——在古巴培育的油棕树苗,终于派上用场了。  

甚至就连同土地也已经准备好了。  

在大型拖拉机的帮助下,来自国们已经开垦了上万亩的雨林,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婆罗洲第一块油棕种植园。唯一的问题是产出需要时间。  

从进入九月起,伴随着占领北婆罗洲日军独立混成第56旅团的溃败,北婆罗洲开始了进入了工业农业建设的高潮,尤其是第二批近七万移民的到来,让北婆罗洲人口一跃突破了五十万,而华人人口则达到三十万。  

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  

“粮食!”  

成济德这位长官公署劳工处的处长,在长官办公室报告道。  

“李长官,虽然现在粮食问题并不严峻,但是北婆罗洲的水稻种植仅仅只能满足自用,现在随着国内的移民大量涌入,粮食问题不解决,肯定会出乱子的,毕竟,人是要吃饭的,我们可把开垦雨林获得的木材盖成房子,可以开垦出大片的种植园供移民劳作,但是却不能立即种出粮食来,可是人要吃饭。”  

成济德说的是实话,婆罗洲这边不缺土地,雨林里繁茂的树木是再好不过的建材。但是生活并不仅仅只需要土地和房子,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伱的建议呢?”  

李毅安直接问道。  

“进口,”  

成济德说道。  

“我的建议是国外进口,比如暹罗、缅甸,战前那里就是东南亚最重要大米出口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