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222.蓝色花朵盛开时【中】

222.蓝色花朵盛开时【中】(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型,为什么就这样淡淡的让自己藏起来了呢。  

观众们还是能听到钢琴的声音,也还是能感受到钢琴发出的热量,可他们的目光不得不看向那些其他声部的乐手。  

或许就是在钢琴的烘托下,那些声部也渐渐绽放出了别样的光泽。  

梁山此刻脑海里只有一句话:在我看来这首曲子本质上就是一首交响作品。  

而有趣的是梁山不止听过一次这样的话,都是出自钢琴演奏家们,有青年,也有中年,有小将也有老将。  

可此时此刻梁山脑海里的声音只剩下李安的了。  

原本他以为作为一名刻板出身的古典音乐学者,他能够明白什么是让钢琴融入整部作品。  

并且他也在一些演奏家的演奏上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现在,他感到自己的认识有些被颠覆。  

比起李安自然而然的将钢琴退至声音层次中的次要位置,那些主动用强弱变化融入乐团的演奏听起来就像是表面兄弟了前者是,我是乐团的一部分。  

后者是,乐团是我的一部分。  

而二者的区别也直观的表现在各声部乐手演奏时的状态和演奏出的感觉。  

梁山能感觉到此刻的乐手们正在用一种非常呵护的状态演奏着属于自己的部分。  

当半数以上的乐手对音乐投入这样的状态,那音乐就像是生出一身足以自己奔跑的双腿。  

或许这与乐团的整体素质有关,但这绝对是需要现场有人引导的。  

梁山不认为这是方永波大功劳,并且他需要重新再思考一番李安对于这首作品的定义,以及李安下午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李安像是压根就不关心观众在想什么,自顾自的甘当乐队的基石,引领音乐轰轰烈烈的结束了第一乐章。  

然而当第二乐章钢琴魔术般的在弦乐的拥簇中重新以主角的感觉冲天而将时,现场的气氛忽然进入了一个高潮。  

就像是应英雄终于回归,而紧接着没过多久,弦乐再次重新成为音乐的主导。  

有了刚才的经验,有了第一乐章的三次情绪转折,这次观众们再无大惊小怪。  

些许“好事”观众甚至已经竖起耳朵准备与李安来一场猫鼠大战,他们要下一次钢琴会重新浮现。  

哈哈,第一个转调的地方李安被抓了个正着。  

紧接着,第二主题脸又自投罗网。  

渐渐的观众们都发现了钢琴演奏的规律似的,每到一个地方他们甚至能提前预判钢琴将会如何。  

与第一乐章各种神转折完反过来了似的。  

这次不光是乐手的参与度提高了,整个舞台上下都成融为了一个整体一般。  

秦勇:“现场听一定很过瘾。”  

老汤“后悔了。”  

“后悔的是我好不!”穆欣可是花了钱买了票。  

就在这时沉默了近两个乐章的王小虎忽然发问:  

“秦老师,为什么我感觉现在的指挥已经不是方伯伯了。”  

秦勇:“其实我感觉从一开始指挥就是钢琴。”  

秦勇话音落下,众人一番回忆,接着均是点了点头,似乎确实如此。  

就在这时,踩着第二乐章的尾巴,第三乐章的开头,指挥台上方永波轻柔的手势像是抚摸着爱人的秀发。  

缠绵的弦乐一出场,便攻破了所有人的心灵防线。  

“秦老师,好像乐队还是在听方伯伯的指挥。”  

几个大人知道王小虎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孩子只是单纯的表达了音乐进行时的当下,可这话也似乎又在提醒他们再回头看看。  

沉浸在钢琴的柔情蜜语里,小米老师再回头重温了一遍从第一乐章奥开始到现在,接着笑了笑,大骗子。  

X老板也后知后觉的明白了他连续两次掉进了李安为所有人编织的陷阱,也不禁的笑了笑,辛亏辛亏他来了,真心的。  

钢琴前,沉浸在行板演奏中的李安老师在弹至他认为最甜美的段落时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这个微笑没有导播的特写,台下能看清的人也几乎没几个。  

但他确确实实的是笑了。  

他为这甜美的音乐而感动,为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演奏这样的音乐而感到幸福。  

或许是有一些设计的元素在其中,从第一乐章开到开始到现在,李安并不否认他动了一些心思。  

第一乐章他甚至牺牲了一部分最容易让演奏家出彩的华彩部分,就是为了制造出三次强烈的情绪转折。  

让观众们以为音乐会以某种方式发展下去,结果发现面纱背后是另一层面纱,如此三次。  

第二乐章他神出鬼没的出现在音乐每一个角落,时而为钢琴声部,时而为指挥,时而只是众多声部中的普通一员。  

结合第一乐章他的三次把戏,他让观众们在这里始终无法定义他在这部作品中的位置。  

也就是无法定义钢琴的位置。  

也就I是无法定义这首钢琴协奏曲。  

也就是无法定义这首钢琴曲的作者。  

最后他希望通过利用自己的乐思和演奏技术让观众们从一种刻板印象中先走出来——  

暂时不要再对勃拉姆斯这位作曲家在给出什么定义。  

或者他想说的是,勃拉姆斯不需要任何人来定义。  

此刻正在演奏的他并不知道台下乃至各种屏幕前的观众有几人能听到他的表述。  

或许他这种隐晦的表述本身就如同勃拉姆斯的音乐如出一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